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户县网站新闻!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
户县本土 便民 公益 互助  XHUME.CC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15810|回复: 1

[画乡诗社] 麦熟时节(原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24 04:51: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本帖最后由 户县苦果 于 2018-5-24 15:02 编辑

        小时候,我家住秦岭深山。由于气候条件差,所以那时候的生产队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土豆等农作物。以小麦为例。小麦于上年的九月中旬播种,到当年的六月下旬收割,历时约九个月。由于受当时气候、环境等的制约,山里的小麦产量低,每家每户可用作口粮的小麦不够吃,根本管不到新麦上场。于是,从每年的六月初开始,生产队就进入夏收模式。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山里人开始备战三夏,一场紧张的农事从此拉开序幕。
        判断一块地里的小麦是否可以收割,成为这一时期的要务。担任此任务的人必须亲临现场,调查研究,然后给出具体收割时间。如果判断不准确,则危害巨大。要么导致小麦成熟度不够,影响产量;要么因为超出成熟度,贻误了收割的大好时机,导致因天雨造成的生芽、霉变,影响小麦质量。对于这类重大事件,生产队长不会轻易做出决策。有关讨论夏收事宜的会议会频繁召开。其中最重要的议题就是给出具体的收割时间表。会议一般在我们学校的教室里举行,利用的是晚上不上课的空挡。我是会议的旁听者。只见教室里黑压压坐满了人,忽明忽暗的煤油灯光,犹如每个人的内心活动。大家只有一个心愿,就是等着生产队长宣布,从哪天开始割麦。父亲是生产队长,进入六月份以来,父亲一门心思都是夏收的事。在做过简短的发言之后,父亲直奔主题。父亲的原话基本记不清楚了,但安排劳力到田块做具体调研的话,我记得清清楚楚。只听父亲说:“麦子熟没熟,不是我当队长的说了算,咱得派一个劳力实际去地里查看,去给咱问麦子,你熟了没,啥时候可以收割。”父亲的话引发一阵大笑。坐在旮旯里的一位大哥主动请缨:“队长,这事你就交给我,我保证完成任务。”父亲用怀疑的眼光瞅一眼后生:“你才吃了几年腊八粥,懂得个求,这么重要的事,你敢去做,还是好好跟长辈们学吧!指不定哪天这事会摊到你头上。”坐在会场最前排的王伯是生产队德高望重的长辈,每年担任调研任务的人选非他莫属。父亲朝王伯挥挥手:“王哥,你就捞点神,今年继续给咱看麦子去。”王伯站起来“嗯”一声算作表态发言。到此,会议结束。
       从开过会之后,王伯的身影,就频繁出现在各大田块。出于好奇,我跟踪王伯,观察了他查看麦田的全过程。只见他头戴草帽,手握镰刀,立在麦地边,一会儿远看,一会儿近观,一会儿又把鼻子贴近麦穗,还不时的把麦穗割下来放在掌心里揉搓。经过一系列观察,王伯裂开大嘴一路山歌的回家。回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来我家,跟我父亲汇报,说某块地某天可以搭镰收割了,某块地还需要等几天。记得王伯说得很具体。但这并不是看麦结束。以后的多天里,王伯依旧从事这项工作,毫不懈怠。直到有一天早上,我被王伯的山歌叫醒,只听到王伯和父亲两个人在院子里叽里咕噜说个没完,两个人好像都很激动。我趴在窗户上仔细听,这才听出了详情。原来,王伯是来跟父亲合计今天开始割麦的事。听到要割麦了,我也非常兴奋,我没有怠慢,连忙起了床,因为父亲说过,遇到生产队割麦的时候,如果正好赶上学校放假,不用督促,就跟随大人们割麦去。由于年龄小,我每年在这一时期的任务就是拾麦穗。
       在以后的好多年里,王伯一直担任看麦专家这一光荣使命。我也被一个问题长期困扰着,王伯凭什么判断麦熟的?每次当我问王伯的时候,王伯总是摆摆手,看上去一副神秘的样子。直到有一年夏天,我有幸被安排与王伯一起去看麦,这次,王伯算是给我传了真经。原来,王伯凭多年的经验,总结出来判断麦熟的四要素,就四个字:望闻揉搓。麦子熟了之后,整个麦秆和麦穗开始变黄,远远望去,整个麦田像罩了一片金毯子,但这只是熟的信号,还不能作为评判标准。有经验的老农还得具体走进麦田,完成第二道程序,用鼻子嗅。麦熟了时候,有一股麦香味儿,就像咱平时吃的馍馍或面条的味道,一般人不会轻易感觉到。至于揉麦,就是把麦穗割下来,放在掌心里揉,麦子熟了,麦衣很快被揉开裂,麦子没熟,麦衣紧裹麦粒。把手掌上的麦粒吹散,就可以完成第四道程序,就是搓麦粒。麦子熟了的时候,在手上搓的时候有一种涩涩的感觉。另外,仅不同田块而言,光照好的田块儿麦熟的早,通透性好的麦田,麦子也成熟快。在同一田块里,早上、午后和傍晚麦熟的情况不同。一般要在午后看。到此为止,王伯把他几十年的经验毫不保留的传授给了我。
       几十年后,我凭着在王伯那里学到的真经,判断着我们家的麦熟。每当这个时候,我会想起父亲和王伯他们那一代人,他们对粮食的爱惜,对集体事业的热衷。因为王伯看麦除了在上工时间,其余大都是尽义务,他从来没有向生产队伸手要一分工分,也没有任何怨言。


mmexport1527024864829.jpg
发表于 2018-5-24 11:50: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版权所有  陕ICP备11003684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网站营业执照公示】

平平安安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4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