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站立中条山的陈廷琨 崖上人
春秋战国时期,公子重耳出逃到秦地,受到秦穆公的接见,赏识其才华,将女儿怀赢许配。居于扈晋侯村,生活十多年。怀赢乐善好施,救济穷人。重耳返回后即位,封怀赢为王后。后来,晋侯村建祠纪念。明代,为了纪念晋文公,遂改进后村为晋侯村。 陈廷琨,字幼岐,1913年1月10日,降生于户县美陂湖西晋侯村。祖父陈永江,光绪二十年,任户县正西操总乡。宜统元年,乡民送匾:“正直宜人。”父亲陈化周,任户县粮仓仓正,县参议员。大先生德高望重。忙罢,人们打听他家收麦的时间。有人边拾边在麦捆上偷。大先生得知说:天开仓,地放粮,穷汉不弄咱的弄谁的。 家里养一头大牛,专供乡党用。谁家揭地、套磨子,就去拉牛。
攻打县城
1923年,陈廷琨在家里私塾读书,师从叔父化南。1928年,考入户县高等小学。1930年,考入张家口机械技术学校。 1933年,北京学生运动被压制,他愤然在该校组织学生游行,高喊口号,声讨当事者罪行,引起当局不满,被学校开除。 3月回家,与堂兄陈廷琦、同学谢章、朱德清等人组建清算高利贷委员会。暗中在西坡、陂头、亭子头、曲抱村、水磨、晋侯等村组织农民斗地主。亭子头观音寺庙会,人山人海。陈廷琦讲话,号召穷人斗地主,要回土地。散发传单。穷人高喊:还我土地!陂头、曲抱、水磨的地主被传唤,交出地契,当场烧毁。 警察追捕,陈廷琨逃跑。9月回家,与李魏德、王文杰、王约礼等人将清算高利贷委员会改为劳农革命委员会,并组建劳农革命军。在四乡组建民团。在曲抱、蔡家破打富济贫。 10月一天傍晚,在陈家老坟召开誓师大会,一百多人参加。研究决定:1934年正月十五,攻打县城。 十四上午,便衣队进南门,暴露。全城搜捕革命军。有人被捕受刑,供出行动计划。兴平游击队渡渭河受到阻击,西路军在黑水峪被击散。 陈昆山逃亡,得到大哥陈廷璠(陈昆山)好友、户县县长赵葆真的救助,给了50大洋。他的假名十多个。在开封被捕,陈廷璠找河南省长刘峙,得救。 他进入北京世界语专门学校读书。该校是鲁迅、蔡元培、陈廷璠等人创办的。
关麟征的委托
1935年,他进入日本早稻田大学读书。卢沟桥事变,弃笔回国,从戎。1938年,被派到赵寿山17师政治部工作。坐火车到漯河,发现许昌敌情,车掉头回武汉。下车,遇到关麟征将军,惊喜。上车到临汝县军部。见到25师师长张耀明,得知他们在台儿庄战役击溃土肥原师团,轰动全国。 午饭,关麟征把保定作战赵寿山同他的误会告诉陈廷琨,托他对赵解释,还写了名片。 当时,17师归52军军长关麟征指挥,部署在平汉路。17师在左,25师在右。关麟征判断敌人从左攻,考虑17师在左,一是恐不能胜任,二是怕遭受重大伤亡,对不起赵寿山和三秦父老乡亲。故把17师调到右。开战,敌人果然从左攻,25师伤亡很大,令17师增援,出现重大伤亡。 陈廷琨次日早晨,到甘露巷赵寿山公馆,向其解释,赵说,这没啥。 几年后,赵寿山38军在河南驻防。一天,陈廷琨同55师师长孔从洲去军部吃饭。饭后,赵寿山提到保定作战说:“关麟征把咱一个骆驼拿炒勺炒着吃了。” 孔从洲说:“军长打仗还能不伤亡?况且是咱要关先生指挥的。”陈廷琨说,保定大战后,全国各大报纸宣传52军浴血奋战,却没有宣传17师,令人不平。关麟征有责任向报界提供17师事迹。细想,他可能有难处,因17师不是中央感兴趣的部队。这叫做军事领域的政治斗争,不懂,就会挨错。众人大笑,夸陈廷琨不愧是政治部的人。
两个营驰骋敌占区
1938年4月17日,日军向中条山进犯。陈廷琨任102团政治指导员。该团奉命掩护主力战略转移。敌人猛烈炮击,炸毁工事,步兵蜂拥而上。我军利用炮弹坑掩护,死守阵地。师长来电话,让再坚持两小时,我主力绕到敌后分段包围。陈廷琨向官兵传达,士气大振。等敌人靠近阵地,投手榴弹。敌人尸体堆积。 四面山上机枪扫射,炮声隆隆,山崩地裂。 敌人狼狈撤退,我军奋勇追击。这是中条山抗战首次告捷。 赵寿山命令102团团长习勤率两个营插入敌后打游击。赵见陈廷琨是书生,打电话不让去。陈廷琨深深感激,但大敌当前,苟且偷生可耻。再说,在最近的战役中,习勤受到师长不公正的批评,有情绪,这就更需要自己同去。 傍晚,部队上山,天黑开始下山。道路崎岖,行进艰难。两名**兵掉到沟里,救护耽误时间,两点才下山。距铁道二三十里,天亮前,能否通过,团长有顾虑,打算返回。陈廷琨认为过来过去,容易暴露。团长命令急行军,天亮前务必通过铁路。1营前卫,2营后卫,指挥所居中。一小时后,团指同1营失去联系,2营掉队。探照灯不断搜索。东方出现曙光,到达铁道线,看到1营正在通过,2营赶上。急行军15里,进入一个村子宿营,只准人进,不准人出。村维护会长来见,说不报告皇军,就会烧村。陈廷琨说,部队走后,去报告,说部队进村,不准人出去。 晚饭后,部队出发,陈廷琨留下两名便衣。中午,便衣返回说,早晨,敌人进村搜查,向北行进。我军急行军,傍晚到达李庄。饭后,上山,留下便衣。团长采纳陈廷琨建议,4连留在要道口八将门,准备阻击敌人。 次日上午,便衣返回报告,敌人在李庄宿营,收集布鞋准备上山。陈廷琨建议,要求4连提前吃饭,准备战斗。 8时,八将门响起枪声。敌人猛烈进攻。12时,敌人以密集队形,反复进攻。 当地群众得知我军击败敌人,拉着毛驴慰问,官兵深受感动。 下午,陈廷琨建议部队向山北转移,傍晚4连撤退,寻找部队。 部队在敌占区时间长了,胆子大了,不再天天转移。官兵有了充分的休息时间,理发、洗衣,给群众打扫卫生。夏收,帮群众割麦、碾场。 一天清晨,陈廷琨猛然打战,有出事预感。饭后,向团长建议转移。立即到达20里外的村庄宿营。晚上,便衣返回报告,下午2时,敌人将原来宿营的村包围。团长听后,问陈廷琨:怎么知道敌人要去?回答:这是精神感应。此后,每天清晨,团长要问有无精神感应。 陈廷琨在打游击前,看过一份通报,说敌人选派大批训练过的日本人,打过哑巴针,刺探情报。该团哨兵抓到一个哑巴,团长审问没有结果,放人。陈廷琨得知,派兵追回,给他一支笔,让写是哪里人。他握笔如同握毛笔,写道:太原省和津县人氏。日本人普遍用人氏。陈廷琨又教给其一支烟和一碗酒,他双手举到同眉齐,一一礼让。证明他是日本人,遂电告总部,派兵来押。 陈廷琨指示便衣同各县皇协军建立关系。在他们的掩护下,我军在各县设立情报点。闻喜县皇协军队长吴铎得知我军没有战马,送一匹。 “六·六”战役前,吴铎告知我军,敌人调集优势兵力,企图消灭游击队。我军留少量兵力,牵制敌人,主力连夜转移,急行军两三天,到达稷王山西一条大沟,向薛汉村前进。天明,打算吃饭,派便衣侦查,刚一露头,敌机枪扫射。部队加速前进,山上一人呼喊:不要走了!边喊边往下溜,到跟前说:我是自己人。夜黑,山北开来很多汽车,装日本兵,村子住满了。这人是赫家庄的,半夜日军进村,他逃出来。 团长派5连上山控制东边高地,掩护沟底部队安全。他们上山,敌哨兵射击。下午4时,敌向西南行进。陈廷琨判断敌人在山北没有捕捉到我主力离去,建议向山北转移。到达山北,向总部汇报,回电:“六·六”战役结束,紧急回防。 “六·六”战役,敌调集10万步骑兵,配属炮兵2个联队,30多架飞机,兵分9路进攻,被我军击败。 两个营在敌占区驰骋一个多月,也许,102团创造国军抗战的奇迹。 陈廷琨看望孔从洲,得知35师被敌压制在黄河北岸,背水一战,冲出重围,深夜全歼1个炮兵联队,缴获战马100多匹。 保卫黄河大桥
1939年10月,38军政治部主任张泰祥与军长赵寿山矛盾激化。为了给赵施加压力,张将全部政工干部撤离部队,在茅津渡集训。次日,一些连队指导员同张发生冲突。陈廷琨请假去西安。 不久,洛阳战区政治部主任陶峙岳电召陈廷琨。严肃地问:“你认为军队整治工作如何做好?”陈廷琨沉思片刻说:“除了加强政治教育,提高认识,增强抗战意志外,更重要的是搞好部队团结,有效地打击日本侵略者。否则,不是政治工作的意图。”陶峙岳又问:“你对38军有把握吗?”回答:“38军今天抗战,明天抗战,不会当汉奸,这个把握我随时会有。” 不久,他接到政治部命令,调他去骑兵2师,没有去。被调到洛阳干部训练团任教官。1940年,他接到总政治部电,回38军。 1940年秋,17师在黄河大桥桥头堡与敌展开争夺战。陈廷琨所在的35师张覆迁团奉命增援。中秋节,明月高照,广武县城空无一人。继续东行,难民扶老携幼,身背肩挑,如潮水般涌向后方。 到达岭军峪,休息。陈廷琨跟团长到北边村子,在破窑找到51旅旅长李维民。他指着地图说:“派一个营到上河王村接替98军1营,拂晓前交接完毕。在岭军峪东边布置一个营,作为第二道防线。团指挥所设在岭军峪附近。 2营向上河王村出发。天明枪声激烈。该营报告,换防时被敌发觉,误以为我军撤退,追击。全营进入阵地,反击。敌人炮击岭军峪,房屋纷纷倒塌,浓烟滚滚。 敌人增兵,反复进攻。 陈廷琨和团长守着电话,等待2营报告。电话线屡修屡断,只好派通信兵现场守着。机枪声、炮弹声响成一片,打电话要大声喊。2营长报告:“敌人一度冲入我军阵地,展开肉搏战。敌被打退,我军伤亡过大,请速派援军。”团长答应派1营两个连增援。 敌人出动5架飞机,在1营阵地上空投弹、扫射,该营无法行动。2营来电话,敌人反复冲入我军阵地,营长阵亡。团长面色惨白,万分焦急。命令副营长代理营长,相机撤退。令1营全力掩护。 中午,2营剩余人员陆续撤回。副营长一见团长,放声痛哭,说没有抢回营长尸体,一批伤兵丢在阵地,请团长处分。大家沉默。 午后,19岁的战士绕道回来报告:我不知咱的队伍撤退,看见敌人刺杀伤兵,恨不得肉搏。王排长两腿受重伤,我要背他,他说不行,留下手榴弹快走,我要换几个敌人。远处几个敌人端着刺刀冲来,王排长催我赶紧走。我溜下坎,向南跑,传来轰轰爆炸声。 这就是我军的军官,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在暴炸声中,为中华民族争气。 我军坚守桥头堡两年。 赵寿山部坚守中条山两年多,粉碎敌人8次扫荡。日军19次补充新兵。 一群陕西冷娃,巍然屹立中条山,使日本军队不能前进一步,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
兵败逃命
1940年冬,蒋介石对赵部“赤化”愤怒,恐其起义,将该部调往偃师整训。翌年春,军政部长何应钦飞抵洛阳召见赵寿山。过几天,陈廷琨去旅行社看赵,他的车已发动,手里拿着给何应钦的检讨,看见陈廷琨,眼含泪花,拉住陈廷琨的手,语重心长地说:“你在战区人熟,给人多解释。人家对咱误会很深。”他去长官部,陈廷琨久久站立,落泪。将军指挥38军,以低劣装备,坚守中条山几年,难道没有功劳? 1943年,陈廷琨调38军政治部,在同蒲铁路两侧作战。配合“百团大战”,受到表彰。1945年,赵寿山将他调36师28旅,任政治指导员。 1948年1月,孙世昆率28旅空降榆林。陈廷琨兼任米脂县长。彭德怀调兵包围榆林,交战半年多。夏季,解放军强攻,28旅几乎覆灭。晚上,瓢泼大雨,官兵四逃。陈廷琨身着便衣,在夫人关希敏的搀扶下,冒雨奔逃三十余里,乘船过河,闯过封锁,到达西安,回归军后勤。部队开往蓝田县,他辞职。 回户县,在南街买一院房。回晋侯。从戎11年,以战败告终。回到故乡的陈廷琨,有多少感慨啊! 10月的一天,西安报纸刊登,陈廷琨被省府委任为华阴县长。接着,委任状送来。陈廷琨进西安拜访省主席董钊,然后,带省府派的人赴任。 一天,杨师长率部过境,素要粮款,县府按公文数目供给。抓的一个壮丁,家庭行贿,放人。部队却以私自逃跑为由,派一个班抓人。县长接到报告,派保警队一个排,将一班兵捆绑。部队不得不放人。 部队还想要粮款,县长坚决不给。师长请县长吃饭,几只乌鸦鸣于屋顶,县府兵问师长,要活的,还是要死的?回答,要活的。开枪击落一只,落地活着。师长畏惧,不敢要粮款。
太阳落山,亦美
华阴解放,陈廷琨在保警队的护送下,逃到西安。卖菜两年,生意红火。 1951年,在镇反中,五四运动先驱、反蒋勇士、翻译家陈廷璠被户县政府镇压。 1953年,陈廷琨被判12年徒刑,到黄陵县农场劳教。担任文化教员。参加修宝成铁路。表现好,1963年保外。回家,穿发的衣服,慎不大说话。 “文化大革命”中,红卫兵怀疑他家埋藏金银财宝,在房子挖。让他交代罪行,他拉遍全国,他们像听天书。 他负责给马配种。陈廷琨拉着公马,忆起当县长的年月,不知有多少叹息! 晚年,太阳从西边出来,他摇身一变,成为县政协委员,有了发言权。开会车接车送。 1989年,陈廷琨去世,享年76岁。1994年7月,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赵寿山将军》,刊登陈廷琨撰写的《回忆在三十八军片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