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二零一三年七月初二凌晨,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从这一天开始,我要开车去贵州赤水,在仁(怀)赤(水)在建高速公路上开车拉民工装电缆。对于我来说,这是个极不平常的日子 ,因为母亲已年近八旬。圣人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从母亲倦怠的眼神看,老人家一夜未合眠,也难怪,儿行千里母担忧嘛!母亲什么时候起床的,我不知道,反正我起床的时候,母亲已为我煎好了鸡蛋,为我准备了路途上喝的水。还有针头线脑。最让我感动的是,母亲还还特意为我包了一块灶心土,说担心我到南方换水土。说灶心土泡水喝,有止泻功能,比止泻药管用。临行时,母亲特别叮嘱我,到达后马上回电话,活做完了马上回家。两个“马上”寄托了母亲殷殷的期望。揣着母亲的重托我出发了,走出村口时,我还从后视镜中看见母亲站在雨中抹眼泪。
尽管临行前,我告诉母亲,开车是不能接电话的,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开车。但出发才一个小时母亲就打来了电话,电话是坐在副驾上的同乡接的。内容是叮嘱我注意安全。以后像这样的电话,每隔一小时,母亲就打过来一次,有叮嘱我注意安全的,有询问我到了啥地方了。都是副驾上的同乡代我回答的。就这样,在母亲的关切声中,我行了十个小时。向晚 车子驶出了四川成都。一查地图,距贵州赤水还有将近一半的路程。为了让母亲能够放心睡眠,我编了个善良的谎言,我说我已经到了贵州,让母亲不要为我担心。然后继续赶路。心想,这下母亲该能放心入睡了,但据妻后来告诉我,那晚母亲就没有入睡,因为我临行时曾告诉母亲,路很远,得走两天的。母亲相信我正在半道上休息。所以没有给我打电话,怕影响我休息。次日,母亲的电话又继续响起,间隔不超过一小时。还是同乡接的,内容一律都是询问路上吃好了没?喝好了没?住好了没?还不忘安全警告。这样说吧,累计二十个小时的行程,母亲打了二十多个电话,可谓关怀一路。
到达赤水后 ,我第一时间告诉了母亲。说这边一切很好。说工期只有仨月,国庆节前后就能回家。因为我的任务是每天上、下午接送民工,拉运器材,在民工干活的时候,我还得时不时的给递个工具,所以每天都是很辛苦的。有时候遇到车有故障,还得加班加点修车。差不多隔一两天,还得接母亲打来的电话。内容都是有关我的生活情况,身体状况。有没有换水土,开始的几个礼拜,我都是这样有问必答,也顺便问问母亲的状况。但是渐渐发现,如果这样无节制的接打长途电话,会产生相当一笔费用。遂告诉母亲,以后电话可延长到一礼拜一次。其余时间可以把我的情况通过短信、QQ或微信的形式发送给家庭其他成员,然后代转母亲。这可难为了母亲,某天,如果得不到我的消息,母亲就要询问家庭的其他成员,据妻告诉我,母亲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询问我的情况,有时候半夜三更的,母亲还向她问我的情况,得不到我的情况,母亲就要失眠。终于有一天,妻告诉我,这办法行不通了,听不到我的声音,母亲每天会少言寡语、坐卧不宁。有时候为了验证妻传递的信息是否正确,母亲就给我儿子打电话,甚至给我妹妹等打电话,以正视听。想到这不是权宜之计,我索性办理了长途电话包月卡。每月交二十八元,包五百分钟国内长途。每两天,我跟母亲通一次话。听得出来,母亲是高兴的。还是妻告诉我,平时不喜欢看新闻的母亲,每天下午七点准时坐到电视机前,把声音放到很大。母亲关心的是贵州这一带的情况,尤其是贵阳的天气预报,有了这第一手材料后,下次跟我通话时,母亲就要告诉我防雨或防暑。其实母亲哪里知道,我所在的赤水一带靠近重庆,与贵阳的天气预报有很大出入。只是我多了母亲这份无微不至的关怀。听妻告诉我,母亲每天还有一件必做的事情,就是翻日历,每翻过一页,都要把这一页折起来 。很显然 ,母亲在算着我的归期。
好容易接近国庆节,据妻说,母亲那些天很高兴,也很精神,每天很早就起床,然后打扫屋子,然后烧开水。做完这一切,母亲就要等我的电话,看是不是今天就回来。这样一连好多天。有一天,当我告诉母亲,说工期要延迟到十一月底,母亲有些急躁了,不是说好了三个月吗,咋又要延长。但随即又安慰我,延长就延长吧,反正出门由事不由人。接下来就是叮嘱我的生活起居。新一轮的两地关怀就此拉开序幕。母亲每天继续翻着日历,算着我的归期。到了十一月底,母亲特别高兴,每天早早起来,翻日历,打扫屋子,烧开水,就像要迎接贵宾似的。甚至有一天,母亲还特别问我,当天能不能回来,如果能回来,就加上我的晚饭。然而事与愿违,某天当我再次告诉母亲,工期被推迟到年底时,母亲真有些不耐烦了。都咋搞的吗?一拖再拖,走的时候又没带冬装,天气一天天冷了,到换季的时候了。于是,在以后的电话中,母亲免不了督促我买棉衣,说无论如何不能冻着。母亲哪里知道南方比北方暖和得多。有好多次,母亲都提议把家里的棉衣通过邮局寄给我,我推说收不到而谢绝。
我启程回家的时候是十二月三十号。为了不让母亲担心我路途上的行车安全,我事先没有告诉母亲,但是妻说,母亲好像未卜先知,提前三天烘热了火炕(关中农村一种用蜂窝煤炉提供热源的炕)。虽然由于电热毯的普及,这些年火炕已成摆设。但火炕的最大好处是恒温,睡着解乏气。可见母亲的良苦用心。由于回家心切,我是昼夜兼程,于三十一日一大早回到家中。迎接我的是母亲烧的开水,沏的热茶,还有烘热了的火炕,一股暖流涌遍我的全身。联想到半年来母亲的关怀,我忽然想起了《母亲》这首歌。尤其第二段开头的两句歌词。你身在他乡中/有人在牵挂/你回到了家里边/有人沏热茶。想着想着,我哭了。是啊!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有妈在,就有千里万里的关怀,也就有温暖的家。
注:图为2013年4月30日,带母亲游西安市周至县水街时与母亲合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