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户县网站新闻!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
户县本土 便民 公益 互助  XHUME.CC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23597|回复: 10

[历史人文] 保护古建筑王文轩旧居该修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5 21:4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本帖最后由 第五桥 于 2015-5-5 21:49 编辑

地址:户县西街火神庙巷23号

  建筑年代:清末

  关家势大人害怕,

  南家生意遍天下,

  景家出入花花轿,

  王家的租车不下套。

  户县曾经流传过这样一首民谣,这民谣里面的王家,就是曾经的户县首富王文轩。我们下一站,便是王文轩故居。我看了一下手上的资料:王文轩故居,位于甘亭镇西街火神庙巷23号,坐东向西,东西长56.5米,南北宽22.6米,占地1276.9平方米。整个院落由南北两院四进四合院组成,一共有七间的跨度。

  我们进入这座大宅院,是从南院的门进去的,小门楼开在前厅房与厅房南山墙之间,为一间砖木垂花门,小青瓦屋面,清水脊,正中安有一合两扇实木板门,门上有32个铁泡钉和一副铁门钹,门环。门楣之上有砖雕文字,已辨别不清,且不管它。

  进院子细看,南院比较完整,有个小门楼、前厅房、厅房、楼房。前厅房三间,硬山顶,小青瓦屋面,灰陶脊。厅房三间,硬山顶,青瓦屋面,灰色的屋脊,额枋刻有三层透雕吉祥花草图案。厦房一间,楼房三间,为露明式二层阁楼,硬山顶,小青瓦屋面,灰陶脊。明间二楼板壁可识,其余已非原貌。外面斜靠着一个笨重古老的木梯,显然是有些年代了。一个老太太说:“你知道不,前厅房就是以前王家的仆人住的,厅房是家里的客人住的,楼房是家里长辈住的,两边这厢房,是儿子孙子一代住的,后面还有楼房,就是没有出门的姑娘住的,你们到后面看去,后面还有后花园呢,园门都在。”我们跑去看,果然有个园门,却早已没有了“地主家的后花园”,代之的是一片荒废的空地。

  南北两院由三个圆拱门相通,可以来往。

  北院,东边是前厅房三间,硬山顶。接着往西走,是厅房三间,穿过一个狭小的过道,后面是楼房,为三间露明式砖木二层阁楼,阁楼保存得基本完好,中间一间开着两扇门,两边有两扇隔扇花窗,与二层板壁相接,上房尚存,但里面已经住的是租房的房客了,我们也不便打扰,即使进去看,屋里也早没了原先的家具摆设。北院与南院,中间有个雕花的园门相连接,在每一进屋子的中间,也有园门相连,现在我们看到的,已经是封住的残垣。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个大院子,中间的过道很狭窄,每一进房子中间都有个非常小的院子,低于房子很多,中间有排水的渗井。或许是为了防止家人、仆人着急的时候也不能大步奔走,更没有宽敞的院子供他们鸡飞狗跳,随时都要保持大户人家的风度和家教。

  所有的房间,我们都没有进去看,因为我们知道,这里已经不再是户县首富王文轩的家,那么,所有的他那个时代的家的影子,也就只剩下房子没有逝去,像一个故事轮廓一样,供人们想象。

http://www.dxbei.com/x/20111227/6219.html


南边开的门

南边开的门

厅房塌了一间

厅房塌了一间

木构件外露

木构件外露

厅房杂草

厅房杂草
发表于 2015-5-6 09:31: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古建筑已经不多了,希望保护一下,
发表于 2015-5-6 10:4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8 22:4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兴平马嵬驿盖了一片假民居就发展起来,咱们放着如假包换的民居让日晒雨淋的确让人惋惜,王文轩旧居可以办成户县民俗博物馆,文物的作用是承前启后,不然就只会出现文化断层,出现更多断裂的一代。
发表于 2015-5-9 11:3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啥时候闲了 去看看
 楼主| 发表于 2015-5-10 17:5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户县以古遗址古民居为切入点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一点认识:兴平马嵬驿盖了一片假民居做民俗体验园一下就发展起来,咱们户县钟楼附近闲置资源就很多,比如古民居王文轩旧居、景家旧居、崔家旧居,放着如假包换的民居让日晒雨淋的确让人惋惜,如果继续这样不开发不保护任凭墙倒屋塌,不久的将来这些旧民居就会消失殆尽,开发利用已经迫在眉睫。关键在开发模式,靠上级文博部门拨款立项审批程序繁杂,而且资金有限。旅游业是不冒烟的工厂,现在一说开发就是批地搞项目、建工厂搞开发区,其实旅游业做好了,人文环境好了,自然会有资本进入其他行业,至少第三产业会大发展。户县要大发展,旅游业会是倍增器必须提高到一定的高度。多研究些操作性强的方案,比如对于古民居吸引民间资本进行抢救整理,对于旧居可以采取谁维护抢救谁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进行一定年限的经营,为什么改革开放尤其大力开展旅游业开发已经提了很多年,渼陂湖、秦镇老街还是破破烂烂,相反周至水街、马嵬驿民俗体验园能一炮打响,不反思、不采取措施、不对民间资本开放,关键的一步不跨出去,或者步子迈的太小、心存幻想眼高手低等待大笔资金开发,那就一直是落后。旅游业是不冒烟的工厂!钟楼附近的很多旅游资源可以整合的,钟楼古槐可以串联起王文轩旧居、景家旧居、崔家旧居、太史桥公园,可以各自发展,旧居可以分主题办成户县民俗博物馆,文物的作用是承前启后,不要让她们慢慢消失。
发表于 2015-5-14 18: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很贴切,有关部门应该重视。
发表于 2015-5-29 22: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帖子
发表于 2015-5-29 22:5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帖子
发表于 2018-1-29 22:22: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记住乡愁,体现在行动!作者可发起建设美丽乡村志愿者会,宣传研讨来访等形式,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个人呼声弱小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24 13: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文轩故居旧事
  讲述者 王建乐(王文轩孙)
  家有家规  诚信仁义
  说起我家自己经营的永记,我就想起来那个山西“把式”,他是我太爷爷手里的“把式”。我印象中,他是个中等个,不太言语。永记是不是跟山西的永记有关系,现在已经都没办法考证了。我家的字号,分离了好多次,后来店铺做大了,聘他经营着我家的店铺,每年预算之后,分红方案,都会给我爷爷一个交代,我们店里有他的股份,按照他的收入占据多大的股份。他经营着“永记”店,做布匹买卖,一直经营到公私合营。原先的人,把店铺称作“高房点”,一般店铺,都是土坯的柜台,柜台高出外面很多,山西掌柜给我家安装了玻璃柜台,他做生意就很红火。后来这个掌柜的,还来过我家,1957年公私合营的时候,他来问过他的股份。山西人讲究仁义信誉,后来离开我家的时候,把账盘清,带了一把算盘一杆秤,给我爷磕了几个头,走了。他的名字我记不起来了。这个要问弋大呢。弋大是我家以前的管家,我叫他弋大。
  我爷爷是个读书人,我印象中他性格温和。我家的兴盛和他有很大的关系,他读书回家后一直经商,而且善于经商。我爷爷有弟兄两个,太爷爷王定邦把家产分成了两份,二爷爷不善经营,后来把家产扑腾散尽。听说,他经常亏损了之后,我爷爷都想办法帮扶他,有一次,我爷爷扶持他,给他量了些米,让他去卖镜糕,结果还是赔了精光。
  听我父亲(王世铎)说,我爷爷曾和别人打赌,看见路上有人挑着一担柿子,有人就问,你敢不敢把他的柿子盘下来?我爷爷二话不说,盘下了柿子,不一会儿,就有人围了上来吃柿子,吃完数着地上的柿子蒂给钱,结果,真的赚了不少钱。我家里还开过当铺。现在我家里还放着当年当铺里的大木牌“当”字,很沉,估计是楠木的。
  听家里说,我爷爷那时候家规很严,这么大的家,只雇了两个女佣,我家的铺子,家里人是不能随便去的,更不能到店铺里面拿任何东西。我家主要是以收租子、经营土地为主。我曾经问过我爸,你整天买那么多土地干啥,不能吃不能喝,父亲说,这是爷爷立的规矩,土地是最让他安心的。那时候,我家收佃户的租子,设立了好几个收租点,都有管家每年雇人收租子,我家的人都没有到地里去过,甚至不知道家里究竟有多少地,家里有长工多少,马匹有多少,我都不知道。我只记得,每年管家都给长工发一双草鞋、蓑衣、雨帽。只听说,我家的马车排着队出去,风光得很,没有谁家的马比得上。
  我爷爷很重视我父亲、伯父的教育,我伯父上过延安抗大,是个革命者,后来去复旦大学从事教育。我父亲读的是西安高中,父亲说,管家赶着轿车把他送到学校,放假再接回来,平时是不回家休息的。我父亲读书回来,开始接手家里的生意,大概一年多,就公私合营了。后来,我家的院子在1959年至1962年曾作为“地主庄园”博物馆对外开放。
  这些都是我逮到的只言片语,其他的事,我都不知道了。
  我的爷爷是地主  12院街房13顷地
  我爷爷王文轩。以前读了很多书,他从西安读书回来,就开始经营家里的家业。你们看到的这房子,是我爷爷跟别人换了院子,重新盖的。
  我爷爷那会,家里养了很多匹马,你们看到的这一片房子,都是我家的房子,临街的这一溜,是我家原来的马坊、柴房。我家还养了一匹赤兔马,每年都要给马放一回血,防止马太肥了。我听老人说,我家的房子,规模不光是这些居住的房子,街口,我们家有12院街房,都是四合院,有水地和旱地13顷地。水地边上,有我们家自己的水磨,粮食打下来,就可以磨成面。旱地那块,有我们家的油坊。每年农耕的时候,我爷爷都是吩咐长工们先把他们家里的庄稼收完,才开始收我们家的庄稼。现在看来,这是我爷爷这个地主和别人不同的地方,他懂得用人和经营的策略。我们家的店铺,大部分都租出去了,有铁匠铺、杂货铺、药铺等等,只有一家永记是我们自己经营着的,在县城西沂顺永、沂顺德、永记三个老字号,就是我爷爷清末民初时开起来的。
  王九思的传奇故事  武状元一怒改家训
  我们家的祖上,追溯起来,应该和王九思是一脉。关于王九思,我所知道的,估计还没有大家多。王九思,明弘治九年(1496)考中进士。曾任吏部郎中等职。王九思与李梦阳、何景明、康海、边贡、王廷相、徐贞卿齐名,称之为“弘治七子”。我所知道的,就是他跟涝河龙王相交往的一段传说。说王九思和龙王相互来往,有一天,王九思说,你我交往这么久,我都没见过你的真身,龙王让人拿来一个杯子,化身一条小龙在杯中水里,王九思不信,龙王回答,我的真身害怕吓到你,还是不见的好。王九思不依,于是两人约好某天在涝河的桥头见面,到了约定的那一天,龙王从桥的十个桥洞从北向南盘绕过去,河上雾很大,王九思不见龙王影子,只看见桥头一个硕大的龙头朝他喷着雾气,王九思当场吓死。后人在涝河桥上刻了条石龙,龙头向南,龙尾向北,分别伸出米余。
  你们看到的门上的匾额就是我太爷爷王定邦写的“勤耕苦读”四个字。我太爷爷王定邦,是清同治九年武状元,官至营千总。听家里的老人讲,我太爷爷一身好武艺,骑术非常好,每天早上去涝河边练功,我们家房子底下的石头,都是我太爷爷两个胳膊从涝河边夹回来的。听我家老人传讲,我太爷爷当年考武状元,考试的项目是骑马,每个参加考试的人都骑一匹快马,在赛场的中途横着拉一根铁丝,高度刚刚勒在马脖子的位置,飞马过去,要眼疾手快力气大,飞快地撑起铁丝,马和人都从铁丝下面穿过,第一个到达终点的,就是胜出者。这需要一定的技巧,如果稍有差池,会连人带马摔下来。他写这块额匾,据听说,是一些文人同僚笑话他没文化,他一怒之下,写了这四个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版权所有  陕ICP备11003684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网站营业执照公示】

平平安安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4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