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深圳此次关于“断供”的讨论,始于某地产评论员的一篇博客文章:“(作者)从某银行了解到,其蛇口支行所办理的蛇口片区的房贷,目前已经有1000多宗超过三个月没有还款,其总的贷款金额已经超过15亿……(作者)根据去年该银行总放贷额和蛇口片区所占的贷款比例进行估算后,估计该银行目前在个人住房贷款这一项上所产生坏账,就已经达到200亿……一家银行所产生的坏账就达200亿,那深圳这么多家银行,所产生的坏账又是多少?最保守估计也过千亿。”且不论数据来源是否可靠,测算方法是否科学,“深圳千亿断供”仅仅是该人自己的一个“估计”罢了。 再看看深圳银监局声明:深圳银行包括房贷在内的全部坏账余额也不到1000亿元,其中开发贷款的坏账率目前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发布的数据则显示,截至2008年3月末,深圳全市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303亿元,房贷不良率0.58%,比去年末微升0.04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13.36亿元,比去年末增加0.81亿元。 推荐阅读 郎咸平:为什么恨地产商?… 大小非新政做"俯卧撑" [改革闯将]温元凯:首倡复高考 [简史]南巡秘闻[组图]镜头中国 张斌:可考虑继续降低印花税 罗杰斯为何不买中国的银行股? 宁波银行究竟成了谁的“盛宴” 令人发指的昆明公交爆炸事件 笔者还了解到某商业银行深圳分行的准确数据:截至2008年6月末,该行个贷余额31亿,个贷不良率0.55%.上半年,该行个贷平均逾期率为5.35%,逾期贷款中连续逾期2期的平均占比7.19%,连续逾期2期贷款中最终转化为不良贷款的平均仅为2.5%.而就在这些占比不高的不良贷款中,真正能确认为“断供”的,也为数不多。 诚然,在房价出现大幅下调的情况下,对其中可能潜藏的风险保持高度的警惕,进行充分评估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已经发生少数断供的案例所揭示出的问题进行深刻分析和反思也是必须要做的工作。但是,所有这些工作都必须是科学和严谨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对于广大老百姓所可能产生的影响。 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确实出现了一些断供的现象,如房价继续下调,不排除断供者也会继续增加。但在目前阶段,无论是深圳商业银行的整体数据,还是商业银行的个体数据,在个人征信系统已经在经济生活中发挥巨大震慑作用的背景下,都不足以支持“断供风潮已经出现”或者“断供风潮即将出现”的结论。有媒体记者对现有断供案例进行了调查分析,认为目前的断供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高位入市的业主想通过断供逼迫银行向开发商施压,希望后者能够给予他们补偿;二是炒房者不堪多套住房的利息重压,丢卒保车,被迫放弃部分保值增值条件不太好的房产;三是业主觉得房子确实跌得太多,不再物有所值,主动放弃。其中,第一种情况占了70%以上,第二种情况占20%左右,第三种情况微乎其微。这一调查也证明所谓“断供潮”远未出现。 显然,目前有关“断供”问题的实质和市场影响已经被明显放大,这背后也许包含了某些经济利益的诉求。但对每一个参与在房市的个体而言,全面了解“断供”的各种相关因素,谨慎做出判断和选择,不要为关于“断供”的种种似是而非的传言所误导而盲目加入到断供的行列,保护好自己的社会信用,保护自己的长远利益,这才是最重要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