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汉语里,我们通常会习惯于特定的语言秩序,并按照这样的习惯阅读或者理解。然而,在古汉语里,这样的语言秩序却有更加丰富的变化。例如:在现代汉语里,“虽然”一词我们自然会理解为: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为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虽然依次独立出现就有了语病,必须成为:虽然...但是...。在古汉语里,“虽然”的意思却有不同,虽的意识是:原本,然的意思是:然而。合起来的意思却成了:原本是这样,但是......虽然一词是可独立出现于文本的!
“雪雨云集”出现在赋体中,能不能表示为:雪、雨,还有人群交织在一起呢!单纯理解成雪和雨密集一处,似乎缺乏赋体文字本身应该具有的语言张力。
感谢朋友!相互切磋会让文字美成一座花园呢,任我们徜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