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户县网站新闻!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
户县本土 便民 公益 互助  XHUME.CC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5064|回复: 0

[教育杂谈] 【实验中学】校刊《渼陂诗韵》第一期连载(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22 07:4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理解,不要漠视
●李 荣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那年我正读研究生。在那个寒冷的清晨,我象往常一样7点起床,就听见宿舍外面有一些声响,似乎是谁在读书,虽然心里有些疑惑,但我也没细想,接着就去洗漱。大约七点半左右我开了房门,无意中朝左一瞥,就见一个穿黑衣服的女孩蹲在过道的窗台上,我看见她时,她也回过头来看了我一眼,她戴着眼镜,一脸漠然。一瞬间有两个词在我心头闪现:跳楼?捡东西?我想大概是后者吧,应该说宁愿相信是后者,这样想着,心里也就觉得她与我无关。于是,我走开了。当然,最终我选择了回来,也把那个女孩子从生死的边缘拉了回来。
    今天我在这里重提这件事心里还有一丝后怕,因为,那天那个女孩是准备轻生的。所幸的是在漠视与重视的一念之间我选择了重视和聆听,至少表现出了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应有的善意。其实,在同样的情况下,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出善意的选择,只是有时候我们会有这样那样的顾虑——就在那个清晨有两个宿舍的同学都不同程度地听到了宿舍外面发生的事情,靠近那扇窗户的宿舍的同学后来和我一起开导那个女孩,她们先前显然听到了有人在楼道内说话、徘徊,窗户来来回回被开了几次以及从上面跳到地上的声音,但是,她们没有打开房门出来看一看。我无意责怪她们,因为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够完全用道德来衡量,只是我们都没能意识到善意是一种很大的力量,有时候它能够起死回生。当我们在内心种下善意的种子,你就不会漠视他人的存在,当你愿意用心感触周围的世界,你就有可能以行动、言语等各种各样的方式与他人交流,当交流能够进行,我们才有可能理解,理解为什么这个世界千姿百态。有时候我们很坚强,有时候很脆弱,我们不能保证每一次选择都适时、正确,但当善意成为一种习惯,通常所做的选择往往让我们少一些遗憾。
    仔细地品味“理解”这个词,会发现它与“知道”、“明白”不完全相同,差别在于情感的力量,它似乎总伴随着一种设身处地的关切之情,因此,理解是有情感前提的,那就是——不要漠视。要理解一个人、一件事、一种状态,意味着我们已经开始关注它,逐步与之交流,最后达到理解。理解涵盖的面非常的广,包容的人、事也非常多,其实细想一下,自古以来,它不正是我们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根基之一吗?当今的社会科技发达、欣欣向荣,光是一个互联网就可以使我们足不出户、网罗天下,正所谓“百度一下,你就知道”,可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观察能力是否就因此而比我们狩猎时代的祖先更强大呢?看一看那神奇的甲骨文字,品味一下“仰观于天,俯察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意境,我们也许会认为周围的世界越来越平淡无奇,所以我们也随之失去越来越多的快乐,但真正的原因难道不是源于我们的漠视吗?因为漠视,所以我们便不能或者无意去观察,因为不去观察,所以我们便不可能真正达到理解。原本,我们拥有非常多的工具使自身的视、听能力得以延伸,从而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世界,然而,我们中的很多人开始迷失在工具里,问题不在于工具而在于我们自身,在于很多时候我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了漠视。
    之所以将理解与漠视对立起来,是因为两者分别代表两种相互对抗的力量。《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它们的——漠视:冷淡地对待;不注意。理解:懂;了解。与漠视有关的,还有一个是漠然,指不关心不在意的样子。通过义项考究漠视与理解两者间的关联,我们发现它们都与心有关,古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所谓“心之官則思。”(《孟子·告子上》),“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于是心也成为思想、意念、感情的通称。当然,随着科技的发展,今天的人们已经知道思维的器官是大脑,但古已有之的观念依然主导着我们的日常语汇,我们还是会说一个人做事“用心”和“不用心”。因此,漠视不是看不见,而是看见了但是不上心、不在意,觉得与己无关;而理解的前提则是要上心、要在意,即使一下子发现不了其中的道理,也要用心琢磨,这样才有可能“懂;了解”。基于此,我们认为对于同一件事,选择漠视或者理解全在于个人的主观意愿,除了我们自己没有人可以代替我们的心作出决断。当想要理解的意愿战胜漠视的牵绊,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力量。在中华民族历史的天空中飘扬着无数的旗帜,上面镌刻着无数的名字:文天祥、范仲淹、毛泽东、董存瑞、海地维和警察和志虹与她的战友们、民警张宁海……,他们在小我与大义之间选择了大义,他们深深懂得自己的使命是以天下为重、以人民为重,所以他们不能置普通老百姓于不顾,即便因此而献出自己的生命。虽然,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人,但依然需要在理解与漠视之间做出选择:如果你是一位老师,对学生漠视会杀天才于无形;如果你是一个医生,对病人漠视会让他失去生命;如果你是政府的官员,对人民漠视会让社会动荡不安;如果你是一名士兵,对军令漠视会有造成种种不幸的可能……反之,如果我们选择了用心,即便个人的力量有限,这个世界也会因此而多了许多的人文关怀。其实,做到这一点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有时就只是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次伫足,甚至有了“将心比心”的一个念头,原本的牢骚、爆粗口、争斗也不会变成现实。
    前面都在说理解和漠视是两种对立的力量,选择哪一个全在于自己,但事实上有时候做出选择并不容易。虽然正常人(排除那些极端分子)都不会反对选择理解,然而真正实践起来却有各种各样的难度,这源于漠视的文化、心理、社会机制。
    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一些说法: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反映出我们的文化里有一种价值观念,自给自足的人生是理想的人生。这种思想潜存于我们的头脑中,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不信你回顾一下,在最初的人生启蒙中,我们是不是经常被长辈告诫“别多管闲事”。当自己为人父母,是不是也会有意无意地告诫自己的子女“别多管闲事”?既如此,对一些看似与己无关的人、事,我们按照自己文化里的生活哲学选择漠视似乎也无不妥。然而我们的先辈们还说过“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唇亡齿寒”、“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说明他们发现完全自给自足的人生是不可能实现的,人总是处于一定的关系之中,所以不能只关注自己的利益而漠视他人的状况。须知中国的先贤们在几千年前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可见他们并不是只顾自己而无视他人。我们的文化是多元的,需要每个人辩证地吸收其中的营养,但在你选择漠视的时候,文化并不是借口。
    动物有趋利避害的本能,这样才能生存繁衍,人是高级的动物,趋利避害本也无可厚非。但人不仅仅是动物,还是会思想的动物,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会创造文明的动物。有时候,我们选择漠视仅仅是因为害怕,害怕受到连累和伤害。如果没记错的话,当一只狮子追逐一群斑马的时候,一旦某只斑马被狮子咬伤,斑马群体就会放弃它任由狮子猎杀,其它的斑马由此获得逃命的机会。这就是自然法则。而人类社会更为复杂,因为人类会思考,我们的一个口号是“不放弃、不抛弃”。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漠视他人的生存权利,随意剥夺他人的生命,或者任由别人剥夺他人的生命,我们如何使自己不成为下一个被猎杀的对象?虽然会害怕,但我们依然要克服心中的恐惧不选择漠视,当大家都不选择冷漠,就会产生巨大的现实力量和心理力量,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最后要说的是社会,当今社会是一个“地球村”,行业分工越来越精细,我们日常生活中吃的、穿的、用的可能涉及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社会中的人谁也不能说我与他人无关。可以说,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厄尔尼诺”、“温室效应”让人类意识到我们只有一个家园,滥砍滥伐、浪费资源不只是一个国家、一个个体的事,这是关乎地球人未来的大事。因此,我们不能漠视他人的存在,我们有义务、有责任着眼于全局,因为我们都是连在一起的地球人。然而,当今社会也是一个充满挑战与竞争的社会,成为胜者是最自然的想法,可是不能以漠视他人的合法利益为前提。这一点我们感受很深,屡见不鲜的“有毒奶粉”、“人造鸡蛋”等等事件反映出一些人对他人生命最大的漠视,如果对这些事件报以漠视,我们终将自我毁灭。还好,当今社会也是一个法制社会,政府也在逐渐完善和加大监管力度。作为普通人,我们要有意识、有勇气在自身的合法权益被漠视的时候发出自己的声音。同时,我们也要管好自己,不要漠视他人。
    综观以上三个方面,我们看到有种种理由选择漠视,可能包括文化的、心理的和社会的,但同时,我们坚决相信这些理由都不能成为选择漠视的必然借口。只需换一个角度,我们会发现漠视他人同时也就是在漠视自己。
    有时候,我们觉得理解是针对他人,其实理解也同时指向自我,这意味着我们对自己应当有一个恰当的定位,我们与无数的人、动物、植物同处一个星球,每个个体都是其中的一员,一个个体看起来无关紧要,但无关紧要加起来就是至关重要,所以我们没有理由对任何一个个体漠视,置之不理。
每一个人的力量不同,视而不见是所有力量的天敌,之所以视而不见是因为我们内心漠然。我们看到了太多破坏性的力量,忘了自己原本就有最积极的力量,那就是理解的力量,这种力量从善意出发,经过内心的关注,产生交流,直至理解,同时那积极的影响就在这条通往理解的路上一点一点生发。
救人于危难不是每个人都能碰到的事,但做到理解他人并不难,很多时候只需要一种设身处地的关切,所付出的只是一个微笑、一声问候,然而世界却会因此而截然不同,理解也是一种凝聚力。
    用我的一首小诗作为本文的结语:你的嘴唇微笑的时候,有一粒种子开始萌芽;你的眼睛微笑的时候,有一条小溪开始流淌;你把你的微笑给我和这个世界,有一片森林盛开成大河两岸的花。
    理解万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版权所有  陕ICP备11003684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网站营业执照公示】

平平安安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4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