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户县网站新闻!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
户县本土 便民 公益 互助  XHUME.CC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7529|回复: 10

[户县作家协会] (散文)永远的怀念------忆母亲(原创)李兴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11 18:4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缝纫机做衣服.jpg
织布.jpg

这是一篇催人泪下的散文,推荐给大家,愿天下所有的母亲幸福安康。感谢作者。感动人生。感念人间真情。
                                               ---编者 代总统
                                                             2013年3月11日
(散文)
永远的怀念
                     ------忆母亲

                                                               李兴胜


    2011年5月8日晚21时,当我送走远方客人急匆匆赶到家时,弥留中的母亲,那曾经充盈着慈爱光芒的双眼,再也没有睁开,再也不能听见儿女们的呼唤。在大家欢渡“母亲节”的喜悦声中,我们却与母亲天人永隔。
我的青少年时代
   母亲杜亚兰,1938年秋出生于户县苍游镇李中村一个普通农民家里。1956年正月,因婚来至县城西郊村崔家堡,和父亲李强华共同组建互敬友爱的小家庭,开始了忙碌的追风梦。74载春秋,弹指一挥间,而今却静静地走了。
    爱我、疼我、让我无拘无束的,承载着我梦想的母亲,永远离开了我们。转瞬即逝的如梦人生浸润了生命两极无与伦比的柔情。我是1968年7月文革兴盛时,来到这个世界的。在母亲的眼中,我最小,永远都长不大,牵挂着一举一动,时刻都要提醒。尤其是我从小口细,味觉很挑剔,吃这不吃那,给母亲添了很多的麻烦,可母亲都尽量地满足。儿时,母亲晚间扫炕,我会任性的用双臂搂住她的脖子或骑在背上撒娇,随着母亲扫炕的爬行,转圈儿。同时母亲教我唱儿歌:“月亮爷,开白花,有个女嫁谁家?嫁给县里王魁家……”
    记得那时,晚上在生产队的饲养室记工,母亲总领我同往。当回家路过巷中一段黑路,我胆小害怕,让母亲背着我,“闭上眼睛,别说话”,把脸紧紧贴在背上,依靠母亲的温暖,我忘却了一切。在不经意间,我慢慢地长大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上小学,那时整个社会物质匮乏,扯洋布要花钱,母亲就用自己织的土布做衣服,把我小兄弟们打扮得干干净净。寒冬里,别人的小孩,就是一件小棉袄御寒,而我们则是里外三层不觉冷。尤其是母亲给我做的拉锁小钱包、花格布衫、美观保暖的“驴脸鞋”,穿戴要比伙伴阔的多,惹得小朋友很是羡慕。1986年,我从五竹职校毕业,在黑牛公司上班,母亲给我赶制一身灰色背带裤工装(前苏式),引起厂内职工羡慕,不少人给厂方建议,以至于让母亲把全厂的工作服给包制了。母亲的辛劳不说,其手艺的精湛,确实名不虚传。上班不久的一天晚上,因为通信不便,我加班一夜未归,母亲没有得到准确的回话,害得她整整一夜未合眼。一条儿女,一条心,母亲对儿女的牵挂是全身心的投入。由于我的疏忽,让母亲受了煎熬,想起时常内疚。
勤劳的楷模
    父亲李强华是著名的农民诗人,除参加田间劳作,经常要学习开会,外村驻队,政府借调,外边总有干不完的事儿,晚上又是文学创作的黄金时间。这家务的担子全靠母亲去承担,子女教育、生活开销、迎来送往的门事、各方矛盾的协调,捉襟见肘的日子,母亲受尽了恓惶;还要把主要精力投放在队里,平整土地、菜田劳作、外出搞副业,每次做活休息,在别人闲聊时,母亲穿针引线锥鞋底,不放过点滴时间。
母亲虽然只上过速成班,但她崇尚文化,支持父亲的业余创作活动。油灯下父亲读书看报,母亲的织布机开始另一场劳作。生活的苦涩,饥饿的煎熬,文革中残酷的政治斗争,无情打击,母亲看尽了人世间的眉高眼低,再大的痛苦,母亲总是咬紧牙关,嚼碎咽下,带领着一家人,跨越了许多坎坷,顽强地挺过困难的岁月。
    母亲有一双勤劳的手,东家娶亲、西家嫁女都要母亲去操劳。在那手工活为主的年月(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家有一台二手缝纫机,母亲没投过师,凭自学一看就会,样样皆能。为此,常常要忙好多天,熬夜是经常性的,赶制单的、棉的、合套嫁妆。母亲的活计,做工精美,赢得了乡党一片赞誉。深夜,缝纫机“锵锵锵……”的节奏声,是我儿时的催眠曲,有时半夜醒来小便,母亲还没有完成她的“任务”。一次,母亲被王七妈请去经花布,几个人清扫场地,插纤子、摆筒子、定花色、砸橛,摆开战场。母亲手领经线,一路快步小跑,开始经布。我看见母亲右手像蝴蝶般快速在空中飞舞的拾交、挂线,姐妹们在忙碌中,不知不觉已到了晌午,胖墩墩的筒子,在母亲的小跑中变瘪了,数丈花布“Z”型摆在院落里,已全经好。好客的女主人烙好油饼,香味飘出厨房,油饼是招待客人的上等茶饭。那会儿,锅边早已爬满一群“馋猫”,七妈八个儿女梯子桄一般高低,咋吆喝都不走,那是一个食不果腹的年月!饥饿都是碎事儿。等母亲被拥簇到桌边,比海碗略大的油饼真馋人,孩子们都想吃,但被七妈驱赶门外。母亲把油饼分成数份,送给娃们。孩子们瞅到见底的盘子,高兴的吃饼去了。七妈责备着:“你看看,烙了个饼,你到吃了个啥。”母亲笑了:“七嫂,娃们都饿了,不要亏了他们”,一块小饼刚刚吃了一半,放进口袋,又和姐妹们忙着贯(穿)绳去了。在母亲眼里,只要人求到跟前,她就停下手中的活儿去帮人,她没有计较过别人是否帮过她。
我们退下来的衣服,也周济给相邻的孩子,有的孩子走亲戚,曾向我们借衣服,每遇年节都是母亲的“忙季”,一双巧手,为乡党做过很多衣服,母亲一直人缘很好。
姊妹情
    母亲的堂妹明贞,嫁到城北东韩村,哑巴女嫁给了老实头,常遭兄嫂的欺负,哑巴姨虽失语,却不傻。每次受气都来县上找家姐比划半天,咿呀说不清、弄不明的诉说委屈。母亲也似懂非懂地知道,姨准是受欺了。每次都是让哑巴姨吃饱饭再说。在那年月,等实诚的姨母吃饱饭,受饿的只能是母亲了。等姨不生气了,再给拿些东西,规劝回去,这样的事经常发生,以至多年后,母亲让我们把孩子退下来的衣服包好,送给姨母的孙子,总放心不下。听说姨母患脑疾病重,母亲拖着病体,让孙女婿开车到韩村探望堂妹,聊表关慰之情。对家境贫寒的亲戚,母亲总是格外体恤,尽力接济。她受过苦,深知穷人日子的艰难。正如曲抱村姨母所言:“我多年没去过娘家,县上姐比娘家人还亲”。
    记得有一年春天的上午,母亲正在小院经布,外面来了一妇人,好面熟,手里拄着竹杆,一边挎着篮子,未干的眼泪仍清晰可见。“妹子给打发点”,细看这不是烧房蓝田关(富成)嫂吆?“正是的,实在没法,混不下去,才出来,总得活命”,看到篮子里放着一些小馍块,母亲明白了,放下手里的活儿,把来人迎进屋里叙说会儿话,又赶紧起身做饭,先让吃饱。临走又挖了升苞谷面,送至门外。“让你受麻烦了,妹子”,“没啥”。我中午放学回来,母亲还念叨着关嫂,“饥了给一口,强似饱了给一斗。”接济穷人是母亲的一贯作风。母亲常挂念着蓝田灾区的关嫂,只是后来断了音信作罢。
晚年岁月
    艰苦的生存环境和过度的劳作,母亲的身体搞垮了,尤其是腿和腰,时不时疼痛,行动不便,也影响着生活和生产。那时,我还小,陪着母亲去北关医院,让伯母找针灸大夫。等人家下班,为她扎针。母亲用伯母传授的法儿,将白酒倒入碟子里,点燃后,趁火热用双手蘸白酒,在腿部擦此热敷,直至酒完熄火,这既经济又实惠的法子,母亲坚持了好长时间,疗效也不错。
    1990年,我妻生子后,母亲的精力才从田间转移到含饴弄孙、家务劳作。母亲精心买回奶山羊,每天清早,透着晨曦挤出的一壶壶乳汁飘着清香,“多亏这羊奶”,奶出了两个小孙子强壮的身体。刁空去门前坡坎上薅把嫩草,一袋烟的功夫,母亲挽沉甸甸的草框回来了,冒着热气的额头,顾不得休息,又给鸡槽续水、买鸡料,顺便把一筐筐的鸡蛋交到收购点。中午催我“胜娃,把篮子里的鸡蛋给你姨送去”。母亲养猪,年前抓仔猪,一桶桶猪食倒入猪槽,一桶桶猪粪提出圈外,经常给猪洗澡,十月光荫一挥间,乡党称为“白美丽”的几头大肥猪,都变成了钞票。
    母亲养狗每窝崽精心照料,“黄波美”、“京巴”窝窝五、六崽,精心喂养,侍弄上市,都贴补了家用,并将饲养技术传授给儿女们。母亲的辛劳,总有好的回报。人都说母亲“运气好,弄啥成啥。”家院内,母亲又是种菜,菜垅边的草科花样样色色,四季鲜菜不断。春天,红绿相间的玫瑰花搭成了彩门,母亲和父亲在花架下,追忆往事,叙谈未来的想往。送娃上学,做饭浆洗,这个的扣子掉了,那件衣服该换了,老家他三伯快过三年了,父亲的降压药该买了......整天就是这些挂不上串的碎事儿,忙得她不得停歇,她就是闲不住,那是操心的命。晚间腰痛腿酸,就不像是自己的,揉了揉了事。母亲每晚总要把明天的事盘算好,排个序儿,不误事。最近事少,把外婆接来住上一段时间,拿礼物把奶婆看一回,娘俩好好唠一唠。
    母亲一个不知疲倦的人,每天总有做不完的事。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母亲额头皱纹和两鬓白发又添了许多,那是饱经风霜的见证。母亲勤俭节俭,乐观向上,宽容忍让,乐于助人的品德,为整个家庭撑起一片生存的蓝天。母亲做事细腻、扎实,富有主见,遇事不惊,又有超前意识。她常常给我们讲许多人生的哲理:再穷都不能干偷鸡摸狗的事,没德性的人猪狗不如,财取正道,厚道为人,善心待人,尽力帮人,我不亏人。母亲,一个农家妇女,常用君子风范要求自己,昭示后辈坦坦荡荡地做人。
2002年11月,我和妻商量,父母年纪大了,一辈子没享过啥福,母亲更没出过远门,趁着行动还方便,让他们到北京逛一逛。开始给老人说,他们就怕花钱,不愿意去,最终做通了工作,我妻绒霞陪父母,在北京毛主席纪念堂瞻仰遗容,面对主席,两位老人深深地鞠了三个躬,了却了心事。在妻子的搀扶下,登上天安门城楼,游览颐和园、天坛。六天时间,还照了许多像片完成了我们心愿,俩老人很满意。母亲开了眼界,逢人就夸北京好,惹得乡邻很是羡慕。毕竟农村老人能去北京的机会很少,父母也太该走出去,看一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只可惜我们做的太少了。
    2004年春天,父亲因患心肌梗塞不幸病故,因事出突然,对母亲的打击太大了,母亲的情绪和身体长期缓不过来,原本就不太硬朗的身子,日渐衰退,但思维还很敏捷清晰。因为工作关系,我得经常出差,母亲的生活起居托给兄嫂照顾,我们常去探视母亲,母亲告诉我们:“居家过日子宜细水长流”、“应人事小,误人事大”、“活人就要有交回”、“做人要守信,说话不算数,会被人瞧不起的”……
    2005年以后,母亲年年住院治疗调理,每年两次,体质在逐年下滑。每次出差远行我必前去辞行,母亲总是叮咛:“在外要照顾好自己,注意安全”,在我离开的那时刻,我会很快转过头去,不敢直视母亲,因我的眼泪会控制不住的流出来。我牢记母亲的叮嘱:“不亏人,认准人方可行事;改掉自己的坏脾气。”母亲的教诲,常使我检点那里会出错,少走了许多弯路。
最后的时光
    母亲终生辛劳,言传身教熏陶着儿女们的为人处事,我兄弟们虽分家另过多年,但母亲有病心系一处,各尽所能。兄嫂把菜地改种粮食,以腾出更多时间照料母亲。住院归来,妯娌们轮换搀扶母亲在家院从头学步走路,一步一步开始,坚持锻炼,直至拄拐杖独立行走。母亲最后时光是靠轮椅外出,兄嫂推母亲钟楼广场听戏,陪母亲晒太阳,我们也曾围着母亲,听母亲回忆往事,一起追忆曾帮助过我们的人。
    2010年以后,母亲的身体状况与日俱下,很少说话,反映略有迟钝,不能行走,只能躺在炕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靠家人的照顾。
院子的狗在叫,“是新胜回来了?”母亲用足够的时间等待着和儿子的团聚。我坐在母亲身边,孙女希聪问:“俺七爸来咧!婆你咋不说话呢?”母亲答:“我心里高兴着呢!”打开话匣,母亲回忆外公60年前作务20亩棉花的艰辛和不易,舅家常常接济我们,人不能忘恩。说起前几年冬天和哥嫂、父亲在地里出菜,衣服袖头都湿了,脚手都冻麻了。母亲说:“下苦挣的钱用着受实心安”。每次短暂的相聚,我又匆匆离去。在母亲的体谅中,她选择了无言的等待。我如纸鸢,母亲如线 ......
8月里,我儿博龙考上大学,得此消息,母亲很是高兴。说到请客,母亲不同意,那会麻烦别人,能不花的钱就省上。我说:朋友们都想借机聚聚,沟通感情。母亲才说:“要办就办的光光堂堂。”遵母言,在户县饭店定了酒席,请了我的好友和亲人们。母亲是坐轮椅被推进二楼大厅的,这是母亲最后一次在公众场合露面,众多亲友近前问安。尤其接到孙子博龙献上的红玫瑰,母亲脸上始终笑容不断,虽吃得很少,她顽强的撑了下来,那是母亲最高兴的一天。
    9月间,我哥兴娃盖房,架楼板天,兄嫂推轮椅母亲一大早就坐在兴娃哥炕上,看着忙碌的人群各执其事,各项工作有序而又紧张地进行着,母亲心里很高兴,听完儿子架板炮声响彻天空,才放心让兄嫂把她推回了家。
    12月间,我去看母亲,母亲哭了,哭得很伤心,“吃了这多的药,不见效,花了大钱,花了你买车的钱,挣钱不容易,甭看(病)了”。我和兄嫂多方劝慰,母亲才缓解过来。当我告诉母亲正忙着收账。母亲说“给可怜人多给些,穷人的日子不易”。我真想抱住母亲大哭一场。辞别母亲,我是一路淌着泪水回到小家的。母亲就是这样的人,常常想着别人,很少考虑自己。
    母亲患病住院或在家疗养,我也常给兄嫂留些钱,但我很少能静下心来陪陪母亲喂上几勺药,总是客人般的来去匆匆。母亲近在咫尺,却无法长相守。母亲给与了我们生命,为儿女付出自己全部心血,而我们总是这样那样的“忙”,回馈给母亲仅是很小一部分,这都让母亲很满足,我常常为自己不能亲力侍奉而愧疚。
    2011年4月14日上午,母亲进入昏迷状态,这次病情来势凶猛,重似以往,我和兄长紧急商量抢救方案,中西医并用。请大夫开处方,让护士来家里输液,一天六七瓶。众多的亲友、乡党来探视,劝我们:“算了,不要再忙了,让老人走吧。”这次我没有听从众人的劝告,倔强地打了九天吊瓶,尿湿的尿布洗了换,换了洗,24小时轮换守护,擦洗、熬药。母亲啊,您可一定要迈过这个坎!我是多么期盼母亲能再次苏醒,那怕继续躺在炕上,我总还有母亲。
   “儿是母亲心头肉,母血体内流”,看着母亲被病魔折磨憔悴的面容,我知道无力抗衡残酷的事实。母亲弥留之际,青海舅舅专程回来探望姐姐。但是,我的痛苦无处诉说。在那个漆黑的夜晚,我独自到父亲的坟茔,告知父亲,我没法留住母亲,我的心在淌血,请父亲原谅儿的无奈!心在滴血,泪流不止......
    守望母亲遗像,我想,勤劳一生的母亲,承受了那么多的苦难和委屈,却很少提及。自己生活也很简单,从没听过“我爱吃啥”、“给我买啥”之类的话,她就没有自己的爱好吗?每次探视,母亲的牵挂很多,问这个孙子,问哪个孙子,问了家里,又问外边,问一问你舅最近咋向?叮咛这,叮咛那,母亲有操不完的心,唯独没有自己,可以说我有世间最好的母亲,可我不是最好的儿子。母亲是幸福的,生活在一个和睦的大家庭中,不为儿女之事生气。现在我终于想通了,劳累一世的母亲,也太该歇一歇了,要不哪是个头呢?母亲走了,带走了太多的牵挂,我思寻着母亲勤劳不息的身影,这就是中华民族伟大母亲的代表,已镌刻在儿女心中的丰碑上。
    2012年春节,没有了母亲。我和爱人互问,过年怎么办?我们的心应有所寄托。归属在哪里?其实母亲早就告诫:把手中的工作做好,把眼前的事做好,把家治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良心无愧就行。那是父母对我们永远的期盼,我们也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拼搏地!

                                              李兴胜         2012.11.25

 楼主| 发表于 2013-3-11 21:4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向伟大的母亲致敬。
发表于 2013-3-12 06:2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情真意切,最好的纪念!愿伟大的母亲安息!愿孝贤的后辈平安!                  

发表于 2013-3-12 10: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重读这篇饱蘸热泪的美文,又受了一次孝道文化教育,伟大的母亲永垂千古!为了便于大家阅读,我把字体放大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3-12 10: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段叔关注,谢谢杨兄编辑。
发表于 2013-3-12 11: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伟大而平凡的母亲安息!欣赏!感动!
 楼主| 发表于 2013-3-12 11:38:1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东城先生。
 楼主| 发表于 2013-3-12 11:38:27 | 显示全部楼层
读李兴胜先生《忆母亲》一文感怀

其一
字字都言寸草心,篇篇至孝感今人。
真情尽表慈祥爱,我辈如知快报恩。
其二
平凡大爱载斯文,孝道盈怀感我心。
乐善一生追孟母,谁言寸草泪沾襟。
 楼主| 发表于 2013-3-12 11:5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师母杜亚兰懿德昭千秋

                    李景宁

人间四月悲讯传,师母驾鹤我心酸。

无边哀思心中涌,晚侄痛哭泪如泉。

苍游李伯人杰地,相夫教子人尊贤。

自幼受苦磨铁志,一生不易排万难。

孝敬老人乡亲赞,和睦乡里不平凡。

东家有苦来诉说,借钱买面又买盐。

西家有难来求助,设法解决渡时艰。

南家有事来问计,推心置腹化危难。

北家有危来求救,全力相帮事件件。

诗人老章来访友,热情招待累不嫌。

诗人老赵来商事,笑脸相迎任详谈。

诗人小王来改诗,关怀备至常谏言。

远道诗友来求教,热茶问暖面一碗。

张家缺衣急心里,买上送暖心更甜。

村中事情常记挂,帮困助贫懿德存。

勤劳终生人称赞,善良一生桑梓传。

勤俭持家有口碑,乐善好施德成山。

恩师李公诗名远,师母功劳值万钱。

万钱能买金银山,山高水长情绵绵。

绵绵春雨润心田,田园美景诗万千。

千辛万苦过日子,巾帼楷模留嘉范。

我本渭水农家子,今生喜与李公见。

师母笑盈永难忘,登门问寒又问暖。

和谐庭院心头喜,诗情画意暖心田。

心底无私是大德,知书达礼爱如山。

可叹天公不睁眼,师母仙游离乡间。

树高千丈叶归根,人去德存天地间。

教子有方人常念,厚德载物福无边。

温良恭俭多谦让,礼义仁智孝当先。

母仪千秋人共仰,芝兰花芳美誉传。

终南碧草泽芳德,涝水和风涌甘泉。

木草一生为人类,师母恩重惠乡间。

相逢时难别亦难,阴阳相隔两重天。

驾鹤仙游如悲喜,师母一去何时还?

何时还?何时还?何时还?何时还?



               2011年5月12日


发表于 2013-3-12 14:37:58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与楼主的散文相得益彰,是一首非常好的悼诗。
发表于 2013-5-24 11:0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朴实的文字中流淌的亲情和感动催人泪下,母爱平凡质朴但伟大永恒,母亲的叮嘱会永记心间。
愿善良慈爱的母亲在天堂里快乐的生活。{:soso_e16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版权所有  陕ICP备11003684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网站营业执照公示】

平平安安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4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