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户县网站新闻!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
户县本土 便民 公益 互助  XHUME.CC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5371|回复: 21

陕西又将迎来新一轮撤并乡镇运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25 09: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城镇化是产业集聚和人口集中的渐进过程。镇的设置需要有相应的产业支撑、人口规模,对镇建制的设置更应该慎重而为。
    2014年5月15日,全省镇村综合改革电视电话会议明确提出,撤并小村和空心村,建立大村或中心村,努力建设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乡镇机构和农村新型社区。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中,将以市(县、区)为单位,按照优化结构、合理布局、规模适度、有利于发展的要求,原则上关中地区不再保留2.5万人且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下的乡镇,陕北地区不再保留2万人且面积150平方公里以下的乡镇,陕南地区不再保留1.5万人且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下的乡镇。对于村的调整规模,将以经济实力较强、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人口较多、具有民俗文化特点的村为基础,原则上关中地区撤并1500人以下的村,撤并比例不低于关中现有村数的34%;陕北地区撤并800人以下的村,撤并比例不低于陕北现有村数的45%;陕南地区撤并1000人以下的村,撤并比例不低于陕南现有村数的25%。
    合理的规模是乡村有效治理的基础。在乡镇和村的规模调整中,我们首先必须考虑的是乡镇行政区划的合理规模以及撤并限度。专家建议,对乡镇的行政区划规模的合理性可以从三维度、三因素进行考察。一是乡村治理能力,二是人们的需要,三是发展。第一个维度要求乡镇的规模应与其财政、组织、技术、管理能力相适应。第二个维度要求乡镇规模应方便群众办事,有利于政府公共物品的供给。第三个维度要求乡镇规模的设置应该有利于整个区域的发展。只要建制镇发展前景良好,上层建筑能适应经济基础,其规模就具有一定合理性。
    除此之外,乡镇规模大小的合理性及限度除可以从此三个维度进行考察之外,还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因地制宜而不能搞“一刀切”。这些要素包括:一、集聚规模。应该以集聚规模作为建镇标准,而不应以数据作为衡量能否建镇的指标,在全国范围内“一刀切”。二、地域条件。不同的地域条件会影响乡镇的治理能力,从而影响乡镇规模的设置。在现有乡镇政府治理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规模过大则不易管理。这种地域条件的差异就需要我们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合理设置乡镇规模。三、镇中心区的辐射能力。现有镇行政建制的设置,其目的之一是通过镇中心区的经济、文化辐射功能,有层次、有顺序地带动非中心区的发展,从而实现区域的城镇化。镇中心区的辐射能力强,镇的规模可相应扩大,反之,则镇的规模要相应缩小。
       户县的大部分乡镇,其规模达不到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2.5万的标准,因此需要撤并。本人觉得这次撤并应该保留甘亭、秦渡、草堂、庞光、余下、蒋村、祖庵、甘河、涝店、大王、五竹、秦岭景区管委会等十一二个中心城镇。把没有中心城镇的乡镇撤并,如苍游、石井、玉禅、天桥等。在撤并时不要简单的合并乡镇,而应该以大的镇店为中心,将附近的较小的、没有镇域中心的乡镇作一拆分。这样可以避免被撤并的乡镇偏远村庄据中心城镇过远。另外留下的镇子还应在周围大的村庄尤其是原来的乡镇所在地建设副中心,以避免被撤并的县镇群众办事不方便。还要有计划的逐渐合并小村庄来节约资源。
发表于 2014-5-25 19:3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户县应该只保留草堂镇,秦渡镇,大王镇,祖庵镇四大镇,成立甘亭和余下两个街办。其余完全可以撤销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5 11:2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事情啊,可以加速城镇化发展
发表于 2014-5-25 12: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竹有中心城镇吗?        没有吧
发表于 2014-5-25 15:47: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高中时, 乡上改乡建镇,20年过去了,感觉变化有以下几个:原先已有的四大行如工商银行或者农业银行都撤到县上了,乡亲们尤其是老人们存取钱不方便了;还有,老百姓户口本上住址由当初的××乡变为××镇了;再有就是近几年因为开发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再好像没有啥了。或许上层建筑有变化吧,诸如名称机构人员福利待遇等等,那就不得而知了,呵呵。
总之,还是希望建制镇能真真切切为老百姓办实事,谋福利,方便群众。呵呵
一家之言,不喜勿掐,呵

点评

好!!!  发表于 2014-5-27 11:41
 楼主| 发表于 2014-5-25 17: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沉♂♀默 发表于 2014-5-25 12:20
五竹有中心城镇吗?        没有吧

周北十字应该算是五竹地区的中心城镇了。这里随着沣京工业园和石油大学的入驻正在变得越来越繁华。缺憾就是距县城太近,迟早会成为县城的一部分。
 楼主| 发表于 2014-5-25 17:3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随着1976年的大地园田化改造,户县有的乡镇驻地失去了本地区交通中心的位置,如石井、天桥等;随着近年来交通条件的大规模改善,户县的乡镇辖区面积显得小了。另外为了吸引农民在家门口打工,需要做大做强乡镇驻地的规模,包括工商业规模;也为调高新农村公共服务的质量,需要合并小村庄建设大社区,这样才能有一定规模的医疗站、幼儿园、小学等公共设施。基于以上原因,合并乡镇是正确的决策。户县在调整的时候,最好以现有的十一二个中心城镇为基础,中心布局行政区划,而不要简单地将两个乡镇合并。
 楼主| 发表于 2014-5-25 17:4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户县如果能建设十个左右小城镇,然后用快捷道路连接,这就符合西咸新区建设田园城市的最先进的理念。
发表于 2014-5-25 18: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树槐香 于 2014-5-25 18:28 编辑

     楼主说的很对,要建成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人口在2.5万人以上的镇,有利于优化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发展,是好事,但其实主要的真不是形式上的简单相加,个人认为配套设施一定要跟上。
     比如,小学合并,建立镇中心小学,有利于教育资源的集中投资,中心校的规模扩大。但随着建制镇范围的扩大,镇周围村子的小学生却不见得能享受上,因为离家太远,没有校车,食宿问题也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家里还得有专人接送,这样一来,起不到就近原则和安全原则; 同时各村子小学的资源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师范专业的老师留不住,留下的大都是快退休和代理教师,导致大批生源流向县城,拿县城东部某小学来说,一个年级4-5个班,每班70人,教学情况可想而知。
     我家侄子在老家,就是这种现象的亲身体验者,两个加起来有6000人左右的村子,去年小学三年级竟然是空挡,没有一个学生了!想想我30年前上学时,一个年级3个班,一班40人左右,今昔对比,不能不令人担忧。当然了,也有计划生育的因素。
    但不论怎么说,教育本身是一项工程,它不是“上海的楼脆脆”,楼倒了,可以重建; 一代孩子耽搁了,谁为他们买单呵?
    所以说,建镇,好事。加快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也是好事。我只希望“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不仅要眼下好,还要将来好啊”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14-5-25 21:28: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树槐香 发表于 2014-5-25 18:17
楼主说的很对,要建成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人口在2.5万人以上的镇,有利于优化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发 ...

农村小学留不住人已经成了趋势,很难扭转。现在都城镇化了,优秀老师谁不想往县城调?年轻老师呆在农村连对象都找不到。与其违背潮流硬要扶持即将关门的空心农村小学,还不如顺应潮流,进行改革。第一,适当合校并点,一个乡镇保留两到三所小学,不至于让孩子上学跑太远的路。第二,变学生跑路为教师跑路。农村小学变成教育局设在各地的教学点,就像邮政电信在乡下设立服务点一样。优秀教师年轻教师住在县城,工作在乡下。早8点到学校上课,中午留在学校就餐。晚上可以回家,孩子们也可以回家。这样教师没有一星期住校的后顾之忧自然乐于到乡下任教。有了好老师,孩子们自然也不会转学了。

点评

对于一个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人口在2.5万人以上的镇,一个镇留两三个小学,对于小学孩子来说,还是太远啊,家里还得有人专职接送,年轻人出去打工,接送重担都在老人身上,不安全因素加大。所以最好是象县城周围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5-26 08:43
 楼主| 发表于 2014-5-25 21: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柳先生 发表于 2014-5-25 17:47
户县如果能建设十个左右小城镇,然后用快捷道路连接,这就符合西咸新区建设田园城市的最先进的理念。

户县旅游区管委会包含涝峪和太平两处地方,隔着大山来往很不方便,管理起来自然费事。如果能把太平内的西寺沟和涝峪的十寨沟打通(比如用隧道连接起来),那么就大大解决了管委会驻地距太平峪太远的问题。

点评

想法很大胆,我批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5-27 09:48
愚公移山,呵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5-26 08:44
 楼主| 发表于 2014-5-26 07:35: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户县曾经掀起合并生产大队的热潮,把周围几个小的大队合并成一个大的生产大队。那当时的牛东公社来说,四个谷子为合并成一个,两个待诏合并成一个,两个正庄合并了、三个五桥合并了、牛东成了一个、甚至两个丰盛连两个花园合并成了团结大队。合并大队以后,四个谷子卫统一了村内街道、建立了大队统一的机耕队、统一的农场。现在想起来这样做挺好,如果能坚持下来就是现在合村并点。可惜当时和大队是长官意志、分大队也是长官意志。随着包产到户,合并了的大队很快被上边的指示解散了。
发表于 2014-5-26 08: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要顶的啊,楼主辛苦了,谢谢
发表于 2014-5-26 08:43:1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柳先生 发表于 2014-5-25 21:28
农村小学留不住人已经成了趋势,很难扭转。现在都城镇化了,优秀老师谁不想往县城调?年轻老师呆在农村连 ...

对于一个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人口在2.5万人以上的镇,一个镇留两三个小学,对于小学孩子来说,还是太远啊,家里还得有人专职接送,年轻人出去打工,接送重担都在老人身上,不安全因素加大。所以最好是象县城周围样投资校车,既保证学生安全又减轻家庭人力物力投入,何乐而不为?呵呵还有一件事想不通啊,老师大批涌进县城,农村学生越来越少, 这两个到底谁是鸡,谁是蛋,呵呵
发表于 2014-5-26 08:44:14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柳先生 发表于 2014-5-25 21:39
户县旅游区管委会包含涝峪和太平两处地方,隔着大山来往很不方便,管理起来自然费事。如果能把太平内的西 ...

愚公移山,呵呵
发表于 2014-5-26 12:3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涝河垂柳 发表于 2014-5-25 19:37
户县应该只保留草堂镇,秦渡镇,大王镇,祖庵镇四大镇,成立甘亭和余下两个街办。其余完全可以撤销了。


发表于 2014-5-27 09:46:23 | 显示全部楼层
省上出台了政策,下来就看各地的具体实施了。撤乡并镇也不宜仅仅以数据为参照,更要因地制宜,简单的将几个村子合在一起,没有科学的规划,后面也会有很多麻烦,比如环境、垃圾,医、上学等。农村的环境卫生不好,乡镇区域好一些,城市里更好一些,就、那县域周围来说,周围的几个村子环境条件也不是很好,上次去西街村,西郊村,垃圾就是倒在河边,而到了城里垃圾就会运走。之所以很多人会涌进城市,还是现在资源分布不均衡,城里学校好、医院,而乡村却没有那么好的条件,这个问题解决绝非短期容易的事情。
发表于 2014-5-27 09:48:2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柳先生 发表于 2014-5-25 21:39
户县旅游区管委会包含涝峪和太平两处地方,隔着大山来往很不方便,管理起来自然费事。如果能把太平内的西 ...

想法很大胆,我批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版权所有  陕ICP备11003684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网站营业执照公示】

平平安安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4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