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户县网站新闻!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
户县本土 便民 公益 互助  XHUME.CC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5379|回复: 0

[上林苑诗词楹联学会] 焦万利先生七绝风格初探--户县四中 赵武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5 21:2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乙未冬月,乍寒还暖。诗画之乡,雅韵扑鼻。凭窗而立,霞染书斋。此时,手捧焦万利先生所赠《诗吟天地》第四集,仿佛初入宝山,目不暇接,真可谓“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我完全沉浸在《诗吟天地》所营造的诗情画意之中。观其诗作,律绝兼擅。只因鄙人对其绝句情有独钟,故管中窥豹,试作初探,愿与各位诗朋联友分享之。
总观焦万利先生绝句风格,我斗胆从四个方面加以概括与阐释,那就是:情真、意新、味厚、格高。
    一、情真。情乃诗之根。诗之感人者莫过于情。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当是他特有的生活阅历,我手写我诗,我诗表我心,将自己的酸甜苦辣融入其中,尽情表现出来。惟其如此,才是真感情,真境界,真诗人。焦先生正是这样一位可敬可佩的诗人。
众所周知,焦先生出身农家,既有军旅生涯的艰苦磨砺,又有清廉为政的坚守历练,以及对弘扬中华传统诗词楹联文化孜孜追求的满腔热情和悉心实践。这些独特的经历,使他形成了正直刚毅,重德崇善,为人谦逊,治学严谨等优良品质。他的家国情怀、人生情感、风雅情趣,在他的绝句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诗作紧紧围绕时代主旋律,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读者传达的是锐意进取,积极向上,追求高雅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作为一名从行政上退休而不褪色的领导干部,诗人一直关注着时代的变革、社会的发展、民生的改善,并以不同视角反映这一题材。“农家美梦稻粮丰,机械欢歌任纵横。国税而今皆免去,街谈巷议话民情。”(《夏收感怀》2007年5月30日)一诗通过夏收这一侧面,反映了人民群众爱国爱党的主题,情真意浓。诗的前两句以“稻粮丰”“机械欢歌”的夏收景象,表现了“农家美梦”。第三句联想到“国税而今皆免去”的事实,使农家没想到的又一美梦变成现实,进而发出“街谈巷议话民情”的无比喜悦。面对“稻粮丰”且“国税免”的美梦,机械尚且“欢歌”,农家人又怎能不欢欣鼓舞,喜出望外呢?自古以来,种地纳粮,天经地义。旧社会常常出现叶圣陶笔下《多收了三五斗》中所描写的丰收成灾的景象,使人感到希望破灭的悲凉。就在改革开放之前,粮食丰收了还要喜交爱国粮。唯独在改革开放之后的当今,“稻粮丰”而“国税免”且给农民加补贴。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怎能不引起人们的“街谈巷议”呢?而这“街谈巷议”的主题莫过于对共产党富民政策的赞扬,对社会巨大变化、时代飞速发展所产生的无限感慨。这正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心声,即最大的“民情”。全诗景中含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使人在诗人所描绘的深情画面里受到感染。
   《漫步街头》一诗则是通过“话乔迁”这一侧面来表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尤其是随着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为标志性发展变化这一主题,以小见大,平中见奇,道出了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感悟,给人留下回味。“寒冬暖暖奏和弦,五彩缤纷楼宇间。万籁碧霄说远近,踏歌携侣话乔迁。”诗中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美丽和谐的城市街头景象。在寒风围绕的隆冬,漫步在大街上的人们(包括诗人)却怀着“暖暖”的心情,观赏大街两旁耸立的楼群所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景象,“万籁碧霄”仿佛在谈论着人间的各种变化,而“踏歌携侣”的漫步者,则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发出“乔迁”的喜悦与幸福之情,这二者的和谐统一,不正是人与自然最美好的“和弦”吗?这首诗的高妙之处就在于作者为“话乔迁”所设置的典型环境不是阳春,不是炎夏,也不是凉秋,而是“寒冬”,这与人们“暖暖”的心情形成极大的反差。正由于乔迁之喜引出的浓浓暖意,才使人们在“寒冬”之际感觉不到丝丝寒意。诗中“寒冬”与“暖暖”、“ 说远近”与“话乔迁”形成了一反一正两组对比,形象鲜明;一虚一实、相得益彰,增强了诗的张力。
门前高悬比赛台,飞镖射向靶心来。喜奏体坛颁奖曲,小孙为我挂金牌。”《爷孙乐》这首极富生活情趣的小诗,用白描手法轻松愉快的勾勒出一幅爷孙俩玩飞镖比赛的生活画面。全诗围绕一个“乐”字用极其省简的笔墨描述了事件的经过和结果。没有议论,也没有抒情,但诗中要表现的“乐”情,全在这生动有趣的素描画里。清新明快的语言,轻松自然的节奏,形成浑然天成、妙趣横生的艺术境界。让人读后忍俊不止。其感人的艺术魅力全在一个“真”字上。
浓浓的乡情在《洪洞县大槐树祭祖》一诗中表现得情真意切。“树高千丈不忘根,拜祖常怀济世心。五味遍尝风雨历,乡情自古总牵魂。”作者从“祭祖”这一看似平常的事件中挖掘出深情厚意,并以“五味遍尝风雨历”的人生经验告诫人们,特别是青年人要有感恩之心、济世之怀,不能忘记历史,不能丢掉传统。因为总是牵动你灵魂的“乡情”,那是我们民族的根。在作者心目中,“乡情”是剪不断,理还乱,最摄神动魄的人间真情。
诗集中还有不少表现亲情友情的好诗句,如《回军营》中的“老楼依旧叠思絮,谁解军营不了情”;《题五岁孙女筱萱(琛涵)祝爷爷生日快乐蛋糕画》)中的“五彩蛋糕精细绘,香甜莫过至亲情”;《读报有感》中的“一瓣心香无价爱,春风化雨笑声声”;《除夕》中的“良宵守岁无长夜,束束烟花年味浓。”等都是饱含真情的佳句。
情真是一首好诗的基础和关键因素。诗以情动人,即是要通过对人、事、物、景具体形象的描绘,营造触动情感的意境。只有这样的诗,才能算得上感人的好诗。读焦先生的诗作每每被他的真情所打动。
     二、 意新。诗家言:作诗要“三避”,即避古人,避今人,避自己。这“三避”讲的就是诗贵意新。在焦先生的诗集中,用新语言、新题材表现新意境的诗比比皆是。如“屏前端坐有清风,平等交流兴趣增。遍览五洲人与事,倾听万众喜忧声。”这首《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一诗,在选材上就很新颖。一般人觉得这样的大题材难写,不敢涉足。作者却用以小见大的笔法和白描的手法,概括描绘了总书记视察×××的情景,表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深入基层,了解民情,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平等交流”、倾听“喜忧声”的思想境界。“清风”一词在诗中含蓄隽永,富有韵味。
      再如《与友人论从政感言》一诗:“谁说官场做人难,心底无私业贵专。自古清廉无富贵,政声更借万民传。”这首诗与其说是从政感言,不如说是诗人发自肺腑的从政宣言。作者以自己清廉为政的恪守践行,告诫当今官员,只要你“心底无私”,业务精专,官场做人有何难。这既是作者的为官之道,又是经验之谈。“自古清廉无富贵,政声更借万民传。”这是作者20余年从政经历的独特感受。回顾千年历史,大凡清官哪一个是家财万贯呢?为官者政声的好坏不在于自我标榜,而在于百姓的评价之中,正所谓“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质,不正是万民口碑所传颂的清官形象吗?这首诗平白如话,却感情真挚,生动感人,有极强的冲击力。在当今官员中,能发出如此铿锵有力的感言是何等新锐。
桂花香漫感清风,一代人杰终复生。斩鬼擒妖危难挽,从来正史镌英名《闻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华国锋送别》一诗,选材和表现角度独特,道人之未道,足见诗人的胆识。这首诗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公正评价了一个“受任于动乱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在历史转折时期力挽狂澜的领袖和掌舵人。曾几何时,这位杰出人物似乎被淡忘,但历史是公正的。在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的“桂花香漫”之际,人们又感到一股“清风”,那就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华国锋送别”,表明“一代人杰终复生”。从来正史是不会遗忘“斩鬼擒妖”挽救党和国家于危难的英明领袖的,他的英名将永载史册。
   (《长恨歌 》碑刻观后)一诗写道:“海誓山盟又若何,马嵬坡上起风波。遥遥荒冢无人顾,谁信乐天长恨歌。”这首诗紧扣“长恨歌”碑刻内容,先写唐明皇与杨贵妃“海誓山盟”的爱情,接着写“马嵬风波”,再笔锋一转,写“遥遥荒冢无人顾”悲凉境况。千百年来,“海誓山盟”成为青年男女表达爱情的信条,殊不知这一信条连封建帝王都不能做到,何况一般平民呢?故作者一反乐天《长恨歌》中“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诗意,发出“谁信乐天长恨歌”的感叹。全诗形成环形结构,以问句起头,又以问句作结,感情充沛,爱憎分明,传达出诗人的真知灼见,颇为新奇,不失为绝句中的佳品。
   《早餐》一诗:“开文火煮元宵,水面翻旋任尔漂,方晓美食别有趣,沉浮无谓自逍遥。”这是一首难得的咏物寄怀诗。一二句用白描手法描绘了人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煮元宵”之事,“扭开文火”在水面翻旋的元宵任你如何煮,却总是任意飘荡。可贵的是诗人从中悟出“美食别趣”:“沉浮无谓自逍遥。”作者从平常的生活之理引申出人生哲理,这是作者入微体察生活情趣和人生智慧的体现。其深刻的蕴含,发人深思。
    意新是诗歌生命力的体现。焦先生一直追求通过新语言、新题材表现新意境。在这方面他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也为诗坛增添了光彩。
    三、味厚。诗贵曲,意在象外,含蓄隽永,言有尽而意无穷,跌宕不平,方见味厚。
“。街前围坐众喧,车马兵卒楚汉间。进退攻守皆有道,纷繁世事戒空谈”《棋趣》这首诗从街头观下棋中挖掘出新意。诗的前两句描述下棋情景,徐徐道来,意在蓄势。第三句承上启下,转得自然巧妙,结句翻出“纷繁世事戒空谈”的独到见解。“观棋不语真君子”,人在事外,不知其内,倘以己之见而高谈阔论,未必有其实际意义。在现实生活中不是常有这样的人吗?
《登秦岭》:“秋叶凝丹映碧天,沟深壑险瀑布悬。登临纵目彤云处,横断神州唯此山。”这是一首描写秦岭风光的佳作。首句点明登临时间,描写秦岭秋景。“丹叶”与“碧天”,色彩鲜明,“凝”和“映”两个动词将秦岭明丽的秋景活脱脱展现出来。秋高气爽之时,登上秦岭高处,极目远眺,“沟深”“壑险”“瀑布悬”等特点一一显现出来,但诗人更加关注秦岭的整体形象:“横断神州”。一个“唯”字突出大秦岭作为中国大陆南北地理分界线的地理特点和作为华夏龙脉的历史特色,这些都是秦岭所独有的。作者正是抓住秦岭这一独有的景物特点抒情议论,读后令人回味。
一场大雨也能激发出诗人的万千情思。《昨夜逢大雨》一诗这样写道:“不见蝉鸣不见风,一方骤雨任西东。滴滴都是苍生泪,流向黄河浪不平。”这首诗前两句依然用白描手法,铺陈其事。首句写骤雨来临前的征兆,蝉不鸣,风不动,一切似乎都要止息。就在这顷刻之间一场大雨从东到西,铺天盖地,席卷而来。“骤”字表明雨之急、之猛,“任”字写出雨之狂放不羁,肆意横行,大有不可阻挡之气势。第三句,作者并没有顺着雨势写下去,而是笔锋轻轻一转,通过联想和想象,写这场大雨给人间带来的灾难及由此而产生的情感反应。“滴滴都是苍生泪,流向黄河浪不平”一语双关。犹言苍生之泪,就像黄河之水掀起层层巨浪,一路跌宕起伏,难以平静。全诗虚实结合,诗意升华,诗味加厚,议论精辟独到,言尽而意无穷,可谓妙绝!
山着碧翠换冬妆,听任春风偷绽芳。鸟语四时常入梦,心花染上百花香。”《春山》一诗以清新的笔调,浪漫的手法,描绘了一幅秀丽多姿的“春山”景象。春天来像一位美丽多姿的少女,脱去银装素裹的“冬妆”,换上了碧玉翠绿的新装。和煦的春风习习拂来,山上的花儿在不经意间,偷偷地绽放开来,吐着芳香;鸟儿欢快的鸣叫声是那么悦耳动听,荡气回肠,鸟语花香四时萦回在“山”的美梦中,诗人的“心花”也染上“百花”的香味,显然,诗人已被“春山”美丽的景象所陶醉。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全诗以拟人手法描绘了“春山”秀丽多姿的形象,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味在其内,情在其中,情味自然浓厚。
    再看两首描写瀑布的诗。《高冠瀑布》:“伫立危石感万千,雷鸣风吼滚深潭。诗仙何忍匆匆去,飞瀑长吟雪浪翻。”《黄果树瀑布》:“万顷银河白练悬,雷鸣狮吼自长天。临崖抛洒多壮志,竞彩连云不计年。”将这两首诗对比来欣赏,,我们就不难发现各自的妙处。“高冠瀑布”“伫立危石”之上,要“雷鸣风吼”般“滚下”深潭,这需要何等的勇气和胆量啊?难怪他在“危石”上感慨万千;而“黄果树瀑布”则像“万顷银河”自长天倒挂,因其高而阔气势更大,更宏伟壮观。是“雷鸣”又像是“狮吼”,二者各有其特点。两首诗的后半部分,在转接上又有不同。第一首,“诗仙何忍匆匆去,”宕开一笔,联想到诗仙李白,这似乎与高冠瀑布毫无关系,但结句“飞瀑长吟雪浪翻”,又回到瀑布上。一个“长吟”与李白便搭上关系了。试想,面对高冠瀑布如此美景,诗仙李白又怎能忍心“匆匆”离去呢?他的诗绪一定会像高冠瀑布一样浪花翻滚,表达的是深情。第二首“临崖抛洒多壮志,竞彩连云不计年。”黄果树瀑布像银河倒灌,“临崖抛洒”自然需要壮志豪情。这第三句仍是转笔,但没有第一首转得开,而结句的“竞彩连云”又紧紧呼应了一二句,“不计年”增加了历史厚重感,更有深意。同样写瀑布,均能抓住景物的特点,但蕴含的感情却不同,随景赋情,各有千秋。从结构上讲,两首诗起承转合,关联自如,尤其是转句起到了腾挪取势的作用,使全诗跌宕有致,富于韵味。
    味厚是诗词作品含蓄隽永,富有韵味的体现。这也是诗人创作成熟的标志之一。焦先生韵味浓厚的诗作,足以表明他的诗歌创作已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格高。所谓格高,即指诗的思想性和艺术表现力高度统一,意境气格高远,能引导读者进入一种高尚的境界。格调高雅,情在其中。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者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又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焦万利先生的诗无论写景、状物、叙事、抒怀皆有境界。
如表现爱国之情的《瞻仰毛泽东故居》一诗这样写道:“茅屋立命转乾坤,谁主沉浮九域春。情重民生超百代,山峰万仞铸国魂。”此诗以饱蘸深情的笔调,高度赞颂一代伟人毛泽东历经艰苦卓绝的斗争,创立人民共和国的丰功伟绩。“茅屋立命转乾坤”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毛泽东青年时代立志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第二句,引用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诗句使人浮想联翩。正是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和一批爱国志士“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决心扭转旧乾坤,改变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面貌,创立一个全新的 “九域春”即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超百代”高度评价人民领袖“重民生”的情怀。结句以“山峰万仞”的比喻和夸张手法形象地概括了毛泽东为建立新中国做出的巨大贡献。由“茅屋立命”的宏志到“谁主沉浮”的慨叹,再到“重民生”的实践,概括毛泽东一生的奋斗生涯。全诗呼应关合,思维缜密,形象生动。尤其是“转”“超”“铸”等动词的运用,增强了诗的表现力。这首诗,从深情描绘主人公形象、热情赞颂主人公伟大精神中自然折射出作者的情怀,即追随伟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情怀。这既是诗人个性光辉的闪耀,又是一切爱国人士的共性光辉的普照。这样的意境自然气格高远。
   《建军85周年抒怀》:“五星闪耀倍牵魂,望见军旗格外亲。一阵歌声思绪远,犹闻雪域守边人。”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对“五星”“军旗”的特殊感情,没有军旅生活经历的人是难以产生这样真切的情感冲动的。全诗凝聚了诗人独特的雪域守边情结。“牵魂”足见对军旅生活怀念之深。“倍”“格外”使这种情感更加深了一层。
   《咏龙窝酒》“甘泉点化蕴清香,谁酿春醪入窖藏。酒兴更添诗兴涌,东龙西凤美成双。”这首诗不但写出了龙窝酒的特点,更挖掘出龙窝酒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美成双”一语双关,寓意深厚,耐人寻味。
   《纪念诗人李强华逝世十周年》“春到西堤柳色新,一方诗树已成林。牧归又唱秦川调,终是文坛不朽魂。”这首诗以户县西河两岸特有的景色描写,运用比兴手法,赞颂一代杰出诗人李强华为户县乃至陕西诗坛作出的巨大贡献及其深远影响。“牧归又唱秦川调,终是文坛不朽魂。”这是高度评赞诗人李强华的绝唱。
     格调高雅既是诗词作品高境界的体现,也是诗人思想认识境界的体现。因此,要写出气格高雅的诗来,就必须不断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和艺术鉴赏力。要不断地向经典学习,向民间学习,在生活中汲取营养,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诗来。在这方面,焦万利先生以他的身体力行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范例。
综上所述,焦先生绝句所形成的“情真、意新、味厚、格高”等风格特点,是其个性品质和他所处时代背景相统一的结果,也是当代中华诗词优秀作品特点的又一体现。在阅读鉴赏焦先生诗作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首先被作者如痴如醉于中华诗词创作的热情和精神所感动,其次被他《诗吟天地》所营造的艺术氛围所感染。诗词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意人生是他生命的熠熠光辉。愿焦万利先生诗词艺术之树长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版权所有  陕ICP备11003684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网站营业执照公示】

平平安安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4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