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户县网站新闻!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
户县本土 便民 公益 互助  XHUME.CC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7249|回复: 5

[户县作家协会] 父亲伴我成长 ——怀念父亲李强华 作者:李新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22 17:4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父子合影.jpg

父亲伴我成长
                ——怀念父亲李强华
忆童年
       人生的价值无非两点:①为社会留下一些财富,②为孩子做榜样。
我在家最小,常常受父亲的关爱,有次父亲在县政府开会,早餐安排在东街五七市场口的早晚食堂,记忆里,父亲打好饭,带我到县府门口人行道边,蹲下身,给我喂着吃,就像老鹰喂小鹰,:“慢慢吃,嚼烂”。吃着一口喷香的饭菜,想到别的小孩勉强果腹,而我在享受这人间美食,我是天下最幸福的人。
       很小时,看见父亲因劳累,经常腰痛,给生产和生活带来诸多的不便。清晨,他双手抓住门框上沿,让身体下垂,规律性前后摆动,如打秋千般,也只能是缓解一下,用最原始的方法治疗。父亲就没有时间休息,繁重的体力劳动,透支着身体,又有那么多事等他去做,治疗就要花钱,而花钱的路更多,为了小家只能节省着,他就顾不得爱惜自己。那时我想:人要是不腰疼该多好呀!
      那时,整个社会物质匮乏,但我父亲总惦记着我。我记得:小房里,我坐在炕沿,小嘴张的大大的等着,父亲用筷子夹着甑糕一口一口喂食着我,一边捡去里边的枣核“别急,小心噎着”。原本走路风风火火的急性子,在繁忙之余,也有静心柔情的一面。
    步入社会,谨记父亲的教诲,认真做事,干好工作,这让父亲很满意。我也像老父亲一般喂过自己的儿子。在繁忙竞争的社会里,我很少考虑,对慢慢衰老的父亲的照顾,落入“子欲孝而亲不在”的俗套中。我的粗心,使自己常常内疚。
看电视
     父亲虽为农民,见过领袖毛主席,更是陕西著名的农民诗人,也是十足的大忙人,因他特殊贡献,经常被借调出公差。
在那上世纪七十年代,黑白电视都很稀有,单调的文化生活里,只要能看场电视都很幸福。晚饭后,一拨儿又一拨的人群,在街道公家单位门口聚集,说服门卫想看场电视。这里是县西门口城郊公社的旧址,走进蓝煤渣砌成的大门,那栋面向北的房间,便是父亲办公的地方。晚间总挤满很多的人,去早还能占点地方。那也是第一次看电视,我就挤在窄小拐角,黑白屏幕忽明忽暗的光线,照射在电视前观众的面部,映出随剧情而嬉笑的脸面。而忙碌的父亲顾不得看一眼,他把约来谈话的人,移换到别的房间,后来知道,那段时间父亲在落实冤假错案,我因父亲的关系,比别人“优惠”过多回,有资格向小伙伴们炫耀电视的情节。
见世面
      父亲因知名度高,经常借调外单位工作或办事,儿时的我,自然有机会去当“跟屁虫”。县政府坐落在东街,我第一次走进大门,在政府办公大楼里,父亲牵着我的小手,一步一步沿台阶走进二楼,父亲招呼着经过的熟人,办完事后,父亲抱着我,看见正北方公安局、拘留所,他告诉我:做坏事的人,机关在那高墙里,劳动改造,做坏事就被管制。
父亲给我一个比较开阔的视野,使我明白,做好人才能幸福自由,在幼小的心灵里播下种子。我要向父亲一样做一个好人。
上职中
     1984年初中毕业,因没考上一中,我就不想再上了。整个暑假,都和父母在菜地劳作。开学前后,同伴们准备上学。父亲鼓励我说:你年龄小,多学些知识,以后会有用处的。父亲一辈子好强,多吃苦,从不服输,自己的事很少给别人下话。这是记忆中的一次,难为父亲不顾面子,领着我步行十里来到周北——户县五竹职业学校,找到陈希同校长,因和父亲熟识的关系,很快就办理了入学手续。
     开学的那天,我可高兴了。哥用自行车把面粉和我送到学校。临别又叮咛:“既然来了,好好学,别让父母操心”。那是新兴的教育体系,是国家为适应社会经济变化而设置的。老师们讲德国职业教育,以勉励我们向前的态度。由于用工刻苦,学习进步很快,结业得到县教育部门的表彰,为以后发展打下厚重的基础。
三十年后,20125月,当我踏上德国的国度,亲身感悟,对德国大地人民肃然起敬。当初如没有父亲的引领,我不知自己现在是什么样,那将会平庸终生。
《牧归》情
     1995年冬天的一个中午,天上飘着雪花,地上茫茫一片白。隔着办公室玻璃,看见父亲正从门口通道上急匆匆向这边走来,肯定有事。我快步迎了上去,让父亲坐在椅子上。父亲和我谈到,省旅游出版社准备出系列丛书,邀他参加,和母亲商量,准备花些钱出本诗集。虽然父亲为家长,但父亲依然尊重我的意见,平时节节省省舍不得花钱,而今要花上几千元去印书,那是不小数目,我尊重父亲的意见。经过精心策划,《牧归》终于面世了。
     2000年金秋,户县举办中国农民画联展,在画展路展区,《画乡诗社》的小摊前,父亲一顿午餐舍不得花钱,但他把几百本《牧归》送给了文学爱好者和国际友人。这就是父亲,一边刻苦自己节省,一边大方传播诗歌文化,把精神食粮慷慨赠与他人,只要对社会有益,他就舍得。
上春晚
      2002年,县上举办马年迎春晚会,父亲应邀即兴朗诵作诗。下午,我从舅家接回父亲,稍歇便陪着父亲来到户县剧院演出休息厅,节目开始为三人同台表演,他们是农民画家李凤兰剪纸,残疾人画家王咏春扣掉笔画马,父亲朗诵诗为四十年前的旧作《战马》“胸怀一颗破天胆,……”舞台上的父亲似遨游在诗的海洋中,铜锤般的声音,洪亮饱满,发挥自如,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由谁知这是受多种疾病困扰,一个年近七旬老诗人最后一次开会亮相,这段视频成为至宝,被我们收存。其实父亲人生只知奉献,没有索求,不知疲倦,他就是一匹战马。
一个人之所以被敬仰、纪念,原因很简单,因为他立德、立言了。要记住父亲,传承他的精神遗产,世代享用。
舔犊情
      小学四年级一次下午放学后,因贪玩耍没有及时回家,天麻麻黑,父亲不放心,找到学校的张老师,他们在操场找到我们几个同学正玩在兴上,本该严厉批评一番才是,但父亲原谅我,牵着小手回到了家。儿女有父亲操不尽的心和牵挂。
1984年秋天,我上五竹职中,星期天回家,门锁着,得知父亲在南街医院住院,我的眼泪夺眶而出,随即转身赶往医院。在医院我见到躺卧在病床的父亲,已明显消瘦很许多,正在输液,原是吃了不洁净食物,引起病毒性痢疾,严重脱水,攸关性命,幸亏来得及时施救。父亲的身体一直是很棒的,小病一扛就过去了,有时硬撑磨过去的,很少考虑身体需要调养。当我掏出学校发给的三元伙食补助,交给母亲时,父亲伸出微弱的手挡了:“你自己装上,操心读书,甭操心这里”。
2000年以后某天午饭时,我无意中说想吃麻麻菜疙瘩,晚饭间大盘清香菜疙瘩和红艳艳辣子水水端上桌面,看着都让人眼馋。原来,父亲午饭后放下碗,去地里转了很多地方,挑回半笼野菜,择呀淘呀,直至锅上冒出热气,才忙他的事去了,一句无意之言,竟让身患多种疾病的父亲,年迈人遭罪忙乎了一下午。
可怜天下父母心,在父亲的心中,儿女最为重要,宁可亏自己,也不能亏儿女。父亲对我的呵护,从儿时开始,他用自己的身教和内涵,给我传递可靠、亲善。
病房里
      父亲花甲之年有两个孙子,为了照看他俩,家里不种地了,工作之余,除了在家给两个孙子教算盘、学习、做家务外,还是帮哥嫂去菜田整天做忙不完的农活,他离不开土地,土地是他诗歌创作的源泉和根。
     2003年底,父亲的身体彻底垮了,刚刚做完尿道造瘘手术,在中医院的重症观察室救治。远在武汉的表姐春玲闻讯前来探视,躺在病床上的父亲告诉表姐:不能给娃们做啥了,还要拖累他们。表姐说:“也该歇一歇了,不要想得太多”。是的,忙碌一生的父亲,就没有过假日,整天有事做,地里的活、诗社的事,见缝插针搞写作,心中就没有自己。父亲珍惜每一天,充实每一天,他把时间变成金子。
      父亲的人生如夸父追日般的勤恳,永远保持着中国农民的低调、刚毅、简朴、厚实的作风。
人类历史演绎着多少父爱子的故事,回报父辈的大爱,当学乌鸦反哺、及时行孝,莫做“子欲孝而亲不待”空悲伤留遗恨的蠢事。
母亲言传身教,父亲身体力行。父亲给我的不仅是爱,而是给我成长的动力、方向。
                                                                                                                                                        李新胜
                                                                                                                                                     2013.4.18

发表于 2013-4-22 17:5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八个小故事,记叙了画乡诗社创始人之一——平凡而伟大的李强华诗人不为人知的故事,我细细品读了一遍,为李新胜先生这篇朴实无华的美文感动,更为逝去的李强华老师的品德而感动。
 楼主| 发表于 2013-4-22 18: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向伟大的诗人致敬。美文,真情,感人。
发表于 2013-4-22 21:24: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强华!一个人品和作品如伟大的秦山,我辈需仰视才见!!!致敬!
发表于 2013-4-23 13: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太好了,注入了你的情感{:soso_e179:}兴胜,我是你的同学,你知道我是谁吗?
发表于 2013-4-23 17:35:13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勉
(兼献给户县农民诗人李强华)
           作者:杨晓昌
原本就不曾想,                           
登大雅之堂。                        
原本就不愿想,                        
被人敬仰。
是时代给你插上了
奋飞的翅膀,
是人民给你赋予了
无限的荣光。
你直白
星星、月亮和那红太阳,
辘轳、女人与那花衣裳。
你细腻
牧童、绿草和那小山羊,
碧波、鱼鹰与那小船桨。
你狂放
达官、贵人全都饭袋酒囊,
金银、财宝统统废纸一张。
因为
你是农民的儿子,
你的骨子里散发着
泥土的芳香。
你用沙哑的喉咙,
始终为劳苦大众吟唱。
你的诗句充满激荡,
你的诗句怡神飘香,
你的诗句饱含金刚。
歌颂人民的
一定会被人民颂扬。
你的诗句将会在农民画乡,
久久回荡,
永放光芒。
                2008年六月



附件:李强华  
  原名李天身。陕西户县人。中共党员。1956年起历任家乡团支部书记,中国歌谣学会理事,陕西省音乐文学学会理事,陕西农民诗歌学会副会长,户县文学协会主席,户县画乡诗社社长,户县第九届政协委员。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1997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养好猪》、《锄头底下开诗花》、《牧归》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版权所有  陕ICP备11003684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网站营业执照公示】

平平安安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4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