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焦万利同志《诗吟天地》第四集的出版,是上林苑诗联学会诗词创作上的又一丰硕成果,是户县文化建设的又一喜讯。焦万利同志自2002年创建上林苑诗联学会之后,身肩会长重任,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个人创作置于其后。即使这样,十多年间他仍孜孜不倦地写出了1600多首诗作。《诗吟天地》第四集所收录的600多首,就是从中精心遴选而来的。这种勤奋的创作精神、严谨的为文态度,令人敬佩。 解维汉、朱云涛和耿朝晖三位先生分别给这本书写了序言。解维汉先生的题目是“平和诗境见真情”,我很赞赏这个题目。因为这个题目的内涵与我对焦万利同志诗作的所见不谋而合。以我之见,所谓“平和”,既不是慷慨激昂,也不是委婉缠绵,而是从容不迫、清风徐徐,娓娓抒怀。与焦万利同志交往多年,深感他是一位质朴谦和、不骄不躁、为人低调的人民公仆。常言“诗如其人”,诗品当从人品看,信也!至于“真情”,这与人品也是息息相关的。焦万利诗作所涉及的家国情怀、山川草木、人间万象、友朋酬唱等等,无不渗透着赤子之诚的满腔真情。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人民公仆,他的诗作处处想到国家和人民,体现了一种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当他出行时路过山海关城楼,触景生情,抚今追昔,油然想到了国家安危:“远望城楼剑气寒,硝烟散尽海天连。千年垛口雄关在,战马岂能放南山”(《过山海关怀感》);当他在“八一”建军节看见军旗、听见高唱军歌时,不禁留恋当年在西藏服役的峥嵘岁月,即刻想到雪域高原为国戍边的边防战士:“五星闪耀倍牵魂,望见军旗格外亲。一阵歌声思绪远,犹闻雪域戍边人”;当他走进蔬菜市场,面对市民埋怨菜价飞涨的呼声,陷入两难之境,更多想到的还是菜农的疾苦:“新政倾斜离退工,轮番涨价却成风。市民常叹菜蔬贵,只怕低廉又损农”(《菜市见闻》);当太平峪夜晚山洪暴发,他夜不能眠,首先想到的是山区和下游民众的安危:“雷电轰鸣破夜天,山洪发怒踹平川。浪涛翻滚云空颤,心系苍生怎入眠”(《夜宿太平峪》)。最感人的莫过于2008年5月13日观看汶川大地震电视实况转播:当他从荧屏上看到残垣断壁的废墟之上,军旗猎猎,众多解放军官兵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不由突发幻想,恨不能使岁月的车轮倒转三十年,让自己重新穿上军装,与战友们同生死共患难、给命悬一线的灾区人民献上自己的一份忠诚:“注目荧屏夜未眠,人间友爱战旗鲜。星轮倒转三十载,重整戎装到阵前”(《观汶川大地震实况转播》)。这首诗洋溢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报国真情,一颗爱国爱民之心跃然纸上。从这些诗作中,我们依稀扑捉到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思想光芒,说明焦万利同志在继承中华传统文化遗产方面所受到的濡染和熏陶。 焦万利同志的诗作题材广泛,艺术触角伸展到现实生活的不同领域。大到西安事变回眸、青藏铁路通车、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小到护城河边散步、老妻放风筝、陪小孙女赏油菜花,这些题材到了他的笔下都是真情涌动,莫不迸发出诗的璀璨火花。 由于时间和精力所限,以上我所列举的这些诗作仅仅局限于《诗吟天地》第四集中的七言绝句。七言绝句在焦万利同志的诗作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说明作者热衷于用这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绝句在一定程度上最能体现格律诗的特点。诗是最凝练、最形象的语言,而绝句则是这类语言的高峰之一。它以最经济的手段表现完美的意境、真挚的情感或深刻的哲理,要写好绝句并不容易。能把绝句写好,就为写好律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焦万利同志对绝句、尤其是七言绝句的写作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的构思精巧自然,语言光昌流利,读起来朗朗上口,品起来韵味绵长,这是他长期磨练的结果。还应该特别提及的是,他作为学会会长,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响应中华诗词学会的倡导,坚持采用新声新韵(即普通话声韵)写作,给广大会员、尤其是青少年朋友做出了榜样。时代在前进,语言在发展,今人不可能再用古人的声韵说话,诗词的声韵必然要变革,这是谁也阻挡不住的。焦万利同志的努力,意义深远,功不可没。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指出:“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没有优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热闹、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焦万利同志的诗词创作,立足现实生活,以人民为中心,传输正能量,方向是正确的,成绩是可喜的。但就其总体而言,他在对题材内涵的挖掘上还存在着深入不够的现象;在对意境的营造上还存在着联想力不足、缺乏奇思妙想的情况。当然,这些都是更高层次的要求,相信随着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总是会有所突破的。 祝愿焦万利同志再出佳作,取得更加理想的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