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户县网站新闻!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
户县本土 便民 公益 互助  XHUME.CC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19504|回复: 8

[交通地理] 楚风徐徐渭河滩(组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12 08:4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来源:西安日报 2011年06月11日05:11
1.jpg
湖北客户人至今喜欢独居一处。图为保东村一老农户院落。

2.jpg
湖北客户人敬的“法官爷”塑像。

  编者按

  陕西文化丰富多彩,其中原因之一是吸纳了大量外地文化。 吸纳外地文化的重要渠道之一就是移民。在历史上,有大量外地移民定居陕西,带来了他们祖地的优秀文化,为丰富陕西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了彰显陕西文化的丰富、包容,感谢移民为陕西文化的贡献,本报从今日起特刊登《侨居陕西的异域文化》系列报道。

  记者 金石 文/图

  在关中风俗文化包围的渭河滩上,过去百余年里,竟然有楚风俗文化盛行。

  最近西安日报记者在渭河南岸的户县渭丰乡保东村发现,许多一生没有出过远门的老农,刚才还是一口关中方言,转脸就冒出浓重的南方口音。记者通过一番了解才知,他们和渭河滩许多村落的人一样,是百年前从湖北来的“客户”后裔,他们不仅会说湖北话,还保留着许多湖北的风俗文化。

  说百年前的湖北方言

  “我们湖北客户人,在村里说湖北话,在村外说关中话。”保东村七旬老人袁志谋告诉记者。

  湖北客户人把父亲叫牙或伯,其他叔伯叫几大,最小的叔父叫达丸,而保东村南面的本地人把父亲叫大,其他叔父、伯父叫几大。湖北客户还将爷叫庚,把短把镢头叫挖镢儿,把吃饭叫掐饭;睡觉叫困香。要问别人去不去某个地方,他们会说:“嗑不嗑呢?”

  未央区六村堡街道沙河滩村81岁的老人刘光前的儿子,至今将刘光前叫“牙”。

  对于保东村76岁的老人袁修儒来说,只有湖北话才能通畅表达他的思想,因此就是和外村人交谈,说着说着就成了湖北话。

  由于处在关中方言的包围圈中,而且少有人回湖北老家,渭河滩上湖北客户的湖北话成了方言孤岛,他们说的还是百年前的老湖北话。

  曾打出“湖北省民间乐队”横幅

  湖北客户把楚地的许多艺术带到了关中。

  湖北客户中保留有一种叫做“打待尸”的说唱表演艺术,有锣、鼓等打击乐器。当有人去世后,人们在死者家中敲一阵,念一阵,再敲一阵,唱一阵,说唱混合,进行悼念活动。

  此表演艺术为鄂西北山区传统风俗,在逝者下葬前,人们在逝者家中通宵打锣鼓、唱孝歌,所演奏的歌曲叫作“待尸歌”,亦称“阴锣鼓”,可分为引唱、正曲、尾声三大部分,其中有这样的歌词:

  望乡台上望故乡,儿女哭得好悲伤。

  从今堂前难行孝,提起叫人痛断肠。

  “湖北客户人还带来了湖北的山歌,其中多为情歌。” 保东村的袁志谋说,过去的老人们常在地里割草时唱。有歌词:田里公猫撵母猫,母猫前头咪咪叫……

  保东村60岁的韩发喜回忆,上世纪50年代末在户县大王镇搞社火汇演,有人给保东村的社火队立起横幅“湖北省民间乐队”,还让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汇演结束时又让单独给观众表演了一次。

  大年三十中午吃团圆饭

  湖北客户过节,在许多地方保留湖北的习俗。

  湖北客户过年时,不像当地人大年三十晚上才吃团圆饭,而是中午吃。中午吃团圆饭前就开始放鞭炮。团圆饭吃米饭炒菜喝酒。下午包饺子,晚上全家在一起拉家常。三十晚上和初一早上都吃饺子。初一早上继续放鞭炮,而且讲究放早炮。

  春节期间走亲戚送礼,保东村南面村庄的当地人送的是自己蒸的包子,保东村湖北客户人送的是点心、挂面、白糖等。“都是买来的商品,没有自己做的。”保东村的袁志谋强调。

  湖北客户从正月十二开始在门口挂灯笼,正月二十三才取下。当地人正月十四上午挂灯,正月十七上午就取掉了。湖北客户正月十五中午还要大摆一次酒席,吃米饭,十六早上吃饺子。“这样过年才有头有尾。”保东村60岁的雷顺新解释。

  中秋节晚辈送月饼时,湖北客户长辈要摆酒席招待,不像当地此日接待晚辈比较随意。保东村的韩发喜认为,这是有道理的,到中秋节一年过了一半了,家人应该团聚好好吃顿饭。

  牛车接新娘

  由于湖北鄂西北的郧西、郧县一带山多坡陡,多用牛车,因此形成了接亲用牛车或人力轿子的风俗。来到关中的湖北客户沿袭了这一习俗,过去结婚时不套马车、驴车等。“这一风俗到上世纪80年代还存在。”保东村的韩发喜说。而当地人传统接亲只有不用骡子的禁忌。

  户县大王镇宋西村12户74岁的老人赵秀英18岁结婚时,婆家就是用牛车接的她。

  《户县志》副主编樊义廷告诉记者,湖北客户人娶亲时还带乐队。上世纪90年代他有个湖北客户同事,接新娘时就带有乐队,乐队吹过三遍娘家人才开门。

  “乐队有小鼓,小铙,小锣,还有唢呐。”保东村的韩发喜说。

  保东村的雷顺新告诉记者,老人下世后,湖北客户人下几根面,用筷子一挑,搭到碗上,叫过桥面,供在供桌上。上岸子当地人是倒头饭,供桌上供的是米饭。因此当地人给老人过寿忌吃米饭,但湖北客户人给老人过寿没有这一忌讳。

  湖北客户人没有上岸子当地人下殡前一天晚上送纸习俗,而是出殡后搭礼。 亲朋好友给逝者家送的礼是供香馍。“一家拿10个圆馍,一般半斤一个,最小4两,看谁家的馍大。”保东村的袁修儒老人说。

  喜欢“吃干”

  “湖北客户人爱吃米饭,爱吃肉。”保东村的韩发喜介绍,湖北客户都是做难以掌握的踏锅米饭,这种米饭香。湖北客户做踏锅米饭往往既不会因为水少糊锅底,也不会因为水太多饭软。当地人在电饭锅出现前,传统的做法一般是先煮,然后把米捞出来再蒸,叫蒸捞饭;或把米放盆子里,然后放水锅里蒸。

  “我们把米饭叫干饭,吃米饭简称吃干。”保东村的雷顺新说。

  湖北客户人讲究饮食,逢年过节、过事,都要大摆宴席,过去有“十三花”、“八围一”的说法。“八围一”就是九个菜。过去穷,没有碟子,都用碗盛菜,所以又有“十大碗”之说。菜肴的特点是,每样菜都是单做,不将不同的菜搭配做,烧豆腐就只有豆腐,炒白菜也不会见粉条。荤素也不混,炖排骨就光是排骨,肉片就都是肉片,而且肉片大,有一筷子粗那么厚,5公分宽,10公分长。如果切得薄,就会招来“薄气的很”的闲话。湖北客户过年每家再穷,都要杀头猪。因此,有当地人戏称他们是“蛮得儿”、“滩蛮子”。

  过去关中人喜欢吃鱼的不多,会做鱼的更少,尤其是农民。但湖北客户人爱吃鱼。100年前湖北客户人刚来时,渭河水丰草茂,鱼鳖很多,他们制作出各种各样的渔具。保东村的韩发喜现在能记得有鱼篓、两头尖的撑子、叉网、渔网、粘网、撒网、鱼兜、带兜的拉网、专钓鲶鱼和鳖的下钩等。过去他们村附近一摆有7个潭,湖北客户人头天将鱼篓放到水下,人在滩上睡一夜,第二天将鱼篓捞上来,就大有收获。“到上世纪70年代还有这样打鱼的。”韩发喜说,他曾用谷叉叉过一回鱼,一趟叉了20多只鳖,煮了半锅。

  “喝黄酒数韩家”

  湖北客户喝酒量大,也是上岸子当地人所公认的。“很多上岸子人怕和"边滩子"喝酒。”樊义廷说。

  湖北客户人不仅爱喝酒,还爱喝黄酒,还是自己做的黄酒,而且还自己做酒曲。

  保东村的韩发喜得意地说,过去他们这里有“看女子走袁家,喝黄酒数韩家”之说,这韩家,就是指他们家。过去做黄酒,先在渭河滩上采黄花草、野蓼子,用麻叶包起来,挂到房檐下阴干,做成酒曲。做酒时掰一块酒曲,轧成粉状。小米蒸好后晾凉,然后和凉开水、酒曲掺在一起,放入小口坛子里密封发酵。这种酒做出来味苦,酒劲大。

  为什么“喝黄酒数韩家”,记者上网查询,原来郧县自古就有家家造黄酒、人人爱喝黄酒的习俗,而韩发喜的老家就在郧县。

  可惜,他们家做老黄酒的传统到韩发喜母亲手上就断了,如今他们家还保存着当年做黄酒的坛子。“上世纪90年代我到十堰去,那里人如今跟我们一样,也是在商店买酒曲做黄酒。”韩发喜说。

  不喜欢房子与人为邻

  相对于当地人,湖北客户人不大讲究盖房。“就瓦房来说,没有当地人有气势,当地人讲究松木椽、檩,湖北客户人就地取材,用的是杂木,也不直。”保东村的袁修儒说。

  袁志谋家解放前算大户,但檩还是榆木的。如今因都盖成平顶房,与当地人没有区别。

  盖房是农家的大事,湖北客户人传统的是盖房立木当天或前一天,主家需要大量劳力时,村里乡邻送菜,他给一捆粉条,你生一盆豆芽,我送七八斤豆腐。当地人则是在立木时,亲戚送烟、酒、炮,叫浇梁;到房子盖好时乡邻“入烟”,就是送份放鞭炮钱,主家简单茶水招待。

  现在盖房都承包出去,无论客户人还是本地人都是等房子建好后买些炮,提上烟酒去道贺,老风俗渐渐改变了。

  湖北客户人在居住上还有一个特点,喜欢独家独户把房子盖在自己地里,不像关中人喜欢聚集在一起连片盖房。

  袁修儒说,过去保东村凌乱的很,不像当地人的村庄分前巷后巷,而是根据相对集中的片分成8个段,平时就称几段,所以现在还沿用几段的说法。为了好规划、好修道路, 1958年上面要求集中居住,但因当时的老农会主任首先不同意,要在他的原庄上盖房,就没有搞成。后来随着生产队建设,逐步把各组归纳到一块。但直到如今,只有1000多人的保东村仍然分为三个自然村。 韩发喜家到1974年才把房子和本组的人盖到一块。

  “现在湖北客户还是不习惯集中住,喜欢独处,自由自在么。”保东村的袁志谋说。

  民间信仰

  湖北客户将湖北的民间信仰也带到了渭河滩。

  记者在保东村和渭丰元三村十二户自然村都见到了“法官爷”(音)庙。庙内神位上,中间是“法官爷”的塑像,左边是“金夫子”(“法官爷”的夫人),右边为孙悟空。

  段为民告诉记者,一个姓王的人,当年从湖北逃难时背来了“法官爷”,人们在十二户盖了爷庙。后来有一年河涨水,把庙冲垮,“法官爷”塑像被人搬到保东村去了,所以保东村有了“法官爷”庙。十二户后来重塑的“法官爷”在“文革”中又被毁,1989年根据画像,再次重新塑了“法官爷”的塑像。

  开始做臊子面

  一个地方的习俗,往往和当地的生存环境有关。到了关中这样的地方,湖北客户更多的是接受当地的风俗文化。湖北客户当年一来就接收了关中的火炕,冬天睡到火炕上到底暖和呀。如今他们也开始吃臊子面,“虽然味道上有差别,是因为湖北客户没有掌握好技术。”保东村的韩发喜说。

  最近几年,有的湖北客户村庄,提出加入到户县接城隍庙会活动的行列去。

  湖北客户的风俗文化对当地人也有影响。樊义廷说,有的当地人认为湖北客户结婚很热闹,也模仿人家请乐队助兴。

  作者:金石
1.jpg
发表于 2011-6-12 12:4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发表于 2011-6-12 17:2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7-22 17:3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涝店镇永安村,西保村,东保村,三个村也是湖北客户人的聚集地。这三个村以湖北,甘肃为主(也有四川的)。
发表于 2011-7-22 17:3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村也是湖北客户人,家家户户都能做黄酒(糯米酒,玉米酒等)。我的本家是湖北十堰郧县(武当山脚下的地方)。据说是清朝末年迁入户县的。
发表于 2011-7-22 17:3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所在的村子就是涝店镇--永安村。兴户渭河大桥就位于我村北。
发表于 2011-7-22 17:38:21 | 显示全部楼层
保东村是个不错的村子。我们村有很多人经常去这个村。另外还有宝兴村也是个湖北客户村。
发表于 2011-7-22 17:40: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说的内容跟我村一样的。
发表于 2011-7-22 18: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北客户人(客家人)特点都是居住在距离渭河很近的区域。我村以西是周至范围,以西的新范村,宋滩村都是湖北客户人所在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版权所有  陕ICP备11003684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网站营业执照公示】

平平安安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4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