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户县网站新闻!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
户县本土 便民 公益 互助  XHUME.CC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5335|回复: 4

[上林苑诗词楹联学会] 贾鸿卫在牛东村志《至圣牛东》发行仪式上的讲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31 11: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001iqxuRzy6NeFW6eFVaf&690.jpg 001iqxuRzy6NeHwaOiWae&690.jpg

                                                在牛东村志《至圣牛东》发行仪式上的讲话
                                                                           贾鸿卫
                                                                  2014年10月30日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父老乡亲:大家好!
2014年10月25日,十八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王岐山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是责任文化,讲究德治礼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中华文明的DNA,为国尽忠、在家尽孝、天经地义。牛东村史的修编,正是把握文化根脉,坚守和弘扬村族优秀传统的宏伟义举,是我们村的一件大喜事。
新中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和中国人民,不管是在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国际地位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政治的原因,政策的变化调整,人们开始对过去发生的事、过去的人的怀念、珍惜、回望和反思之心情愈加强烈。
那么牛东村志《至圣牛东》修编的必要性基于以下几个理由:
一是人际交流更加频繁,量更大,以前所谓的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状态不再有,遇见的新人新事物比以前多的多,对你是哪里人的归属感的追问日益强烈,人们怕丢失自己的根,你到底是城市人还是农村人,你到底是户县人还是外地人?所以说修编村史就是寻找我们的根。
二是城市建设超规模扩张,城镇化建设正在吞噬农村,社区替代农村,田园、四合院被混凝土、高楼厂房替代,千年百年历史的村庄消失的更快了,人们感到有一种被驱赶、被遗弃的恐惧,由此我们需要记录下我们村庄、城堡、河流、老宅。
三是生产生活方式巨变。以前的农耕纺织、念书做小生意的生活方式已被土地流转、机械化耕作、外出打工所取代,老人、妇女、儿童在家赋闲守望,昔日熙熙攘攘的街道变得空旷冷清。老人打麻将、家庭主妇跳广场舞成为现在的娱乐方式。现在不用蒸馍、擀面,买面买馍即可;不用种菜,不用织布,买衣服甚至不出门网购即可;不用写信,毛笔、钢笔被丢弃,而是通过手机通讯、微博、微信来交流,快捷方便,网购代替了实体店。生活方便了、快捷了,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却淡漠了,静下心来,人们对过去生活方式留恋起来,对现在方式人情的冷漠、信任感缺失的疑惑与日俱增。人们对传统文化回归的内心呐喊更加强烈。
四是生态环境已发生变化。1958—1959年大跃进,宏伟的北京城墙迅速被拆除,西安城墙如果不是中央有习仲勋,省上有赵寿山的保护,西安城墙的破坏和拆毁也会和北京一样。那么,小地方的牛东堡和秦镇的城墙同样就难以保留了,现在我们只留下了部分断壁残垣和遗迹,当年是铁的都用于大炼钢铁,城墙的土用来填了城壕,平整了土地,把村东有水草、有水鸟的湿地改造成了农田。
以前我们村也种植水稻,作物还有棉花,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秦岭北麓的水生态也遭到破坏,一个是七十年代园田化建设中的河道改直,让河水流速变快,流经地域变小,地表水存流的时间变短、蒸发量变少,气候不再湿润。二是由于西安缺水,黑河引水管道从南山根下由西向东横卧,不同程度上隔断了山上的流水对北麓平原的逐渐漫流渗透的滋润。因此,长安的东大、户县草堂、庞光、余下地区的水洼地,包括我们牛东村村东竽园的湿地消失了,水稻作物不生长了,鱼米之乡的称谓已不存在。苍龙河现已成为又窄又浅的旱渠,当年在河中游泳的景象一去不返。谷子卫村以苍龙河畔的好竽子编席的作坊也消失了。我们不由得留恋、思念祖祖辈辈休养生息的这片水土。
五是从旅游上讲,1958年甚至文革“破四旧、立四新”运动以前,牛东仍是一个很好的旅游景地。三个堡子有城堡、瞭望台、炮台、女墙。东有尊师重教的孔圣人至圣阁、汉代大将霍光墓,还尊有伸张正义、驱邪旺财的关公老爷庙。村中有贾、孙、王、崔、李、郭等姓氏,后人行孝时在先祖面前道平安、报丰收、做错事去忏悔、立志发誓言的宗庙祠堂。村内有玉皇大帝庙,还有追求健康、心理疗伤或古方子治病的华陀庙、药王楼。西有河宽水深,水草丰富、小孩游泳,绵鱼游曳的沧龙河,更有征讨荷兰倭寇的梁化凤提督墓。南有官路桥边,连知县官员到此都要下马下轿驻足瞻仰的贾联芳、贾鸣凤三联壁。村中的民居如果完整地保留下来,是典型的明清建筑群,其中,牛三村贾栋家四进深的宅院最为有名。
时代是进步的。我们后辈不能躺在上几十代先人创下的业绩上固步自封。牛东公社被撤销后,牛东村的发展不管是经济还是新农村建设水平都已被周边如草堂镇、大王镇、秦渡镇甚至千王村远远摔在后边,牛东人的优越感已不复存在。牛东祖辈历尽艰难,创下的财富如金银财宝、城池、房产已成过眼烟云,当年置办的大片土地已被土改,在长安县牛东的土地管不过来,上岸子大片水田划给了当地,不动产只剩下了遗迹。
但是我想,先祖留给我们最大的财富是先祖的血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牛东人的基因还在代代相传,人文精神、文化基奠,如喜爱诗文、唱眉户曲子、崇尚教育、独创天下,以商养农、勤廉节俭的传统还在延续。这就是牛东人的精神,就是牛东人的优秀村风、家风!我们应该以《志书》的方式记录下来,让后辈们继承、学习。
解放以来我们村在外工作、户口迁出外地,应在200户以上,繁衍上千人。他们虽没有在村中居住,但为其他地方、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根还在牛东。在村中居住的人,守住了老祖先留下的这片热土、风水宝地。不管是建学校、家家通水泥路、自来水管网,安装路灯都是近几年的成就。村里电视、电话、手机、汽车都很普及。群众建房楼房代替了土木结构的瓦房,生活条件改善。我们抢救性的建起了牛东中堡标志性建筑--牌楼,牛东中堡商业街更聚人气,每周六的农贸集市交易量远近闻名。牛三的文化娱乐中心,牛二、牛一的体育活动场所和各村三委会办公条件也有很大改观。这都是我村当代人的丰功伟绩。村内各行政村都有农村农业信息网,贾醒鄂办起了状元府博物院,江永办起了牛东村史展览馆。2008年举办了中国兵器专家贾小侯纪念展,2010年出版了《贾小侯传》。贾建民、贾启仁为祖先办起了贾桂藩及车门支祖祠纪念馆,每年清明节进行族群祭扫活动。2014年7月,贾桂成先生出资制作了第六代同乐宫音像片。宋地权多次为村上文艺文化活动赞助。本次村志修编,牛东六个行政村集体出资。贾建斌、纪检、宋地权、王本行等众多乡友热诚赞助。贾鸿卫提供大量资料,为村志申请书号作出了贡献。县委书记陆晓延、县长张永潮、人大主任张阅农、县政协主席张平为《至圣牛东》题词,县委副书记李化、原政协主席徐化民还有县档案局局长丁亚楠为本书的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这些都应该记录下来,对他们的付出表示真诚的感谢。
《至圣牛东》之所以成为村志书名:一是至圣是牛东祖祖辈辈对追求美好生活的最高境界,是牛东人的梦。二是至圣牛东从语言结构上讲是一个偏正词组,至圣对牛东有修饰作用,就是最美好、最神圣的牛东之意。三是牛东先辈在村东就建有祭拜老子、孔子的阁楼,起名叫至圣阁。那么书名的来历,也是对牛东先辈的尊重和文化遗产的传承,更是对尊师重教、追求最美好生活的延续。


几点建议:
1、整理出牛东村在参加过辛亥革命、二虎守长安、西安事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国共两党)等重大战事的牛东人名单。
2、整理出民国和解放初牛东村地主家庭的人名及旱田水田地亩、牲口、车辆的数量,注明牛东的土地面积。
3、整理出解放以来牛东农村家庭在外工作人员数,迁移出牛东的户名人数。
4、整理出牛东的农耕文化活动,如春节腊月23、24祭灶,盖房立木、放炮浇梁、盖房动土前祭公输班、祖先;生产队时期打井、上公粮、蒸扛子馍、炸油饼,改善生活庆丰收的喜悦;打井、盖房不让妇女在最前沿的讲究,牛东到圭峰山求甘霖取雨打扮成白马将军杨四爷;苍龙河,敬河神,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防涝抗旱保安康;敬土地神,期望牛东物华天宝,物阜民丰;过年上祠堂祭祖、上坟、挂灯。
4、牛东已有村史博物馆、状元府珍藏馆,贾桂藩家族祠堂,贾小候博物馆,还可借助农村信息服务网站,宣传牛东,让年轻人像江永一样可开办至圣牛东博客。牛东村内村外的文化信息,如回忆录、诗歌、散文、文化活动、文艺活动、信息均可在网上交流。已逝去的贾育才老人的紫阁山人博客及李景宁的新浪博客对牛东的宣传较多。在此我们表示感谢。
5、我们教育孩子爱国,应从爱父母亲人、爱村子做起,树立牛东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使牛东精神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1 13:59:47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31 15: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上林真人 于 2014-10-31 16:00 编辑

至圣牛东,人杰地灵;永续经典,启迪心灵。
故乡风貌,历历在目;人文情怀,贯穿始终。讲话稿写的很好,值得赞美,为之叫好!

早在很多年前,我就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摘录了记述户县牛东人和事、并且引以为豪的这样一段文字。
户县名人贾桂藩
贾桂藩,字屏九,1906年生,户县牛东村人。黄埔军校高教班四期及陆军大学将官班乙期毕业。早年追随杨虎城将军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上世纪50年代赴香港经商,创办大益置业建筑有限公司,曾任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政协常委等职。其子贾绍轩,1933年10月15日生,1985年赴港继承父业,任大益置业建筑有限公司董事长。父子二人多次为国捐资,兴办了户县牛东小学。深圳、北海房地产事业规模较大。

点评

问好  发表于 2014-10-31 15:47
发表于 2014-10-31 16:4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希望户县再出好村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版权所有  陕ICP备11003684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网站营业执照公示】

平平安安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4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