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踏雪皂峪访隐者
终南闲士 原计划在正月初六约几个朋友一起去户县涝峪黑山岔看冰瀑,当我在正月初五下午电话约朋友时,有驴友提醒说节前大雪,山路肯定被冰雪覆盖,行车危险,于是我又犹豫起来。第二天,我睡了个自然醒,正在考虑户外活动能否成行时,有驴友电话催问什么时候出发,于是顺口答到九点多出发,去户县皂峪。 想到去户县皂峪,除考虑到皂峪沟道平缓,离山口近外,还想起了隐居在皂峪上游崖窝台天师洞里的那位张道人。在这数九寒天的深冬,隐居在山沟里与世隔绝二十多载,年近百岁的老人带着多病的身躯是怎么熬过这寒冷的冬天!? 临出发时,有两个驴友说有事去不了,这样就剩下我们三个驴友开始行程了。驱车过环山旅游路,过户县石井镇站马村,然后向峪口进发,还没到峪口的雷音寺,小车就已经开始打滑开不动了。于是,我们就将车停在峪口不远的地方开始踏雪步行。经过太白庙,绕过终极寺,上到采石场,暂停菩萨洞,我们进入了峪沟。雪后数日的天晴,并未将皂峪沟内厚厚的积雪消融减薄,山路似乎有数人行过的脚印,虽没踩出条型来,却至少让人少了探索。河水从冰层下发出哗哗的流淌声,说明气温开始回升。一不小心的猛踩,还会踏出溪水来。带着枯叶的树枝结满一片片白色的雪花,仿佛是杏花朵朵,光彩闪目。两岸山坡尽呈灰黄,满目萧瑟,凸出的岩坎收留的一块块白色积雪,点缀在满山荒芜的坡面上,闪出的却是寒色。 我们沿着峪沟山路高一脚浅一脚的踏着积雪,慢慢向前行进着,路途遇到两位向山沟林木看护人送食物的村民。其中一位大约六十岁,自称山下石井镇曹家堡人,承包皂峪沟内近万亩荒山。我们结队一起前行,到达林木看护站,休息片段,然后与两位告别,我们三位驴友继续向深沟进发。 山路崎岖,雪道光滑。没脚的积雪,一不小心就会踩空滑倒,粘上一身粉雪。在陡坡处,时常会滑溜下来,需要手脚并用,才能攀爬上去。虽然大家不时的被滑倒滚上一屁股雪,但厚厚的积雪缓冲了重力,并不感觉疼痛。当大家都感觉有些饥困的时候,一看时间已经是下午一点了,于是找块平缓的地方,喝了点水,吃点食物,休息了会。看时间不早,我们商量了下,再向前走半个来小时,如果能达到崖窝台更好,如果到不了,就尽快原路返回,毕竟安全第一。 也就不到半个来小时,我们爬上山坡,终于到达崖窝台。在小山庙前的小台阶上,那位老妇人正坐在那里晒太阳。我们近前打招呼并询问张道人情况。老妇人说,张道人从去年腊月开始就病倒了,到现在半个多月起不了炕。在我们要求下,老妇人带我们前往天师洞下的小汤房里看望老人。我们先在天师洞里点燃蜡烛,上了三柱香,然后点根蜡烛,在老妇人的引导下走近低矮昏暗的小房内。张道人躺在一面不大的土炕上,身着裹厚厚的破旧的棉被,那张破旧棉被还在烛光下,发着一点点油亮的光,老人露着头,脸颊干瘦的像骷髅,让人感觉有些恐怖。老人似乎睡着着,我摸了摸了炕,是热的。老妇人轻喊了几句,说有人来看,这时老人慢慢地醒来,开始说话。当知道我们是来看他时,老人高兴的连声说谢谢。看来,老人思维还是很清醒的,知道现在正是大年初六,还说外面积雪很厚,不容易上山。老妇人告诉我们,自老人病倒后,一直坐不起来,一天只吃小一块馒头,好点的时候还喝半碗拌汤,半个月拉回大便。她很担心老人挨不过这个冬天。房间很很冷,我们不敢呆多长时间,询问老人有没有什么需要的,或着有什么向山下人传说事的,老人说,什么都不需要,还督促我们天冷早早下山,随后,我们告别老人,出了小房门。两位老人都吃素食,以前我们每次来想留点副食水果类的,可他们都不接受,说不习惯吃这些,平时以喝面糊和米粥为主,有时候啃馒头就酱水菜。这次上山,我们也没带什么食物,我就将身上的零钱全部留给老妇人。临走的时候,老妇人硬是让我们带上天师像前的供品小橘子,善良的老人说,吃神像供过的食品,能保佑家人平安健康幸福。我们谢过老人,叮嘱老人家们多保重,然后匆匆下山。 此刻,太阳已落西山下,暮色已现,寂静的空谷里显得异常寒冷。我从背包里取了件棉衣穿上,再绑上护膝,带上手套,踩着来时的脚印,向峪外走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