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本帖最后由 代总统 于 2014-7-24 09:54 编辑
楹联路上不停留 ——记西安市楹联学会原会长宋柳根 李景宁 “为了学会的昌盛,为了楹联的繁荣,奋斗的路上永不停留。” 这是 2007年5月17日,在庆祝西安市楹联学会成立十周年大会上,宋柳根根据《便衣警察》主题歌“少年壮志不言愁”改编的歌曲。十五年来,他是这样唱的,也是这样做的:在楹联的道路上,他不惧风雨,奋勇前进,不懈奋斗,志攀高峰。他在楹联的道路上,摸爬滚打,历尽了艰难险阻,尝尽了酸甜苦辣,有胜利的喜悦,有失败的痛苦,有成功的经验,有挫折的教训。 小试牛刀 宋柳根很早就喜欢文艺,尤其酷爱文学,他在“文革”时期就写旧体诗词,后来又写新诗、散文、杂文、小说、评论、报告文学等等,时常见诸于一些新闻媒体。对楹联他也略知一二,曾收集过一些好的楹联,有时也写一些楹联。1998年底,他看到《华商报》上有征春联启事,于是便写了几副发给报社。1999年初,他在开人代会的时候,收到报社的领奖通知。在报社领奖时,见到了当时的西安市楹联学会会长马新民。两人谈得很是投机。当马会长得知宋柳根在西安市人大常委会代联委工作时,非常高兴,马上邀请他参加学会。很快,马会长就任命宋柳根为学会外联部部长。 春节过后,马会长给宋柳根说,今年5月30日,是西安解放五十周年纪念日,学会准备搞个征联活动,想找个单位赞助一下。他说着给了宋柳根一张学会的倡议书。宋柳根找了几个人大代表,都没谈成,最后,去找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卢剑国。卢主任看了后,在倡议书上批了“此事重要,应该支持”。宋柳根有去找太白商厦的总经理。他是人大代表,喜欢古诗词。当他看到卢主任对此事很重视,当即拍板,出钱赞助。于是,一场热烈的全国纪念西安解放五十周年征联大赛展开了。最后,卢剑国主任还参加了颁奖大会,使大会增色不少。宋柳根在这次活动中立了大功,学会给他颁发了特别贡献奖,还任命他为西安市楹联学会副会长。 2001年,是西安市很有意义的一年:12月12日是著名的“西安事变”65周年纪念日,应该搞一次大规模的征联活动。马会长为此事东奔西跑,磨破口舌,但都未找到一个赞助单位。后来听说西安利君集团的前身是1938年创建的陕甘宁边区的“八路军卫生材料厂”,和抗日战争有关系。于是,几次到该集团,但都吃了闭门羹——利君集团老板吴秦根本不见,而只找宣传部长定不下这事。这下马会长可急坏了。当他听说吴秦是省人大代表,于是便找到宋柳根。宋柳根来到利君集团,先找到办公室,一说是西安市人大常委会的,马上热情接待。后来到秘书办公室,说老总就在里边。吴总很快挤出时间接待。谈到征联之事,吴总说我们是企业,是讲究完成利润的,这政治的事情,我们是可搞可不搞。既然你来了,这个面子还是要给的。于是,征联之事拍了板。学会立即积极操作,大张旗鼓的在海内外搞起了征联大赛。征联期间,101岁的张学良先生去世,全国掀起了“西安事变”热,到处都在说张学良。学会立即延长征联时间,全国各地的稿件像雪片一样飞来,这次征联一共收到12000多副楹联。征联结束,在利君集团搞了一个盛大的颁奖仪式,请西安知名书法家书写了不少获奖联。后来,马会长到北京去了,宋柳根又到利君集团要了一些经费,组织起编辑班子。经过一番艰苦奋斗,终于编辑出版了《纪念西安事变65周年征联作品选粹》,并寄给全国各地的入选作者。这是一次在全国都有相当影响的征联大赛。赛后,学会因宋柳根的特殊贡献,又一次给他颁发了“特别贡献奖”。马会长十分感慨的说:“如果没有宋柳根,就没有这次纪念西安事变65周年征联大赛啊!”
初露锋芒
宋柳根刚入会时对楹联知之甚少,只知道词性相对,上联结尾是仄声,下联结尾是平声。参加楹联学会后,他经常听课,勤学苦练,到处请教,撰联水平不断提高,并经常参加一些征联大赛,几年来,获奖20多次,还获得几次一等奖,他的楹联还被河南范县郑板桥纪念馆和西安汉长安城阙楼等处书写镌刻悬挂。有些作品还入选一些作品集。 宋柳根在人大工作,每年都参加省、市人代会,当他看到市政府对人大代表的议案和建议很重视,认真办理。他想,为何不让人大代表在人代会上为楹联呼吁呢。于是,2003年底,他找到西安文理学院文学院副院长梁瑜霞代表,向她讲述了楹联的历史和重要作用,讲了古城西安应该用楹联来显示自己的特色。梁代表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便写了《打造楹联之都,彰显古城特色》的议案和《清理西安名胜景点的楹联》、《打造楹联一条街》、《开展楹联教育》等几条建议,并在2004年的市人代会上提出。一石激起千层浪,梁代表的议案和建议在代表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积极支持,纷纷签名。市人大对梁代表等的议案和建议十分重视,转市文化局办理。这条消息在《中国楹联报》头版头条刊登,在全国引起一定影响。中国楹联学会孟繁锦会长看到这个消息,当即批示:人大代表在人代会上为楹联呼吁,这在全国少见。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值得全国各地学习。市文化局对此事也挺重视,指派一位副局长亲自召开有关方面的会议,专题研究此事。后因涉及几个委办局,文化局不好办,写了专题报告报市政府办公厅。2004年,宋柳根参加了中楹会在山西运城召开的全国创建中国楹联文化城市大会,并在会上就西安的创建工作作了较为全面的发言。后来,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宋柳根又请梁瑜霞代表继续在人代会上就楹联的具体事情提出建议。这些议案和建议因种种原因,搁浅了。但它却在西安激起了一个小小的楹联波澜,为以后楹联在西安的发展作了铺垫,发了先声,同时,也给全国联坛一个很好的启示。 这几年,宋柳根给学会做了不少事情。他四处奔波,给学会联系征联,光征联方案就写了十几个,如西大街、慈恩镇、世界刘氏、陕汽杯、陈炉镇等等。为了人大制度55周年征联,他上省人大,找市人大,又跑遍了区县人大,拉关系,托熟人,好话说了一火车,最后终于由雁塔区人大和中交通力公司的省人大代表孙忠弟出资合办了。他还联系并搞了西安和平村、世界刘氏、世界客属恳亲、半坡博物馆、曲江池公园等的征联大赛。 2007年,因王会长病重,由宋柳根担任市楹会代会长。 2007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年春节期间,在宋柳根的带领下,五台联戏唱红古城西安。城门征联:学会和西安城墙委联合主办了“新春迎奥运·为西安人民挂春联”活动,又在全球范围为西安九城门征集春联。仅一个来月,就收到来自全国几乎所有省、市、自治区各界人士、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华人的联作3000余副。接着,宋柳根又精选出13位书法家书写了13副获奖联。城墙委将其制作成巨型灯箱,悬挂在九个城门上。报刊登联:学会收集数十名会员的300多副新春联,春节前在《西安日报》的两个专版刊登了二百来副。《文化艺术报》、《西安晚报》、《西安商报》等,也先后刊登了数十副。为民书联:春节前,学会组织20多位会员,分批奔赴西安的一些乡村、企业、街道、社区等处,为市民们书写春联1600余副。还有10多位会员在自家附近的街道、路边、厂门口等处,为当地群众书写春联。上门送联:学会组织20位会员,集体为西安市的困难家庭书写近200副春联,并先后和报社记者给一些社区的困难户送去300多副“爱心春联”,还亲手给一些特困、孤寡老人等的家门贴上了春联。电波传联:宋柳根和两个副会长春节前走进西安电台直播间,通过电波简述西安九城门征春联活动情况,并通过分析获奖联来讲述楹联的基本知识和如何创作春联。 2007年中国古玩艺术博览会大显身手、十周年庆典活动搞得有声有色、重阳节联欢会办得热热闹闹……2008年元宵节联欢会节目丰富多彩、第四届中国西部(西安)文化产业博览会上又显联姿 在西安市文联召开的“2009年协(学)会工作会议暨表彰大会”上,西安市楹联学会被授予2007—2008年度先进协(学)会称号,学会的“新春迎奥运·西安九城门征联活动”被评为“2008年协(学)会特色活动”。 出任会长 2009年5月17日,西安市楹联学会换届,宋柳根当选会长。 火车跑得快,全凭头来带。他首先抓学会领导班子的建设,先后制定和修定了市楹联学会《奖励办法》、《学习制度》、《财务制度》、《长安联苑编辑制度》、《西安市楹联学会领导班子成员通用职责条例》等等,明确了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的职责,完善了办公制度、会议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其次,围绕国家及西安市的重大事件开展撰联活动。他组织骨干力量,先后为建国六十周年、建党九十周年、西安世园会、西安地铁通车、辛亥革命100周年、上海世博会、玉树地震、西南旱灾等撰联。第三,征联大赛活动蓬勃开展。继续给西安城门征春联。2008年,他挑选了13位书法家为城门书写了获奖联,并悬挂在城门上;2011年,除往年的自撰联形式增加了西安世园会的内容外,还增加了东西南北四城门出句应对和中小学生给老师、长辈赠春联的“小书童送春联”的新形式,受到各地联友的称赞和欢迎。 这次大赛共收到全国各地作者的近万副作品。2012年开始,西安城墙管委会让市楹会为城门撰写春联。宋柳根组织会员,在较短时间内内,很好地完成了任务,为东、南、西、北四大门和朝阳门、和平门、文昌门、朱雀门、含光门、玉祥门等城门撰写春联。崭新的春联挂在了西安城墙的十几个城门上,成为西安春节期间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现在,西安城门挂春联已成为西安的一张名片。五年来,他跑了西安市的不少地方,写了世园会、大唐西市、世纪金花、商业银行、桃花节等的十多个征联方案,最后成功举办了渭水园、 西安饮食杯、 长安老窖杯、陕西大件杯、书院门、汉城湖等各类海内外征联大赛。这些大赛绝大部分都是宋柳根联系成功的。第四,是积极开展各种楹联活动。他坚持让楹联走进农村,走进学校,走进企业,面向社会。春节前,让会员撰写春联,并在本地的新闻媒体上发表,渲染了春节的氛围,为市民提供了较好的春联,使楹联得到广泛宣传,在西安的影响越来越大。每年春节期间,组织书艺委的会员到一些农村、企业、超市、社区、公园等,义务为市民书写春联;还为学会的一些重要活动书写楹联;另外,还举办了各种楹联书法展,如先后举办的迎“五一”书画展和庆祝新中国六十华诞书画展,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楹联书法展等 ,都在西安造成了一定影响。 他起草了《关于创建中国楹联文化城市的议案》和《关于将书院门打造成楹联文化一条街的建议》,并让名誉会长陶冶2012年在市人代会上提出。议案和建议受到市人大的重视,分别交市文联和碑林区政府办理。市文联将其列为第二年的工作重点,制定了创建中国楹联文化城市创建工作方案,报市政府办公厅。学会配合碑林区文体局打造书院门楹联文化一条街。现在首期征联已经结束,部分店面已经挂上了崭新的楹联。 为了活跃会员的学习生活,他还组织骨干会员先后到曲江池遗址公园、户县牡丹园、渭水园、 东晋桃源、汉城湖公园、八仙庵、书院门等地开展了采风活动,并组织会员对景点的病联进行了评析,使会员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鉴赏能力。同时,也开阔了会员的心胸和视野。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名胜景点的楹联普查活动。这是学会五位会员首先发出倡议,宋柳根立即让学会发文支持,让各区县楹联协(学)会精心组织。会员们纷纷报名参加。全市九个支队先后抄录了160多个景点的楹联1113副、匾额374副和摄制照片852张。中国楹联学会对此高度重视,会长孟繁锦说,名胜景点楹联普查,是各地楹联组织的神圣职责,西安市在这方面开了个好头。全国各楹联报刊都进行了跟踪报道。《中国楹联报》还在头版头条的报道的编后语中说:“西安市楹联学会办了一件实事、好事、大事。这次名胜景点楹联的普查,是楹联人有志气、有作为的生动体现。这种文化自觉和负责的精神值得提倡。” 各区县的诗联活动也是丰富多彩,尤其是在户县,发展了三个楹联教育基地,还在人民路小学召开了全市楹联教育经验交流会。2013年年11月13日,户县成功创建中国楹联文化县,成为陕西乃至西北第一个中国楹联文化县。临潼区、长安、蓝田、临潼、高陵县等诗联协会的诗联活动也迅速展开。 宋柳根说,楹联学会是群众的文艺团体,会长不好当。当会长就要负起责任,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就要领着头干。他凡事都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坚持到底。一些会员感慨的说:宋会长真是一个实干家! “为了学会的昌盛,为了楹联的繁荣,奋斗的路上永不停留。” 七年前的歌声仿佛还在耳边响着。现在,宋柳根已经卸任,是市楹会的名誉会长了。但他对楹联的痴心热爱,对楹联事业的执着追求,不会有丝毫减弱。他会在楹联创作和研究上狠下功夫。 在楹联路上他永不停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