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户县网站新闻!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
户县本土 便民 公益 互助  XHUME.CC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24941|回复: 1

[历史人文] 1942,陕军曾在豫西救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26 07:3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1942,陕军曾在豫西救灾
—兼驳电影《一九四二》的几个镜头
各界导报2013.3.22
电影《一九四二》中,出现在逃难路上说陕西话的国民党军队给人的印象简直就是一群“横行霸道、欺凌百姓、不近人情”的“散兵游勇”。然而,历史事实并非如此。
  从1941年到1943年,三十八军一直驻守在荥阳、汜水、广武一带,守卫着黄河铁桥的安全。这期间河南连续遭遇蝗灾和大旱,赵军长号召三秦将士,人节口粮马减料,节衣缩食,拨出七万斤军粮,军民一起共度灾荒。赵军长还通知三十八军驻陕西办事处处长杨晓初,让其卖掉户县自己家中的二十亩良田,再用这笔专用钱款在关中购买杂粮二十万斤和一百吨小麦麸皮,尽快用火车运到荥阳地区。赵军长在三十八军防区内,先后设立了十多个粥厂,赈济河南灾民。
  时任九十六军军需处粮秣科长的韦相之先生,生前所写之《第九十六军给当地灾民发救济粮》一文记述:我九十六军于1942年曾给驻地灾民一次拨发救济粮(麦子)3万斤,以作我军微小赈济。曾号召全军要管好军粮,用好军粮,以达到官兵每天能节约一两粮的要求,为救济所在地灾民预作打算。
    □封五昌翟正荪
  电影《一九四二》中,说陕西话的国民党军队,共出现了两次:一次是在部队后撤中,不但抢夺难民的粮食,还强征难民的车驴;一次是鸣枪不准难民西行逃入陕西。特别是第一次出现在逃难路上说陕西话的国民党军队给人的印象简直就是一群“横行霸道、欺凌百姓、不近人情”的“散兵游勇”。然而,历史事实并非如此。
  西安事变以后,杨虎城被迫“辞职”,并“出国考察军事”,由他一手缔造的十七路军基干力量,被缩编为第三十八军。抗战开始后不久,部队番号改为第三十一军团,以后又改为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孙蔚如),辖三十八军(军长赵寿山)和九十六军(军长李兴中)。抗战伊始,这支部队即开赴河北,以后转移到山西省中条山等地区作战。1940年冬,部队被全部调往河南,防守洛阳到广武一线黄河南岸阵地(三十八军驻荥阳地区,九十六军驻巩县地区)。三年半的时间里,这支部队各部构筑河防工事,渡河侦察敌情,不断袭击敌人。194110月,陕军在广武、荥阳一带阻击上万来犯日军,并配合友军收复郑州。敌人重兵死守黄河桥头堡阵地,陕军派部封围,长达两年之久。19444月,河南战役中,日军被迫承认:“只与第四集团军打了两仗,并未能击破其主力”。事实上,望风而逃的并非陕军,而是蒋介石嫡系汤恩伯的军队。汤部对老百姓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水、旱、蝗、汤(恩伯)”,被河南灾民并称为“四害”。与之形成明显对比的是陕西军队。
  关于赵寿山将军领导的三十八军,据河南荥阳县志记载:
  “民国二十九年(1940)秋,三十八军(军长赵寿山)从山西平陆调河南,驻防荥阳、广武、汜水,把守黄河。
  “民国三十年(1941) 101日,日军渡河。四日入郑。驻荥阳的赵寿山之三十八军十七师五十一旅一零一、一零二两团奋起迎敌,于10月底收复郑州。11月底,迫使日军龟缩于广武山霸王城。是为‘广武战役’。
  “民国三十一年(1942),荥、汜、广连遭大旱两载,麦秋无收,良田亩价斗粮,饿殍载道,民众西逃。民国三十二年夏,飞蝗滋生,寸草啮尽。飞则如乌云蔽日,落则使树断折。入秋,蝗蝻遍地。大灾中期统计,荥汜广三十万人,饿死六万零五百二十八人,后期数目更巨。
  “大灾期间,驻防荥、汜、广之三十八军,提出‘人节口粮马减料’口号,节约粮食五万公斤,发放给三县饥民。军长赵寿山从关中运来麸皮及代食品赈灾。所属十七师收容被弃几百余人,在汜水收容学兵近二百人。”
  由赵寿山之孙赵武原先生写的《于国于民敢问心》一书记述更为详尽,书中写道:从1941年到1943年,三十八军一直驻守在荥阳、汜水、广武一带,守卫着黄河铁桥的安全。在河南的日子里,三十八军将士和驻地百姓的关系,自始至终同甘苦共患难,亲密无间,给当地群众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这期间河南连续遭遇蝗灾和大旱,受灾饥民哀鸿遍野,赵军长心中不忍,食不甘味。特别是当他看到驻地百姓饿殍遍地时,更不能见死不救。赵寿山军长不断告诫他的官兵们:“既要当兵打仗,又要当兵为民”,他号召三秦将士,人节口粮马减料,节衣缩食,拨出七万斤军粮,军民一起共度灾荒。为了能让更多的灾民活下来,赵军长还通知三十八军驻陕西办事处处长杨晓初,让其卖掉户县自己家中的二十亩良田,再用这笔专用钱款在关中购买杂粮二十万斤和一百吨小麦麸皮,尽快用火车运到荥阳地区。赵军长在三十八军防区内,先后设立了十多个粥厂,赈济河南灾民。他轻财好施,把河南灾民当成了自己的骨肉至亲,竭尽全力救活了无数的穷苦百姓。
  194310月中旬,蒋介石突然下令,限三十八军于月底交防完毕,撤离郑州、广武前线,调巩县、偃师地区,集中整训,汉王城、桥头堡阵地交八十五军接防。广武县(镇)的群众在知道了三十八军即将被调离后,公推蔡应麟、阎冠竣、崔作祥三位绅士,代表全县人民,上书洛阳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书云:“惊闻三十八军调离前线,四乡民众无不扼腕叹息”,“此有赵军长寿山者,奉委座之命,率部来守河防,其所属十七师及新三十五师,驻本县已有两年有余。广武四战,血流成河,鸿沟三跨,尸积如山,赫赫声威,敌寇闻风丧胆,煌煌战功,国人有口皆碑,至今筑阵地于枯河之岸,围凶顽于霸王城之上,熟悉敌情,布置周密,致使敌寇两年未能西进一步。实为洛阳之屏障,国家之干城也。”“该部军纪肃然,秋毫无犯,所到之处,军民相安。更有可嘉者,去年亢灾,人之相食,该部节衣缩食,以赈灾民,百里之地,存活甚夥,故而军民之间倍极融洽,一闻有所差遣,民众皆愿冒死向前。此等事实虽古岳家军亦不如也。”
  关于九十六军的情况,据时任九十六军军需处粮秣科长的韦相之先生生前所写之《第九十六军给当地灾民发救济粮》一文记述:“1942年,豫西自然灾害严重,人民缺食,能吃的树皮都被灾民刮食,一片片白黄色树干显在眼前,令人难过。一到初秋,蝗虫四起,为害更其严重。秋日里插有许多彩色旗帜和绑的草人长臂执鞭摇晃着,还有男女老少敲锣打鼓在地头吆喝驱赶蝗虫。蝗虫被驱赶起飞时遮天蔽日。洛河东岸孝义镇梨树园,树枝落满土红色蝗虫,将树枝都压弯下来。蝗虫只要落在秋田里,很快就将秋苗吃光咬坏,吃咬的沙沙声都能听见。农民起早摸黑辛勤劳动流汗种植的庄稼,全遭蝗虫咬坏,农民真是伤心难过到了极点。”
  当地驻扎的陕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韦老先生回忆道——“当时我九十六军军部正驻防在康店,我军食粮供应来源全由洛阳第一战区兵站总监部拨发供给,由洛河水路和公路向我军防地运输,……军粮运到军部也不是一帆风顺,我军粮食常感紧张。我军本着‘兵在附民’的精神,考虑到灾民生活困难,曾号召全军要管好军粮,用好军粮,在转运环节上决不浪费,以达到官兵每天能节约一两粮的要求,为救济所在地灾民预作打算。“我九十六军于1942年曾给驻地灾民一次拨发救济粮(麦子)3万斤,……以作我军微小赈济。我军对当地灾民救济还有一种办法,是我军各驻地部队将领到的军麦,交给当地农民磨面,换算标准优惠些给农民,换算率为百分之八十,即给农民发100斤麦子,农民交80斤面粉。农民为了多吃些麸皮黑面,都争着磨面,磨得越多,吃的黑面就多,也能弥补度过灾情造成的生活困难。“19444月,……我军在汜(水)登(封)线上大战虎牢关后,奉命转进时,我军黑石关粮库还存有麦子上万斤,面粉两千余袋(每袋40斤),军用烤饼干200余箱(每箱30斤),食盐2000余斤,都不能运走,……鉴于烧掉太可惜,……(便)通知当地人民自由搬取,库门锁钥交给库房院主手里暂时掌握。”
  韦老先生在上述回忆文章中,还写道:“我军驻地军民关系情感始终是融洽的,作战时老百姓踊跃支援我军运输,我军转进时老百姓乐于给我军领路和安排宿营地,更不干扰我军转进行程。”
  岁月可以流失,历史不可改变。当年的在豫陕军在民族危难之时的事迹和贡献自有山河作证,日月可鉴,他们不仅在前方奋不顾身,浴血奋战,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而且节衣缩食,赈济灾民,救百姓于水火。这些,都必将永远地为中华民族所铭记。
  当然,电影并不等于历史,我们也没有必要对一部电影的某些镜头过分求全责备,但影片《一九四二》那些后撤中说陕西话的“散兵游勇”形象确有丑化陕军之嫌,不知编导者有何历史依据?
  ■史海钩沉
  
发表于 2013-3-26 08: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1942很沉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版权所有  陕ICP备11003684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网站营业执照公示】

平平安安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4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