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6-20 10:5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次、讲讲今年制度建设的重点以及要达到的目的
关于今年要建立的相关制度,我在1月份召开的县政府全体(扩大)会上已经讲过,并且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进行了安排。下面,我就今年制度建设的重点,再强调三点:
首先,要不断健全完善制度。要做到“三个注重”。一要注重制度的针对性。各镇、各部门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紧紧抓住容易失控的薄弱环节,紧紧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紧紧抓住权力高度集中的重点领域和人员,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如:城市管理中,要制定违法建筑和市容环境动态执法巡查、渣土车辆管理、社区管理、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农村管理中,要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收费试点工作,并制定农村闲置房屋管理、村委会换届等制度;社会管理中,要建立首访责任机制,健全伤亡事件、医疗纠纷处置机制;等等。二要注重制度的程序性。在针对问题制定制度时,首先要明确责任,解决好“谁来处理”的问题,然后明确操作的步骤、程序和处置的依据,增强制度的程序性。这样制度才更具操作性。三要注重制度的强制性。要建立问责机制,注意增加制度的“刚性”和强制力。既要严格规定“不准怎么办”,又要明确规定违反了要受到什么样的处罚。要明确责任主体和监督检查措施,具体规定责任追究的内容和形式,切实加大问责力度,以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其次,制度要务实、管用。要把事情管理好,我们制定的制度必须要务实管用,要能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能管住人、管住事、管住权,达到规范项目行为、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政府效能的效果。对于一些流于形式,只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挂在嘴上的制度,不如不去制定。因此,制定出台制度必须做到“三个不”:不抄,就是不照搬上级政策,造成制度没有操作性,或制定制度没有任何意义;不空,就是不能过于原则、笼统,而没有可操作性;不松,就是不能出现漏洞,让有些人有空子可钻。
最后,要抓好制度的落实。首先,要从领导干部做起,县政府从我个人做起。其次,要抓好制度的学习宣传。近期,县政府办将把两年来县政府出台的各项制度汇编成册,下发给各镇、各部门,以便大家学习。下发后,各镇、各部门除了加强机关干部学习的同时,要结合各自职责,向群众进行宣传,使他们了解政策,从而理解我们的工作,也规范他们的行为。第三,要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县大督查机制要加强对制度落实情况的督查,对发现的问题,要责令相关单位限期进行整改,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制度制定了,刚开始执行起来还有难度,但经过两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制度的重要性逐步得到大家的认可。像去年,石井镇发现辖区内有违法建设,及时告知县政府和土地部门,使违法建筑在刚建设的时候就被拆除,相关人员也受到公安部门的严厉打击,维护了县政府制度的严肃性。
那么制度建设要达到什么目的呢?我想要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明确职责、提升效能、提高能力、转变作风,推进各项工作全面落实。
一要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一是要用制度把政府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的问题解决好。二是制度建设是一个系统工作,不仅要想今年,还要考虑三年、五年、十年,甚至未来户县怎么去发展,最终要形成管理体系,形成社会与民众对政府管理体系的认同。像春节文化活动,大家就知道每两年开展一次;三名工程、教师大招聘,每三年开展一次,到时候相关工作就开始了;旅游节、葡萄节、紫荆花节,几月份开展都很明确;还有档案整理、安全事故处置、开发建设、征地、人事招录等,都形成了一整套制度,得到社会与民众对政府管理的认可。
二要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提升工作效能。首先,要优化工作流程。要编制工作运行流程图,对每个事项的运行程序、运行依据、承办岗位、职责要求、监督制约环节、奖罚措施等内容,以图形的方式表达出来,通过流程图将工作过程进行固化,使每项工作的程序都做到可查可控,以便工作时有效衔接、统筹安排。尤其是涉及项目审批的单位,一定要将审批的程序制成图形,放在醒目位置,使广大客商一目了然,加快项目审批进程。其次,要精简不必要的工作程序。各职能部门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本着务实管用、优化服务的原则,对审批制度、工作流程进行全面梳理,能精简的要坚决精简,能合并的全部合并,从而最大限度的提升我们的工作效能。同时,要充分发挥县、镇、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的作用,尤其是县政务服务中心建成后,要对项目审批事项实行“一站式服务”,做到窗口受理、承诺服务、及时回复、环环相扣,使审批事项能在窗口完成审批并办结,从而提高审批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要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制度研究制定、执行落实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我们干部提升工作能力的过程。各单位、各部门的领导尤其是一把手,要在制度建设中,着重提升把握全局、解决复杂问题和抓班子带队伍的能力。要提升把握全局的能力。作为单位的主要领导,要注重单位内部制度的顶层设计,善于在纷繁复杂的工作中抓住影响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并针对问题建立一套完整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做到“纲举目张”,从而带动整体工作向前推进。否则,只会头疼医头,脚痛医脚,整天陷于事务,必然无所作为。要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领导的作用主要就是解决复杂问题的。面对复杂的问题,大家要认真借鉴以往或外地处理同类问题的相关经验、形成的制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共同规律,从而及时化解问题。像今年我们安排组织部、民政局将以往换届工作中的有关复杂案例编制成册,就是为下一次换届工作提供借鉴,避免出现同类问题。当然,如果没有经验可循,就要大胆创新,敢闯敢试,努力找出破解问题的新路子。像年前草堂基地污水处理厂建设,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圈墙进地,就是我们创新工作思路的结果。要提升抓班子带队伍的能力。完备的制度,不仅可以使班子成员和干部队伍形成共识,统一大家的意志,而且为他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供了条件和必要的保证。因此,各单位要坚持用制度规范班子成员的工作和行为,在班子内部明确分工、夯实责任、理顺关系,对班子成员既要严格要求、大胆管理,又要充分放权、鼎力支持,形成维护大局、上下合心、上通下达、政令畅通的局面。同时,要建立健全一整套完善的规章制度,使全体工作人员规范统一、步调一致,形成推动工作的合力。在这里,我专门强调一下,今后,各单位一定要加强对年龄较大人员的管理,坚决杜绝随意不上班现象。如果出现此类现象,将严肃追究单位领导的责任,对不上班人员进行通报批评,并取消其相关待遇,因此造成的单位缺人坚决不予补充;对单位年龄大的中层干部,县委组织部要在制定的《中层干部管理办法》、《非领导职务管理办法》中规定:凡是各单位达到一定年龄的中层干部,如男52岁,女50岁,免去中层职务,优秀的任命为非领导职务,并分管一些工作,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对不上班的,坚决不予任命,并按上述措施进行处置。
四要通过制度建设,转变工作作风。制度可以保证领导干部有效地自我约束,保证社会有效地监督。在这点上,我有这样一个认识,凡是走后门、找的人比较多的事,像人事、项目开发、土地招拍挂等群众关注的热点,其中必定有制度上的缺陷、人为因素很多。因此,县政府经过认真反思、研究,出台相应的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办事,消除人为因素,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现在,在这些方面,找的人就很少了,干部的作风好了,社会风气也好了。因此,各镇、各部门要认真领会,通过建立健全制度,避免用人、办事中的人情因素,增强行政效能,杜绝不正之风,实现社会公平;要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使广大干部的行为纳入到规范体系中,使他们的言行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消除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行为,杜绝“吃拿卡要”、违法乱纪等行为。要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不断完善干部管理和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激发大家工作的积极性,促进干部作风的根本转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