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积极行动起来,为创建中国楹联文化县而努力 —在2012年秋季上林苑星期天诗词楹联学校开学典礼上的讲话(节选) 焦万利 (2012年9月16日) 第二部分:充分发挥楹联艺术功能,努力为社会文明服务 楹联是对联的雅称,体现了它的实用性;对联,俗称对子,则体现了它的民族性,是人民大众最喜爱的文学形式。当代联家白启寰有副嵌名联对对联的社会功能作了概括:对非小道,情真意切,可讽可歌,媲美诗词歌赋文章,恰似明珠伴金玉;联本大观,源远流长,亦庄亦趣,增辉堂室山川人物,犹如老树绽新花。楹联的特点是雅俗供赏,应用范围广,使用价值高,其主要功能是: 一、新春纳福。从公元964年后蜀末代皇帝孟昶(919-965)“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开始,贴春联成为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甚至海外华人也把贴春联带到世界各地。壬辰年苏纪利的一副生肖联“雪花消兔影,梅朵点龙晴。”构思巧,蕴含丰富。上联以雪花遗失了雪白的玉兔,同时也暗喻了兔年的远去;下联以一两朵梅花,便为这条巨龙点上了龙晴,但这一“点晴之笔”,足以使巨龙破壁而飞。又如:程鸿“黄科杯”大赛春联:“终成龙气候;大作水文章。”联文已超出了水利的范畴,却升华了春联的意境。再如何俊良为移动公司撰写的春联:“万倾秋波凭指点,千重春色任搜罗。”上联用“万倾秋波”来形容浓浓情意,这情意不是用“眼”,而是用“指”来传递,非常含蓄形象;下联用“千重春色”喻社会之美,吉祥、和谐、希望都蕴含其中,而这万千气象,又都是搜罗出来的,使“手机”赋予了人性,可谓奇思妙想。 二、警世励志。古往今来,警世励志的《自励》联作不知激励了多少人为之奋斗。如,清代名臣于成龙(1616-1680)的联作“无病何嫌瘦;奉公莫怨贫。”塑造了一代廉吏的光辉形象。又如:民族英雄林则徐(1785-1850)《自题》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脍炙人口,体现了林则徐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情操。再如周恩来《自勉》联“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处读书。”告诫人们:交友要有选择,读书要注重实践。还有黄炎培《自箴》联:“大量容人,小心处事;正身率物,屈己成群。”上联言“容人”要胸怀宽广,“处事”要谨慎小心,下联道正身率众,严于律己,与人为善。 三、传递情谊。亲情、友情、诗情都可通过一副对联体现。如徐特立《赠人》:“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联语浅明亲切,体现了对后辈的殷切希望和关怀。又如笔者为青藏战友唐成龙赠联“穿越雪原成烈马;遨游商海作蛟龙。”既符合汽车兵的特点,又切合转业后在商海中打拚的经历。再如笔者为卫茂轩、阎凤仪诗词作品研讨会撰联:“掌上风云,沉吟总是家国事;胸中感慨,高咏时陈黎庶情。”传递了我的敬佩之情。 四、修身自勉。这类联作不少已成为人们的座右铭。如清代乾隆特赐进士梁同书(1723-1815)联:“能受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作者以辩证的观点看待人生,身处困苦的境地是一种不幸,同时也是磨砺,愿意吃亏的人看似不聪明,但生活最终给他更多的补偿。又如明代崇桢进士抗清义军首领(1589-1645)金声《自题》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用典精道,告诉人们下定决心,义无反顾,刻苦自励,不图安逸的道理。再如有一副《兰亭序集字联》:“与世不言人所短;临文期集古之长。”上联告诫人们为人处世要淡然豁达,勿恃己长,勿言人短,下联言做学问要广学博取,集众之长,为己所用。还有中楹会会长孟繁锦《自题》联:“人若浮云知进退;心如野草任枯荣。”上联把人生比作“浮云”,既要知难而进,又要见好就收,富有哲理。下联把人的思想变化比作“野草”,有兴有衰,含义深刻,让人回味无穷。 五、装饰名胜。楹联能使名胜景观大为增色。如清代李渔(1611-1680)题庐山绝顶(大汉阳峰):“足下起祥云,到此者应带几分仙气;眼前无俗障,坐定后宜生一点禅心。”上联“足起祥云”,是从云彩角度衬托高山,登临者也会沾染上几分仙气,切合庐山绝顶的风光。下联“眼前无俗障”意即登山后抛却俗虑,由动而静,故而宜生禅心,以利个人品质的修行。又如当代梁石《题泰山摩崖石刻》:“云来拓片;雨过临书。”该联仅有八个字,简明、形象、生动、堪称佳作。再如当代联家常江《登鹳雀楼》:“上去果然穷远目;下来依旧放平心。”此联暗示了官场上下进退之理趣,笔法不凡。还有郭沫若《题蒲松龄故居》:“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上联从艺术手法方面评价“高人一等”,下联则从思想上讽刺揭露统治阶级的贪婪。 六、鞭挞邪恶。不少对联如匕首,如投枪,有力的鞭挞邪恶,针贬时弊。如清末民国初的王闿运(1833-1916)讽贿选总统曹锟联:“民犹是也,国犹是也,无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此联嵌“民国总统不是东西”,如钢鞭抽打,非常有力。又如一副《戏赠南京政府》联:“自古未闻粪有税;而今只有屁无捐。”辛辣地讽刺国民党政府税赋多如牛毛的怪现象。再如抗战期间,有一副嘲讽汪精卫伪政权几个头面人物的对联,极具妙趣。联文:“近卫,汪精卫,你自卫,我自卫,兄鲁弟卫;陈群,李士群,来一群,又一群,狗党狐群。”此联堪称巧对。 七、祝福贺禧。祈福吉祥类,主要包括贺寿、贺婚、贺禧。有一副古代名人贺寿联:“人近百年犹赤子;天留二老看玄孙。”语言通俗易懂,值得回味。笔者先后为学会几位老先生撰寿诞联。如为史可涌的八十寿诞贺联:“半纪重医德,情系苍生除病痛;八秩开寿域,心敲妙句享康宁。”上联写其从医经历,下联写其爱诗、学诗、写诗的心情。又如为乔国基八十寿诞贺联:“固国之基,育人师表纵横论;唱民为本,结社终南忧乐怀。”为仝羽飞撰九十大寿联:“苦难如金,笔凝长寿字;勤劳是宝,歌咏幸福人。”这两副寿联也切人切事,较好地概括了他们的人生历程。 结婚大禧都需要用婚联来争色添彩。近代吴恭亨(1857-1937)曾代人撰过一副婚联:“夫夫妇妇今日,子子孙孙他年。”联语前四字用叠词法,含义无穷,且摆脱俗调。当代诗人浙江吴亚卿爱子吴锵与爱媳徐林娟结婚,知名人士王翼奇贺联:“吴中英裔挺生,金玉锵扬,肖其父名;林下惠风徐至,德容娟美,见此良人。”联嵌二人姓名,趣味横生。笔者尝试为王思孝爱孙、温新年爱女新婚之禧撰联,尽量不落俗套,符合二人身份、职业和籍贯等情况。为王思孝爱孙王远航与孙媳刘翠翠结婚撰联:“秦晋数风流,警徽闪闪常相远;山川还碧翠,情意绵绵永伴航。”为温新年爱女温蕾与廖宁结婚撰联:“红蕾绽京华,军地联姻情意重;大爱馨宁静,豫秦结好幸福长。”由书法家书写,在婚礼现场悬挂,产生反响。还有开业、乔迁、升学等等都可以用楹联来烘托气氛。 八、凭吊哀挽。从明清以来挽联数不胜数,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佳作。晚清曾国藩(1811-1870)有一联挽乳母,亦绕有感情。联曰:“一饭尚铭恩,况保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千金难报德,论人情物理,也当泣血三年。”当代从伟人到平民百姓去逝,挽联是寄托哀思的最好形式。如当代张伯驹《挽毛泽东》联:“覆地翻天,纪元重开新史;空前绝后,人物且看今朝。”上联高度概括毛泽东前无古人的丰功伟绩,下联纵观历史,放眼未来,有很强的说服力。又如尉天池《挽周恩来》联:“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联作表现了周总理沉稳、练达、忠诚的人格魅力和鞠躬尽瘁的革命精神。再如笔者代人为咸阳王奕不幸去世撰挽联:“痛哉!英年早逝天含泪;哀矣!大业初成世尽悲。”联中“痛”与“泪”、“哀”与“悲”寄托了对这位青年企业家的惋惜之情。还有笔者为当代诗侠钱明锵的挽联:“风雨铸达人,跨海越洋张侠气;纵横成烈马,为时为事唱风流。”较好地概括了诗侠的坎坷而又辉煌的人生,他为振兴中华诗词四处游说,曾作《野马》诗,在诗坛享有较高声誉。 第三部分:紧紧围绕中国楹联文化县创建活动,认真做好各项工作 我县创建中国楹联文化县有许多有利条件,但还有不少薄弱环节,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楹联文化一条街还没有建设;二是会员的楹联创作水平亟待提高;三是五校楹联教育基地的语文教师培训需要加强。 创建工作任务千头万绪,必须依靠全县上上下下的努力才能圆满完成,就学会来讲,我们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四个意识,为创建聚心凝力。 一是担当意识。即使命意识。创建联县活动是文化名县工程,又是民生事业。我们每个人既是创建者,又是宣传员。要按照学会安排积极投入到各项活动中来,不当评论员。 二是大局意识。善于捕捉发现楹联文化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需要的结合点,关注人间疾苦、人民福祉,慈悲善怀,为社会服务。 三是团队意识。继续弘扬“精诚团结,敬业奉献,开拓进取,服务社会,争创一流”的团队精神,舍小我,张大我,融入到学会集体中来。 四是创新意识。创新实际上是一个超越自我的过程,要有新的思维,新的举措,新的突破,新的成绩。 (二)学习鉴赏名作,推动楹联创作。 楹联作为中华国粹,被当代人称为:“两行文学”。联作虽小,但内容包罗万象。名联作者都有过人的才情、见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联作虽短,但在立意上有高度、广度、精度,在艺术上有感染力。我们要潜心学习体悟。 一是从学习名联中获取营养。当代诗人峭岩讲,诗人必须补充三种营养:铁、钙、乳。所谓铁,就是正气、骨气、尊严、自重;钙,是生活,是饱含辛酸苦乐的民众心态,是强盛时代精神下的生活氛围,是时代的油盐酱醋茶背景后的未来意义指向;乳,是传统,是中华文化的根,缺母乳的孩子不健康,拒绝传统的诗人是不健全的。 二是熟悉《联律通则》规定的六要素。六要素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平仄和对仗。如国外有一家中国大酒店悬挂的对联只有八个字:“闻香进店,知味停车。”完全符合《联律通则》。《联律通则》是我们创作必须遵守的法则。 三是学习鉴赏名联,最基本的是把握一个“切”字。即切人、切事、切物、切时、切情、切景。这六个“切”字,是所处时代与诗味美相结合的产物。 四是用较多的精力去创作楹联。楹联创作最根本的是“立意”,然后才是构思和炼意,有位联家提出:只有“大胆喜新厌旧,小心窃玉偷香”,才能创作出“人人意中有,个个语中无”的佳联妙对来。 (三)以创建联县为中心,认真落实学会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是把户办发(2012)85号文件要求学会承担的任务落实到人,按期圆满完成。启动《中国对联集成·户县分卷》征编工作,力争提前出版;协助教育部门扩大诗联教育基地面,争取5所学校(幼儿园)成为县级基地。协助有关部门推动楹联文化一条街建设、恢复人民路广场临街灯柱对联;协助拍摄《中国楹联文化县创建》专题片;收集整理联县创建资料,按要求起草创建工作报告等,都要开始启动。 二是积极参加省内外各种诗联大赛。当前主要做好三个大赛的准备工作:(1)《秦中行》全国歌行体大赛;(2)陕西省“新农村建设”诗联大赛;(3)户县第九届“金蛇起舞”新春联大赛。 三是搞好采风、雅集活动,不断提高诗联创作水平。学会主要组织星期天诗联学校学员两次采风活动。各分会长根据实际情况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雅集采风活动。各分会会长要切实负起责任,认真组织好各项活动,为本会员服务。 四是有条件的学校和个人要出版楹联专集、专刊或《上林苑》报专版。终南分会实力雄厚,可先带个头。 五是适时举办庆祝党的十八大诗联歌赋吟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