户县定舟村是一个有631年确切历史可考的古老知名大村。近来定舟村东府李家在重修家谱时,意外发现28份清代地契,引起许多民俗学家、社会学家的高度关注。这些地契既有清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年间的,也有民国年间和建国以后的。契约大都有“中见人”和代书人签名盖章,内容涉及到四址、稅粮约定价钱等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历史学者研究当时社会发展、沿革变迁、乡规民约非常珍贵的一手资料。陕西省社科院专家孙立新表示:家乘牒谱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于追贤抚后,继往开来颇多良益,对于“资治、教化、存史”,对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2009年4月19日《三秦都市报》以专版的形式报道了这一事件。5月6日,西安1套《关注》栏目又以专栏播放了到定舟村的采访。
这里涉及到定舟村东府李家的由来及一些往事,我不吝笔墨,在此略作简介。定舟村的李家分为东村李家和东府李家。东村李家早在明朝初年以前,世世代代就居于此地,东府李家则是明朝洪武11年(公元1378年),由朱元璋次子秦王朱爽部属屯田居于此。当初定舟村前来“屯籍隶户”的军籍有十家之多,号称“十户军籍”。分别是张、王、李、赵、蒋、杨、夏、石、单、魏,其中单、魏两家在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回乱中,被屠杀。剩下了八大军家。东府李家此次编修家谱,由户县知名作家李景宁执笔,李景宁是定舟村东府李家的后代,对这些并不陌生。
在《李氏族谱》的家族广训礼里,李家祖宗立了19条子弟规对今天仍有借鉴作用。1、敦孝悌以重人伦,2、笃宗族以昭雍睦,3、和乡亲以息争讼,4、重农桑以足衣食,5、尚节俭以惜财用,6、隆学校以端士习,7、点异端以崇正学,8、讲法律以征愚顽,9、明礼让以厚风俗,10、务本业以定民志,11、训子弟以禁非为,12、息诬靠以全善良,13、勤学习以练素质,14、求创新以达精进,15、诚匿逃以免连株,16、完银粮以省催科,17、联邻居以弭盗贼,18、解仇忿以重身命,19、亲自然以葆和谐。
言归正传,话说在发现的这些契约里,既有兄弟分家,田地买卖,又有价钱约定,债务纠纷,原物犹在,令人不胜感慨。报纸、电视台报道以后,不少学者兴趣浓厚,欲加以研究考证。他们都认为这是不可多得的研究晚清乃至民国民间生活的例证。
希望咱们户县的文物管理部门,能够发掘抢救定舟村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莫让墙里开花墙外香,别人抢了先,或者这些东西保存不善,损失将无法挽回,届时悔之晚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