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户县网站新闻!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
户县本土 便民 公益 互助  XHUME.CC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5987|回复: 12

[户县农民画协会] 户县农民画,能否再辉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23 08: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发布时间: 2012-03-20 08:42:15   来源:陕西日报 

    农民画地域特色鲜明,画面质朴稚拙,色彩对比强烈,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红极一时。如今,虽然个别人的画作走入了高端市场,但绝大多数仍面临着市场萎缩的尴尬局面。


xin_20303092008457961682511.jpg
    农民画家李凤兰现场作画,吸引了众多人驻足观赏。

    50平米的两间画室,墙上布满了大小不一的画框。画框中的画,虽没有国画的恬淡意境,也没有油画的写意抽象,一幅幅充满红、蓝、绿、黄等艳丽色彩的画作,却生动地反映出农村的变化和农民的生产生活……

    “户县农民画,正是因为用色极为大胆,质朴地反映农家生活,所以才受到大家欢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去交流的,外宾来咱这买画的人多得很,这几年就不行了。”说话的是这间画室的主人,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会员、陕西省农民画协会理事、户县农民画院一级画家王乃良。

    “今年十五闹元宵的时候,咱县上能拿出手的作品,还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老书记》、《公社鱼塘》、《春锄》。这些年,再没有能超越那时候的经典作品了。”王乃良身着深咖色夹克,黑裤子,脚蹬一双布鞋,一位地地道道的农家汉子,唯一的特点便是他那带有艺术家气质的中长发。

    日前,在建于1976年的户县农民画展馆里,记者看到一组数据,记录着户县农民画的辉煌:2000余件作品在国内外获奖,1600余件作品被国家和地方美术馆收藏,9000余件作品在美、英、法、德、日等68个国家和地区展出……

    户县农民画,曾是陕西的一张“名片”,不仅是户县人的骄傲,也是陕西人的骄傲。

    一蹶不振,都是丝网版画惹的祸

    户县农民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鼎盛时期。“当时,有不少外宾来咱们这儿买画,我还带着这些老外四处寻画呢。”陕西省农民画协会常务副主席朱妙生如数家珍:1974年,户县农民画被国家邮政部作为邮票发行;农民画家董正宜的《公社鱼塘》曾陈列于人民大会堂陕西厅;张林的《业大更勤俭》,被一名加拿大游客看中,当场给出5000元的高价,如获至宝……

    但是,如今的市场却大不相同。因为,户县农民画原来有一定市场基础,后来,有些农民画家急功近利,采用“丝网版画”方式做画,致使市场萎缩,一蹶不振。所谓“丝网版画”,即如工业花布印刷,一个版画就能印出多幅作品。相比两三天才创作出一幅农民画,“丝网版画”基本上是流水作业。“丝网版画”流入市场,短时间内的确带给画家一定的收益,但也导致了市场混乱和萎缩。

    “大多数进入市场的画家,心思全放在迎合市场消费心理上了,真正钻研艺术创作的寥寥无几。”雒志俭,作为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陕西省美协会员、户县农民画展馆馆长,对“丝网版画”深恶痛绝。在他看来,利益驱使部分画家创作作品求快、求多,流水线式的创作,简单的绘画工艺,严重损害了户县农民画的健康发展。实际上,不少潜心做画的画家也受到了波及。前些年,西安市场上一幅4开的农民画,价格降到了十几元。“当时,我去书院门、鼓楼推介作品,人家一看才给18元,我跟商家讲价,商家直接撩起货板,下面压的全是‘丝网版画’,老板还说那些都是6元钱代销,货卖完才给钱。”王乃良一脸无奈地说,“市场一乱,作品的艺术价值减少了,更多的成了劳务价格。”


人才断档,农民画发展受到制约

    少精品且“丝网版画”大量流入市场,制约了户县农民画的整体高端走向。同时,人才不济,青黄不接,又严重影响着户县农民画的长远发展。

    “过去,户县农民画主要是男性居多,如今多是女性,尤其是农村留守妇女。”雒志俭说,相比打工每天百八十元的收入,加上农民画在市场上还很难与国画、油画竞争,所以这个行业也就很难吸引到太多的年轻群体,致使人才断档严重。

    虽然户县县委、县政府也在想方设法加大农民画人才培训力度。如,扩大农民画展馆培训班培训范围,但大多是新手,真正能坚持下来的却很少。再如,2010年在全县认定了21个画庄,通过每年给予一定的倾斜扶持农民画发展,并要求不同级别的画庄,每年培训一定数量的新作者。然而,主动求学的寥寥,且大多成了拿工资的“帮忙学生”。

    “如今很难再有当年那样出色的培训班了。”不少画家感慨地说,农民画因为作画群体的特殊性,有时一幅作品的好坏与辅导老师的水平有很大关系。不少年长的农民画家,都很怀念上世纪七十年代参加过的培训班。

    “当时作画,每天培训后大伙就聚在一起,谈感想,说体会,定选题,谋构想,现场还有老师指导。从构思到创作,老师手把手指导,大家也不像现在这样浮躁,不仅能学到绘画知识,更能很快提高绘画水平。”省农民画协会常务理事、户县农民画协会副主席、一级画家张青义,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他感慨道:“如今,尽管展馆的培训班依旧,但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已经今非昔比了。”

走精品路,努力再现昔日辉煌

    如今,户县农民画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未来能否再现昔日辉煌,成了户县上上下下关注和思考的话题。

    “我们已经申请了户县农民画的商标,引导大家来这里鉴定盖章,通过此举逐步规范农民画,塑造品牌。凡是经过盖章的作品,绝对是原创的农民画。”雒志俭说,希望通过注册和统一农民画商标,尽量减少“丝网版画”给农民画带来的消极影响。在他看来,低价位的大量复制和销售,最终会让独具特色的户县农民画沦为工艺商品。“我们缺少的不是市场,而是精品。”对户县农民画的发展,雒志俭有着坚定的信念:农民画必须走精品路线,不能再作茧自缚,只有精品才是农民画的最终出路。为此,他们正在建设农民画美术馆,建成后设有专门的农民画精品展馆,并每年举办一次农民画原创作品大赛,鼓励画家创作优秀作品。通过打造一批名画家,推出名作品,引导和带动农民画走精品路线。“农民画最终应该是能和国、油、版画一样成为一个被美术界公认的画种,走进美术殿堂,这样的艺术市场才是巨大的和持久的。”雒志俭激动地说。

    当地政府部门也在着手做大做强农民画。在《户县农民画及其他民间艺术发展扶持奖励办法(暂行)》中,记者看到“专项安排80万元用于对农民画的扶持奖励,今后每三年举办一届以农民画为主体的‘户县文化艺术节’,集中展示户县农民画及其他民间艺术发展成果;在城市重要地段规划建设具有农民画特色的雕塑,营造特色鲜明、风格独特的人文环境;对农民画新人新作、优秀作者、原创精品、画庄建设等项目进行重点奖励;加大农民画市场检查力度,切实保护农民画作者知识产权”等举措都被列入其中。

    期待户县农民画这门独特的绘画艺术,在经历种种波折后,借助“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契机,能早日迎来又一个鼎盛时期。(记者 晁 阳 乔佳妮)







该帖已经同步到记事狗微博 柳色青青的微博
发表于 2012-3-23 13:53:54 | 显示全部楼层
艺术品是无法复制的艺术,如果用产业化的方式生产,必然会导致衰落。

该帖已经同步到记事狗微博 雨后天空的微博
发表于 2012-3-23 22:38:14 | 显示全部楼层
艺术品,工业化的结果只能是迫使艺术编制,所以艺术,顶原创的。
发表于 2012-3-24 20: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说很难达到70、80年代的程度了,那时候培训记公分,管饭,再说,由于老毛执政时期,人穷的很,除了庄稼,都没求事可干。现在一个小工一天60元,谁还画画啊!
发表于 2012-4-1 22:5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顶原创的,精品就是精品,展览馆里主要是很多画现在装裱的感觉没档次感觉很粗糙,搭配风格存在很大问题。给人感觉这画就不值钱,三分长相七分打扮。
发表于 2012-4-2 22: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有道理,长期以来装画的风格太简单没品味画面雷同
发表于 2012-4-7 17: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走出去砍看,向外省外县学习别人在现在的社会形势下是怎样发展当地的民间艺术,然后想、结合den地的实际,在研究自己发展思路,‘青海有个湟中县的农民画,和民间工艺艺术发展的横好,我看可以借签、学习。
发表于 2012-4-7 17:2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几乎看不到原生态农民画了  遗憾啊

该帖已经同步到记事狗微博 远在天边的微博
发表于 2012-4-16 17: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把好好的艺术给糟蹋咧,这是可恨、可惜、可悲。
不择手段者可恨!
原生艺术被毁可惜!
所有户县人可悲~!
户县县委、政府应该在这方面有一点作为。
看着本土原生艺术即将渐入末路,是发挥文化导向功能的时候了。
发表于 2012-5-8 12: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农民画惋惜啊!我记得是哪一年是在画展街举办画展,当时街道封闭,参观者人头攒动,我领着女儿在拥挤的街道中去看,场面令人怀念!
发表于 2012-6-2 14:4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农民画是式微是自然的事情,一个是农民生活样式的变化,还有就是队伍的萎缩,还有本地城市化城镇化的趋势,从创作到题材都在枯竭,其中的工业化批量生产等现象是这个过程中自然地事情,也不要过于指责他们,也许没有他们农民画早都被人遗忘了。以后的农民画就是一一种艺术标本的方式存在,就如同在苗圃中的植物,不会再现那种自然状态的蓬勃生机。再以后.......难说。
发表于 2012-6-3 21:5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农民画现在已经不是作品了,而是画张,不是创作了,而是抄袭,随便涂抹,装上镜框,便成了“艺术珍品”。
发表于 2012-7-16 10: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户县农民画,是户县的荣耀,是陕西的荣耀,户县农民画走向世界,是中国的荣耀。希望多方:热情关心户县农民画,热情培育户县农民画,热情支持户县农民画,不断壮大户县农民画。衷心希望-----户县农民画万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版权所有  陕ICP备11003684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网站营业执照公示】

平平安安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4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