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户县网站新闻!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
户县本土 便民 公益 互助  XHUME.CC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7238|回复: 4

[游逛名胜] 沣河 《诗经》开篇的诞生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4 10:4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本帖最后由 相约移动 于 2016-3-4 11:03 编辑

1.png         
      沣河,位于西安市以西15公里处,发源于秦岭终南山的沣峪,与祥峪河、高冠河、太平河汇集而成,由长安境内向北流至咸阳境内汇入渭河,全长82公里,是著名的“八水绕长安”之一。据《诗经·文王有声》载:“沣水东注,维禹之绩。”可见是大禹疏导治理的结果。西周时的丰京、镐京就分别建立在沣河中游的西岸和东岸;秦咸阳城和汉长安城就建立在沣河与渭河的交汇处;汉、唐时的昆明池虽是引洨水注入而成,但调节水量的溢洪道却西入沣河。几千年来,沣河以其清澈的水源,滋养着沿岸的人们,以其秀丽的景色成为皇家囿苑和城郊游园,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吟诗赋词提笔作画,而实际上我国最古老的诗集《诗经》的开篇就诞生在这里。

2.png

      沣河文化的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期
      我们常常用长江和黄河来比喻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没有多少人会特别关注这条渭河的支流,而实际上沣河在远古时代就是中华民族人类的发祥地之一。据史料显示,在沣河流域发现有多处原始社会的遗址。在长安区五星乡的蝎子岭,发现有距今五六千年的原始社会遗址,考古界称作五楼遗址,还有中丰店、西南、新旺村、大原村、张家坡、马王村、客省庄遗址。特别是在沣西的客省庄曾考古发掘出有斧、锛、铲、锄、镰、刀、凿、矛、镞等原始石器,还有锥、针、骨铲、鱼钩等骨器用具,另有灰、黄、红、黑的陶器生活用品,另外还发掘出原始部落的地窖、灶炕、壁炉等遗址,含仰韶、龙山、西周、战国遗存,为我国境内的“陕西龙山文化”,曾被命名为“客省庄二期文化”。据《西安通览》记:“客省庄遗址是典型的父系氏族公社村落,始建于4000多年以前。”沿沣河岸边的五楼、客省庄、中丰店、灵台、灵沼、西南等遗址有38处之多。可见从新石器时期至西周、战国、秦、汉、唐以来,沣河流域就是我们先民们繁衍生息的地方。

3.png

        据《诗经·文王有声》载:“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于崇,作邑于丰”及“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维龟正之,武王成之。”说明文王讨伐崇国成功后,建国都于沣河西岸的丰京。而武王因地理上的原因,考卜重建新国都城于沣河东岸的镐京。丰镐都城隔河相距25里,一边是社稷祖庙,一边是行政中心,成为我国最早的“双子城”。据《三辅黄图校证》中述:“昔文王作邑于丰,即丰水旁也。”这里的“丰水”就是现在的“沣水”。而今,沣河西岸的平等寺之地,就是三千多年以前的西周文王灵台遗址。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前,沣河梁家桥东岸埝边桑柳泛绿,翠竹青青,西岸埝边芦苇荡葱郁浓密,鸟语花香;蜿蜒的沣河大堰堤边,白杨树遮天蔽日;沣河白沙泛洲,河水清澈见底,缓缓流淌,河里游鱼跃动,河面鱼鹰旋绕;常见沿岸妇女梳饰洗衣,旁边孩童或在沙滩玩耍,或去水中摸鱼捉虾;河湾较深水域,成年者游泳洗澡,戏水渲闹;古梁家桥似长虹卧波,贯通东西;蓝天白云,南山清晰,宛若画屏,犹如仙境。在《诗经·秦风·终南》中云:“终南何有?有条有梅。”可知远古时期的南山一带是有梅树的。足见三千多年以前的气候条件堪比而今的江南。那么,沣水岸边一定是一处十分美丽的地方。不难看出西周王朝选在沣河两岸建立丰镐都城的原因所在。

4.png

       为了进一步了解沣河文化的历史,笔者专程拜访了年近80岁的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研究生导师马正林先生。马老先生曾刊发论文近百篇,著作23部。他曾多次随考古队对沣河沿岸古遗址进行考查研究。其中《丰镐-长安-西安》一书(陕西人民出版社1978年),对沣河的历史地理研究透彻。他在《正林行集》里就《汉长安城兴起以前西安地区的自然环境》中述:“在西周以前,据说当年的平均温度要高于现在2℃左右,一月的温度大约比现在高3℃-5℃。虽然后来有摆动,但摆动范围仅为1℃-2℃。既然西安地区这种温暖湿润的气候持续的时间十分长久,那么草木生长茂盛,植物被覆良好应该是没有疑问的。”他告诉笔者:“沣河流域是我国古文化重要的分布之一,应该说沣河就是中华民族的根,这个根就在沣河两岸。”他从时间年段、地理位置和民族文化层面上分析:“《诗经》中的《灵台》、《文王有声》、《蒹葭》、《白华》、《终南》等著名篇章都采集于丰镐京畿之地附近,而《诗经》中的开篇之作《关雎》采集于京畿地带的灵囿是很自然的事情。”
    《诗经》开篇的诗意释译
    《诗经》为周代诗集,产生于西周中早期,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共305篇,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集。据宋代史学家郑樵释:“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其中“风”称为十五国风,是最普通的民间歌谣。而开篇《关雎》出自《诗经·国风·周南》序列之首,演绎出天地造物的青年男女情窦初开,由异性相吸发展为倾慕思念和喜悦追求的过程。
       其《关雎》诗篇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5.png

      《关雎》诗歌的整体释义:雎鸠水鸟在河中的沙洲上鸣叫着嬉戏玩耍。一位身材优美勤劳善良的好姑娘,是好男人的佳配偶,该与君子结双成对。河边浅浅的水面生长着茂盛的参差不齐的荇菜,在姑娘的身边随水流左右不停地摆动着。这么勤劳善良美丽的好姑娘,白天黑夜都让人想念她。这么好的姑娘,追求不到她,就连睡觉做梦都想着这件事。自己常常会一个人悠悠思念细细地回味,真叫人翻来覆去难以入眠,朝思暮想。参差不齐的荇菜,姑娘在水面左右不停地采摘着。为了讨得好姑娘的欢心,他弹奏起琴瑟乐器向她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参差不齐的荇菜在姑娘的旁边,姑娘在河面上不停地采摘着。为了进一步想讨得这位好姑娘的欢心,他取来钟鼓乐器,用敲钟击鼓的方式来取悦她的芳心。
        据国学大师汤一介、北大教授李中华、王守常倾情推荐的由李颜垒先生著的散文集《最美不过诗经》一书,在描述《周南·关雎》的诗歌中讲:“《诗经》以这首以爱情为名的《关雎》作为开篇,不得不让我们承认爱情在生命中处于重要地位。细读下来,这首诗歌无疑在讲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浓烈追求。”昭示出爱情纯洁的种子悄然埋下,轰轰烈烈的男欢女爱将人类生命推向新的启源。
  沣河是《关雎》的诞生地

6.png

      

《诗经》是公认的我国最早的诗集,《周南·关雎》作为其首篇,以其普通歌谣的形式,展现世间男女敏感的话题,被皇室和民间、古人和今人所推崇传颂。两千多年来,历代文人学者根据字意注释,判断其发生之地,只因缺乏充分证据,说词牵强,难以使人信服,颇引争议。马正林老教授从历史、地理、考古的角度说:“历史是一个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我们不能用现在的气候条件、地貌形状、生态环境及人为改变来完全说三千多年以前就是现在的这个样子。”笔者以为,否则,无异于现代人上演古装戏。
       曾经有些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过“沣河就是《关雎》诗歌的诞生地”,也有不少文史作者在其文中描述沣河时写过“沣河曾经是《关雎》的产生地”这么一句,认为是很自然和平常的事情就一笔带过去了。笔者生于沣河岸边,长于沣河岸边,根据沣河的地貌特点和历史景观分析,认为沣河就是古老的《诗经》里《关雎》这首歌谣的诞生地。很有必要尽快地恢复和还原其历史文化的本来面目,以免误研误判误传而遗失。

7.png

         

首先从《诗经》采集的时间和地理上分析,《诗经》被普遍认为是由周代史官所采集收编的,距今有着3500年的历史。这个时间正好是周文王伐商灭崇在沣河西岸建立丰京都城,周武王又在沣河东岸建立镐京的时间段。两座周城以沣河之隔,相距25里。周武王姬发和周公姬旦常率大臣从镐京步行至丰京宗庙祭祀先祖,决策重大事件。一直以来,沣河上有“三滩三店”的传说,三滩即为梁家滩、河头滩、韩麻滩。三店即三个大的码头渡口,分别是南丰店、中丰店、北丰店,古称“沣水之要津”。而今,位于沣河西岸的周文王灵台“平等寺”以南两里地的户县秦渡镇,就是古时贯通东西的一个码头渡口,长期以来被人们叫做秦渡津而流传至今。
       周代的灵囿横跨沣河中游,当地人熟知的户县秦镇花园头村传为西周灵囿中的花园头,长安区斗门镇花园村为西周灵囿中的花园尾。而沣河中游的秦渡镇至客省庄的10公里地带,正是丰镐京城京畿近郊灵囿70平方里的范围。由此推测西周时的史官在京畿之地和近郊囿苑沣河地段进行民间歌谣首篇的采集是很正常的事情。
       在《诗经.灵台》中有文王在灵沼、灵囿与民同乐,百姓可以自由鱼猎之诗句,说明普通百姓在这里生活是自由快乐的。两千多年以来,也有许多文人骚客认为《关雎》歌颂的是后妃之德,即君王或皇室贵族,不是说就没有道理。因为异性相吸的男女爱情,不仅仅只是普通百姓的专属,君王或皇室贵族就不食人间烟火,何况在当时的奴隶社会,相对琴瑟、钟鼓之类的器物应该是君王或皇室贵族常常使用表达情感的礼乐。诗中讲述的能取来进行弹奏或敲击,应非临近的京畿之地的君王或皇室贵族莫数。而今,闻名于世的沣西西周车马坑就发掘于沣河西岸的马王镇张家坡,在沣河西岸的马王村、新旺村、大原村及户县等地就曾多次出土过西周时期的鼎、钟及生产生活用品,在新旺村就曾出土过井叔钟和礼乐扁钟。
       沣西丰镐车马坑管理所的陈晓峰所长告诉我:“当地出土的这些西周扁钟,对研究西周历史文化具有很高的价值,而今就陈列在西安博物院中。”在《诗经·灵台》中亦有“於论鼓钟,於乐辟雍”。可见这里曾是西周时人口密集的生息之地和常有贵族在这里使用礼乐的地方。而《关雎》中所讲述的琴瑟和钟鼓的乐器,不可能是普通奴隶能够日常使用或拿到荒芜偏远的地方用以求爱抒情的。
       我们不妨用《关雎》歌谣中的字句采用解释法和排除法来分析。首先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雎鸠水鸟在嬉戏鸣叫着,是在河中沙洲上的苇丛里。三千多年以前,沣河岸边的灵沼一带地下涌泉,水草茂盛,丛林遍野,古木参天,沼池湖泊,星罗棋布。沣河碧波荡漾,岸边芦苇丛林郁郁葱葱,各种飞禽竞相搭巢筑窝。在灵沼就有一个村落因古时常有白鹤在空中来回飞旋而取名叫回鹤庄。在《诗经·灵台》中亦有“麀鹿濯濯,白鸟翯翯”之句。结合这里常见的野鸡、鱼鹰、鸳鸯、黄鹂、斑鸠、白鹤、燕子等鸟类。诗中所讲的“关关雎鸠”的“关关”是一种水边苇丛中鸟的叫声,跟沣河岸边芦苇丛中的鸟十分相似,当地人依其叫声“呱呱、呱呱”的声韵,而称之为“苇呱呱”。当地人都以“苇呱呱”和“呱呱啼”而称这种鸟。这是沣河岸边的人们自古以来对河道边芦苇丛中水鸟特有的叫法。记得小时候我还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沣河岸边的芦苇丛中搜寻过“苇呱呱”蛋呢。陕西民俗方言资深研究专家,省社会科学院的孙立新先生告诉笔者:“沣河苇丛边方言‘呱呱’的鸟声,就是《关雎》诗中‘关关’的叫法,‘苇呱呱’实际上就是这种雎鸠的鸟。”可见诗中描述的雎鸠鸟类和沣河沿岸芦苇丛中常见的鸟是极其吻合的。
     “在河之洲”的“河”,泛指北方流域。通常人们一提到河,往往首先会想到奔腾不息的黄河,而忽略了小一点的河流。当然黄河是我国最大的河流,被称之为“母亲河”。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的北麓,流经黄土高原地带,带有黄土高原的泥沙,所以称做黄河。试想,《关雎》诗中所描述的姑娘在奔腾的黄河中上游水中采摘荇菜,似乎不太可能。不单说河里有无荇菜,即便有,一位姑娘下到水里进行采摘,是冒着生命危险的呀!
      “洲”,指水中陆地。沣河自南向北入渭。相传“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沣河河床经过水流冲涮后多处积沙成丘。有的沙滩成为洲地,沣河多处就有这样的沙滩洲地,大的有数千亩面积,如沣河上闻名的三滩:梁家滩、河头滩和韩麻滩。最著名的要数沣河西岸梁家桥南的梁家滩,曾是清代康熙年间江南通省提督梁化凤,当地人称作“梁总督”的放马滩。河洲滩地约有数千亩之多,且内陆多处有湖泊,光洲地湖泊面积就有近千亩之多,是为一景。可见《关雎》诗中的“河洲”同沣河的地理环境是一致的。
       诗中的“参差荇菜”之句,指根茎长短不齐的水中植物。宋朱熹在《诗经集传》中注曰:“根生水底,茎如钗股,上青下白,叶紫赤,圆径寸余,浮在水面。”另有南北朝时北齐文学家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述:“今荇菜是水有之,黄花似莼。”即凡有水的地方都有荇菜,开着黄花,很像是同样的一种可食的叫做“莼”的水中植物。在《诗经·鲁颂·泮水》中还提到“采芹”、“采藻”、“采茆”是为祭祀准备。据说“荇、芹、藻、茆(莼)、”均为可食用的水菜。据古汉语字典释意“茆”字为莼菜,另含茅草之意,莼即为“水葵”莼菜。而“芹”应为沣河上有的“水芹菜”,茎叶可做菜食,亦可入药。据传我国远古时的周代把这些水中野生菜斋视为圣洁之物,用来制成菜羹,做为祭祀佳品。而今,在当地还延续着吃菜羹、菜疙瘩、菜饼馍、麦饭的习俗,特别是在死了人以后还要做麦饭(用菜和五谷之物),用做倒头饭或送埋饭,以祭祀亡灵。


8.png

       而今,在沣河水中就有“水芹菜”等植物,另有一种叫做“芑”的植物,也是一种常被采摘的野菜。在《诗经·文王有声》中有“沣水有芑,武王岂不仕”的诗句。唐时孔颖达疏为:“沣水是无情之物,犹以润泽而生菜为己事,况武王岂不以功业为事乎。言实以功业为事,恩德泽及后人。”民国年间,由魏炳文先生捐资主持重修的沣河梁家桥贯通后,当地乡间所立碑石中有“蛼腰月新,沣水有芑,普渡长春”之句。这里的“芑”字,不光叙述周时就有的菜品,还蕴含着周之故地上遗留下来的周风。可见《诗经》中的荇菜、芑菜等,不光是可食的菜品,还是西周时诗歌中借题发挥常用的道具,寓意深长。而今,在曾经丰、镐都城的故地,沣河两岸的人们常爱以邑人而自居,以曾经是西周丰、镐京城的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诗经·蒹葭》中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讲的就是在沣河边发生的爱情故事。一直以来在沣河两岸,当地民间流传着“沣河两岸的好苇子,大吉大羊的好女子”的歌谣,说明沣河芦苇茂盛景色宜人,而岸边大吉村和大羊村的女性美貌贤淑闻名乡里。用沣河景色同当地美女相提并论,可以说是当地代代相传的两大特色。


9.png

        往事越千年。而今,在沣河两岸的民间,每逢婚丧大事、节日庆典,都会采用乐队演奏乐器和敲锣打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延续着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礼乐。在许多道观、祠堂、庙院,都会修建钟楼和鼓楼,以示迎宾礼节。既便没有条件的公共场所也用钟、鼓亭阁对应相衬。可以看出周人所流传下来的礼乐迎宾之道。
      笔者以为,三千多年以前的西周用简单通俗的句子以歌谣的形式来作为《诗经》的开篇是不足为奇的。因为任何事物的出现,都会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即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就像我们的先民从在石头、骨片上筒单地刻字作上记号,发展成为后来在牛皮、竹简、布帛上达情抒意,再到用粗麻纸、黄表纸、宣纸、白细纸上挥毫泼墨,抒发情感,我们今天已经发展到使用上了电脑。从最筒单的记号表达到使用文言文体,从文言文体到我们今天的白话文,不能不说都是一种进步。
       如今在沣河两岸,人们对事物情感的表达形式和表现方法已经不再是普通的歌谣,取而代之的是唐诗宋词、汉调、秦腔、眉户、阿公腔、陕西老腔、关中道情及抒情歌曲等多种表达形式和表现方法,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生活。万事开头难,在这里我们应该感谢《诗经》,感谢《关睢》这一开篇之作,文学创作一路走来,形成了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传统文化。


10.png

       而今,一个以沣河纽带为中心的环境治理将改善沣河沿岸的生态质量。周之邑人的后裔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这条古老的河边重新奏响琴瑟和钟鼓续写着新的诗篇。      
        


发表于 2016-3-5 10:47:16 | 显示全部楼层
秦镇的那条河是不是叫沣河。
发表于 2016-3-14 22:03: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沣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5 17: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6 17:3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详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版权所有  陕ICP备11003684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网站营业执照公示】

平平安安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4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