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推动联教深入发展 上林苑诗词楹联学会 焦万利 我们户县楹联教育工作,是从2002年学会成立之初就开始的。十年来,在省市学会的精心指导下,在户县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在县学会具体组织和推动下,楹联教育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有四所中小学被省市学会命名为“楹联教育基地”。学会领导、户县四中教师曾代表陕西省出席全国首次楹联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楹联教育交流年表彰大会,户县四中已成为陕西省楹联教育的一面旗帜。楹联工作不仅促进了学校的素质教育,也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了不懈努力,还为提升户县知名度做出了贡献。户县楹联教育工作可用“起步早、载体实、兴趣高、氛围浓、效果好”来概括: 一、认识到位起步早。在学会成立大会的筹备工作报告中,我们就把“中华诗词楹联走进校园,走进人民大众”作为学会今后五项重点工作任务之一。首先选择条件较好的户县四中、六中、人民路小学作为县级诗联教育基地。基地学校的领导班子和骨干教师普遍认为,中华诗联教育,是弘扬国粹,传承国学的重要举措,是开发多元智力,培养新一代的有效途径,是强化人文教育,提升素质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化强县,创建诗联之乡的重要内容。欣赏诗联、学习诗联、诵读诗联、创作诗联,可以促进青少年德育的健全和完善,促进智力的发展和语言文学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身心愉悦和健康成长,提高审美感受和审美能力。用通俗的话来说,基因靠遗传,优秀文化只能靠传承,缺母乳的孩子是不健康的,缺传统文化的人也是不健全的。一句话,诗联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教学生做人的。由于认识的不断深化,五校一园基地建设水平不断提高。2004年9月16日,人民路小学被命名为全市第一个“楹联教育基地”,2004年12月3日,四中被命名为全省第一个高级中学“楹联教育示范基地”,2010年11月9日,石井初中被命名为全市第一个初中“楹联教育基地”,2012年5月16日,两营小学被命名为全市第二个小学“楹联教育基地”。 二、领导重视载体实。省市学会的两届领导班子对户县楹联教育工作寄予厚望,张骅、李敬寅、王志仁、宋柳根等领导多次深入基地学校,精心指导。户县领导,从县委书记、县长到宣传部长,文化局长,文联主席,从教育局长到基地学校校长、骨干教师,都重视支持中华诗联进校园活动。陆晓延书记、张永潮县长先后为四中师生作品集《沧浪飞鸿》题词。在县人大十六届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张永潮县长强调:“推动诗联六大工程,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县人大常委会张阅农主任在担任县委宣传部长五年间,经常参加举办的各类诗联活动,协调经费,解决实际困难。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丽萍重视楹联文化名县,创建中国楹联文化县活动,在她的协调下,县委县政府下发了《创建中国楹联文化县实施方案》,还深入人民路小学、四中进行调研,指导工作。我们在实施诗联“六大工程”(中华诗联教育示范、中华经典诵读、中华诗联五进、中华诗联点缀、中华诗联人才培训、中华诗联书画合璧)中,注意创新载体,不断推动活动开展。这些活动有: (一)从2010年起每年5月举办一次“户县诗词楹联文化艺术周”,开展丰富多彩的诗联文化活动。 (二)2010、2011年先后在人民路小学召开全县中小学诗联教育经验交流会,研究探讨加强中小学诗联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三)举办诗联大赛,特别是四中连续5年举办了“沧浪杯”户县中小学师生诗联大赛,参赛人数累计达万人以上,推动了诗联教育,发现诗联新人,为提高素质教育,陶冶师生情操发挥了积极作用。还编辑出版了《沧浪流韵》师生大赛作品集1—5集。 (四)从2010年起连续三年举办了户县诗联书法展,用书法形式反映老中青会员创作水平,宣传户县人文山水和文化品牌。 (五)从2009年起,县教育局连续四年举办户县中小学师生“中华经典诵读”大赛,激发师生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热情。 (六)2010年5月举办了首次“贴近时代反映生活”诗联创作研讨会,2012年5月举办“上林苑诗词楹联学会会员楹联作品研讨会,引导老中青会员为时为事而歌,创作“三贴近”的好作品。 (七)先后为六所中小学“诗联新苗”、草堂社区、化西村、陂头村农家书屋赠诗联书籍500余册。 (八)结合重大事件、重要节日举办诗联歌赋吟唱会(迎奥运、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建党九十周年等),老中青少年会员登台同唱,抒发情志。 (九)开辟诗画墙,探索诗联书画合璧。诗画墙把诗联书画四个文化元素融为一体,成为县城一道风景。实践证明,创新载体,使诗联教育工作能够落到实处。看得见,摸得着,扩大了中华诗联在群众中的影响和传播。 三、专家引领兴趣高。我们重视发挥楹联专家的引领作用。先后多次邀请樊川、李文平、何川、张斌礼、李世荣、权路舆等专家先后为四中、人民路小学、石井初中、两营小学师生讲授楹联知识,培养学生创作兴趣。2011年8月初,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还举办了为期三天的户县中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暑期诗联知识培训班,邀请陈月彬、李雄飞、徐耿华、任本命等诗联专家分别授课,参训教师120余人,为在全县普遍开展诗联教育活动培养了师资力量。四中连续三年编辑《沧浪飞鸿》师生作品集,石井初中范海欣同学在2011年8月举办的“中天杯”全国中小学生楹联大赛中荣获三等奖。 四、潜移默化氛围浓。诗联教育是百年大计,是终身教育。全县的不少学校,特别是“五校一园基地”学校,注意用诗联名句点缀教室和校园,建立诗联长廊,开展每周一诗一联活动。六中、石井初中,两营小学开辟园地,出墙报,办期刊,用诗联营造氛围。2010年,四中在校园建立“七大诗园”:以“爱国”为主题的伟人诗园,以“求索”为主题的先秦诗园,以“惜时”为主题的汉魏诗园,以“厚德”为主题的唐诗园,以“励志”为主题的宋词园,以“创新”为主题的元曲园,以“笃行”为主题的明清诗园,别具特色。七大诗园使诗的深蕴与园的美景交相辉映,使师生在课余饭后徜徉期间,得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人民路小学新校园,有浓厚的国学氛围,诗联名篇《弟子规》、《对子歌》等国学精品美化了校园,对培养小学生健全的人格必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五、“结合”、“渗透”效果好。在当今文化课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冲撞的现行体制下,我们的诗联教育,只能在“结合”上做文章,在“渗透”上下功夫。按照课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小学、初中、高中都有古诗词读本,从小学三、四年级起,语文课本中都有对联内容。我们历来主张,中小学以学习、欣赏、诵读为主,创作为辅,高中边学习,边创作、边提高。这些年,几个基地学校,注意把诗联知识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去。抓教师,带学生,促教学,提素质。四中的“三个结合”、“三个渗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教育质量不断提高,2010年被命名为省级标准化高中。人民路小学围绕德育,全面提升学生素质,重视诗、联、书、画、舞、乐六结合,通过背、唱、读、说、画等形式使小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在2012年户县春节元宵节文化活动中,为群众表演千人《弟子规》操,受到广泛好评。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联教培基,启航助力;人文育栋,润物无声。 虽然我们在联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主要是:(一)全县楹联教育的发展还不平衡,示范基地面还需扩大。(二)全县语文骨干教师培训还需要强化。(三)运用多种形式开展联教活动还不够,还需要继续探索,创新载体。我们将借这次现场会的东风,依靠党政领导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支持,重视克服薄弱环节,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开创联教新局面,为创建中国楹联文化县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