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八大重点任务 ■ 促进人口向小城镇集中
■ 行政村通车率达到100%
■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率升至70%
■ 森林覆盖率达到48%以上
■ 建成两条休闲农业产业带
■ 实现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 建成千个公共服务社区
■ 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昨日,市委常委会讨论通过《西安市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三年行动计划》,到2015年,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城乡、工农关系。
九项目标缩小城乡差距
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九项具体目标:
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要增加到6500亿元以上,县域经济总量增加到800亿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44500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15500元以上,四项指标均比2010年翻一番。
到2015年,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0年的2.87∶1缩小为2.6∶1以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有大幅提升;城镇化水平由2010年的70%提高到75%,城镇化率大幅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由2010年的73.26万人次提高到100万人次,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程度有大幅提升;打破现有行政村的体制,变全市2991个行政村为1000个左右片区化公共服务社区,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到2013年底,消除5.5万绝对贫困人口。
八大重点任务推进一体化
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全面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促进人口向小城镇集中
实施规划建设一体化工程。以绕城沿线、区县城周边城乡接合部为突破口,集中进行改造、提升、建设综合整治;以阎良、临潼、户县三个副中心城市和洪庆、常宁、蓝田、周至、高陵五个城市组团为支撑,抓基础、兴产业;以全市60个小城镇建设为基础,以汤峪、哑柏、草堂、滦镇、关山、零口6个省级重点镇和厚畛子、祖庵、葛牌3个旅游古镇以及100个以上标准化新型农村示范社区为重点,促进人口向小城镇和社区集中,打造品牌,形成特色。
行政村通车率达到100%
实施基础设施一体化工程。到2015年底,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3万公里,农村客运至行政村通车率达到100%,区县城(中心镇)公共交通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安全用水普及率达到95%,实现电视、电话、电脑三电网络对农村的全覆盖;全面完成农村D级危房改造,彻底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居住安全问题。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率达到70%
实施公共服务一体化工程。积极推进“大学区管理制”改革,城乡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由2012年的210所增加到2015年的650所,标准化率由22.8%提高到70%;建立城乡医院对口联系机制,保持新农合参合率95%以上的覆盖水平,逐步推进城乡基本医疗制度一体化;每年培训青壮年农民不少于100万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100万人次左右;积极探索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动态管理条件下的应保尽保,积极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政策衔接、制度融合和体制整合。
森林覆盖率达到48%以上
实施生态保护一体化工程。到2015年,完成31.8万亩的关中大地园林化任务和450个行政村的绿色家园建设任务,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8%以上、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65%以上,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5个、省级生态区(县)2个,市级生态区县实现全覆盖,促进城乡自然、生态、文明的一体化进程。
建成两条休闲农业产业带
实施产业发展一体化工程。鼓励和支持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现代农业园区流转,促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到2015年,万亩以上现代农业园区达到10个以上,省级现代农业园区达到20个以上。以农村旅游示范项目建设为重点,支持有条件的农村地区主导产业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跨越,到2015年,基本形成秦岭北麓、渭河沿岸两条休闲农业产业带,白鹿塬、杜陵塬、荆山塬三个休闲农业示范区,促进融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现代都市农业发展。
实现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实施扶贫攻坚一体化工程。坚持开发式扶贫,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养老有保障,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逐步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建成千个片区化公共服务社区
实施社区建设一体化工程。充分运用城市建设和管理经验,依照基础设施城镇化、产业发展现代化、公共服务均等化、人居环境生态化、基层党建科学化的标准,加快标准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力争2013年完善提升30个左右、启动建设40个左右的新型农村社区(中心村);2014年建成标准化示范区40个左右、启动建设45个;2015年启动建设50个左右、基本建成100个以上标准化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基本建成覆盖全市2991个行政村的1000个左右的以中心村为承载的片区化公共服务社区,促进城镇化体系末端节点的基层基础与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整体形象的协调统一。
进行户籍一元化改革试点
实施城乡改革一体化工程。推广高陵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经验,依法保护和发展农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积极推行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保护和发展农民集体收益分配权;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积极进行户籍一元化改革试点,有序推进有条件农民进城,提高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深化农村金融创新,争取村镇银行、小额信贷公司金融服务覆盖涉农区县,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