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户县网站新闻!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
户县本土 便民 公益 互助  XHUME.CC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5406|回复: 3

[户县书法家协会] 不明此理,一百年也练不好书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15 18:4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另 类 视 角 谈 临 摹
郭名高
   
   
    书画学习,临摹经典是绕不开的途径。而于此,论说可谓汗牛充栋,大体关涉对临、背临和意临;至于摹,则又分描红、双勾填墨、单勾填墨几类。表面看,前人就此似乎已经说尽,我辈只需循其规蹈其矩便是。然,书法的学习有其阶段性,理论自然不可一刀切。诚如初习算术,老师若问二减三得几?学生必惊讶,继而言说此题荒谬,不够减!及长,方知等于负一。学习书法,观点各有不同,读错了理论或定位不准确,都是十分有害的。
    数月前,学校为我搞过一次展览,其中有十件隶书临作,尺幅相同,悬于一处,凑成十条屏。当地一老翁,习字数十载,俨然大家,见此甚是不屑,告诉旁人,汉隶十品,书风各异,而此临作何以如此相类?!临帖功夫尚需加强!这里不论是非,且问临帖之目的何为?是与人较能尔,还是学以致用?我的意思很明确,若有足够扎实的临帖积累,于汉隶临习,当有自己的些许思考。倘若我们食了猪肉,未经消化吸收,也长出猪肉来,岂不让人啼笑皆非!譬如隶书经典,多见于碑刻,而刻石能否见出墨迹的多元化,则是一个疑问。在质疑处思考,必有所得。其实,上述临作是我应《书法报--老年书画》之邀,写的专栏文章,每篇附临、创作品各一,结字还算忠于范本,只在用笔的节奏和墨法上固守本来的审美取向,多些文气,强化隶书的书写性。这样,因为相类的气息,纵使不同的隶书范本,也被同化于一体。当然,这也成了老先生责难的依据。旁观者以为的评,复传于我。显然,对方并非真诚问学,我也只好作无语状,一笑了之。庄子曰:“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岂可执冰而咎夏虫乎!
近日,阅读齐白石、黄宾虹,对其学法多有关注。据《齐白石画法与欣赏》论述:“老人这个时期学吴昌硕的作品与以前的临摹大有不同,对着原作临摹的时候少,一般都是仔细玩味他的笔墨、构图、色彩等,吸收他的概括力强、重点突出、大胆删减、力求精炼的方法。”诚如胡佩衡所言:“记得当时我看到他对吴昌硕的作品,仔细玩味,之后,想了画,画了想,一稿可以画几张。画后并且征求朋友们的意见,有时要陈师曾和我说,究竟哪张好,好在哪里,哪张坏,坏在什么地方,甚至还要讲出哪笔好,哪笔坏的道理来。”黄宾虹亦如此,他后来的作品,虽临摹先贤者有之,然绝非徒得其形,而是有选择,有思考,有融通。
    近年来,常有书友问及,为什么他平日临帖水平尚可,遇到创作,则捉襟见肘?我常以惰性使然答之。诚如孙虔礼所言,临习经典,当“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而“精”与“似”往往被他们狭隘化或简单化。事实上,“精”与“似”都是相对的,其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写?结体有什么特点?用笔有什么习惯?形而上的规律又是什么?在临习过程中是否做过分析,有过对比?字帖上有的字我们可以靠记忆还原个大概,没有的呢,能否也写得得心应手,置于临作中而不显得别扭、幼稚?也就是说,临帖不仅在眼和手,更离不开心,而分析、思考是不可或缺的。
初级的临摹是对范本的亦步亦趋,因为唯恐不似,多失之描画。又因刻本斑驳,虚实走样,临习多不顾及书写性。纵使逼肖,也是缘木求鱼。这里,需要相应的书法积累作支撑,对范本进行微创改造。
    A  墨法改良
    墨的浓淡干湿,不仅强化了平面的纵深效果、丰富了视觉感受、也有利于节奏感的视觉化再现。这一点,王铎为后来者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在临帖的同时,对墨法的些许关照,其关注点较之前有所增加,熟练之后,必能提高作品的感染力。
    B  书写性的回归
    碑刻的形成,必然泯灭了诸多的自然性。如何透过刀锋看笔法,汉简以及他体墨迹都为我们提供了可兹参照的信息。或虚实,或波折,或藏露,或线条中段的起伏都应有法可依,不失格调。
    C  节奏的探索
    书写节奏的快慢对比,往往使作品出现不一样的视觉感受。比如《石门颂》用笔节奏对比强烈,线条显得老辣、激荡;而《曹全碑》则文雅静气,节奏必然和缓。行笔缓慢,线条宜绵厚,多得书卷气;行笔激昂、快捷,若富变化,常有豪迈雄壮感。临习某碑,若能在此反其道行之,必有新气象。
    D  章法的思考
    隶书章法常被简单划分为以下数类:行列分明,字距大行距小,如《曹全碑》、《西峡颂》;有行无列如《杨淮表记》;行列不明如《开通褒斜道刻石》。事实上,这仅是一个粗略划分,远不能涵盖隶书章法的无限可能性。譬如《石门颂》,其章法有错落,有攲正,有疏密,有大小;或穿插,或避让;字距大小不一,行距疏密、曲直无章,穷变化于毫端,岂可简单猜度、归纳!
    强化章法训练,不可忽视结体、用笔的变通,这一点最为不易。临习汉隶,可以串临章法。当然,这需要初涉者选择笔法较近者习之,逐渐深入。如《石门颂》可以和《三老碑》在章法上串临,而与《衡方碑》则较难。
    E  笔法嫁接
    何绍基临《张迁碑》,化方为圆,去方拙,得古厚,是一种思维变革。后学临汉碑,也可借鉴之。以汉隶经典为体,掺以金文大篆笔意,挺得起,虚得下,格高韵雅,必有新意。若以楷、行笔意嫁接,必难高古。唐隶媚俗,盖因楷则。
以上诸种,可以分步练习,及至熟练而贯通。若一时情急,必顾此失彼,诚如上述临帖者,多有不逮。
    人言临帖是创作的桥梁,大体如斯。
    再介绍一种破体临习。顾名思义,就是对不同书体的嫁接。如参照颜真卿的《争座位帖》,以隶书临之。注意,是临不是抄。其要点是,使笔、结字不违隶书特点,以某一笔法为基,多注意《争座位》的开阖收放、大小错落,体察其贯气规律,并以隶书面貌写出。这种练习,利于检阅对隶书共性的把握,强化动感,丰富章法,别开生面。
    以上所述,乃一家之言,略去初涉要则,于隶书研习者若有寸益,则我当鼓舞而歌。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jpg
                                 
                                   2013年10月18日

010.jpg
发表于 2013-11-26 14:4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人习字前先练气
发表于 2013-11-28 14:4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支持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14-1-3 18: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版权所有  陕ICP备11003684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网站营业执照公示】

平平安安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4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