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户县网站新闻!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
户县本土 便民 公益 互助  XHUME.CC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7083|回复: 3

[户县报导] 西安户县秦渡镇东花园村村史初稿[草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19 21:2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户县秦渡镇东花园村村志
   
     花园村位于户县东部秦户路以北一公里处,距秦渡镇户不足三公里.归秦渡镇管辖,与长安县接壤,东二公里处即周文王灵台.是周文王议亊观星之处.是户县历史最悠久的村落之一。相传在公元前十一世纪,3000多年前,周文王建都于丰,于此建一御花园规模甚大。史册记载,”文王之囿.方七十里”且文王灵台位于此二公里.灵沼位于北约五公里.此地为花园头,长安县斗门镇以北为花园尾(那时候秦户路以南就是原 始森林),渐渐地人们在此居住成村。明万历十九年(1591)前名为东花园头,民国二十二年(1933)前改名为刘花园头,亦名东花园头.草堂寺明万历十九年(1591)铁钟铸有”花园头”东花园头刘正道".[此人应为东花园头刘氏祖先捐银铸钟刻记],明未(户县志)团堡中有”安信团”驻”东花园头”安定团”驻”北花园头”里社中有”花园里”.清代仍有”花园里”.且清乾隆”户县新志”乡村栏表中有”花园操”及下辖之”李花园头”.”阎花园头”.”东花园头”.”三仁堡”明万历年间花园头按方位分,有东花园头,西花园头,北花园头,按姓氏分,有刘家花园头,李家花园头,闫家花园头。故”花园头”一名有代继续考究.清朝中叶,薛姓人家在北花园南侧居住成村,又有了薛家花园头。薛花园头曾以薛、刘、张三姓及仁义之意取名”三仁堡”其他三堡均以花园头冠以姓氏而取名,由于三仁堡未被公认故又恢复原名.加上闫家花园头分为大堡小堡,故叫“五个荒头”。花园头为何能叫成“荒头”?说来有趣,户县当地方音,把“花园头”叫成“花渊偷”,发音时先做“花”的口型,把“渊”快速滑过,也可以说把“花”做声母,把“渊”做韵母就成了“荒”。千百年来,就这样口口相传,就有了“荒头”这个叫法。
    花园学校的旧址是阎君庙,是五个花园头村的共有庙宇,据说远在乾隆年间建成,历代香火旺盛,善男信女多有朝拜,每年正月十九庙会,各村都要唱戏、耍社伙、进庙烧香求平安,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有时各村为抢到头柱香打的险出人命。解放后开办了学校,五个花园头的学生都在这里上学。文革以前,还叫“户县花园头小学”,校牌公章皆此。此地东北五公里处就是“灵沼”,是西周议政之处,此地东二公里处,就是周文王建的有名的“灵台”。“东花园头”有一囗大锺,始于明万历年间,挂于东城门楼西50米三关庙前,村中有大亊击钟传人,57年发大水时曾有过传人击钟.58年大炼钢铁时被砸了。过去东花园头有城墙和城门,因过去常有土匪抢人,晚上时城门就关了,人们大部分都在城墙内居住.49年解放时西城门楼只有门洞.城墙己破烂不堪.东城门楼保存比较完整.有三十几个石抬阶可登上楼顶,解放初,村里干部开会都在城楼上,后来作为村里的保管室,记得东城门刻有【文囿胜地】四字.城门外路北有马王庙,城门外路南面还有两棵大白洋树,西城门楼刻有[千秋永固的牌子。

      东花园头村解放前的一些情况

一、花园村解放前的行政隶属,花园村在解放前及解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分为东堡子和西堡子,解放前录属秦渡联(相当于解放后的区),第八保(即花园保,相当于解放后的乡)第八甲至第十三甲,(每甲为十户).联的驻地在秦渡镇,堡的驻地起初在花园村的东城门楼子上,后移驻王卫村,在王卫村的时间比较长。第八保管辖有王卫村,西留村,扶拖村和三个花园村(即东花园、闫花园、薛花园)保下边设甲,花园村东堡子东头路北为第八甲,堡 子中间路北为第九甲,西头路北为第十甲,西头路南为第十一甲,中间路南为第十二甲,东头路南为第十三甲,西堡子大概是十四甲和十五甲。东堡子的六个甲上边设一个总甲长,后来取消了总甲长,保直接管理甲。总甲长任期比较长,几年换一次,甲长一年换一次。产生的办法是该甲的几个人一商量,确定人选。某一天突然大红布告一贴,鞭炮一放,这就宣布甲长换届当选。由于人们都不愿意当这个甲长,被委任者及家庭成员就骂、哭、闹,但这些都无济于事了。
二、 花园村的自然环境。
花园村东堡子有城墙,有东西两个城门楼,东城门楼二层是完整的,西城门楼只有下面一层门洞、城堡内那时只—条街道,大多数人住在城墙内,只有几家住在城墙外,官府来人催粮催款,不事先声明先把东西两个城门一锁,谁都别想逃脱。后来城墙陆续倒了一些缺口,这种锁城门的方法就不管用了。城墙外面是城壕,城壕内长满了树。秋天雨水多,城壕内就积攒了很多的水,水里有鱼。到第二年麦子收时鱼就长到10厘米以上,捕捉上来就可以吃。青年人就合伙捞鱼,一捞就是几大桶。村里好行善的老太太说这是杀生,叫青年们把鱼放了。青年们就把鱼藏起来,老太太就拄着拐杖到处找,到后来这种叫放生的事就没有了。花园村西堡子有城墙,有东南两个门,设有城门楼,东门时开时封,封的时间长,据说东门一开风脉都跑了。大多时间走南门,城墙外的情况和东堡子的差不多。
花园村的公共建筑还比较多,所谓公共建筑就是祠堂、庙宇之类,先说庙,在东堡子的城北有黑虎庙,大约在1935年左右拆掉,在城外东北角有一小楼,东门外路北有马王庙,在城外东南有药王庙、老爷庙、西门外有菩萨庙、马王庙、菩萨庙大约在1938年左右拆除、村内东门内路北有三官庙,庙前有两棵大槐树,树荫下是人们吃饭议事的地方,两棵大槐树之间挂着一口大鐘,(大约明代)西堡子村内西南角有老爷庙,村中间丁字口有六手佛坎祠,东堡子村东南有刘家祠堂。西门外有李家祠堂,在村外东南西北各有一个土敦塔,在村外刘家祠堂紧西边有刘家十亩老坟。有很多很多,人们都不知道了,历史永远值得怀念。
三、人口与资源。
解放前花园村人称人口不过500丁,户数100,实际上人口不超过500人,户数不超过100户,土地资源丰富,村外除了大片的坟地占地之外,人均土地近四亩,大片的坟地在今天看来是占用了土地,在当时土地资源丰富的情况下,起到了点缀环境的作用,坟地长树长草,可以放生口,可以控野菜,村里有刘姓宗族,主要在村东头,解放前也就四五家,现在发展成几十家几百口人,西头主要有李姓宗族三四家,傅氏宗族一家,现在己发展为七八十户,后来又有张姓、解姓、耿姓、姜姓人家自清末陆续迁入。
人们的生活状况,东堡子西头和西堡子的人们的生活比较平均,与此相对来说也有富的也有穷的,东堡子东头两极分化就比较厉害,富的特富穷的特穷,全村的土地有很大一部分集中在东头少数几户人家手里,东堡子西头和西堡子的人比较而言都比较诚实,折腾事的人大都在东堡子东头,尔虞我诈,阶级欺压的事也常出在东堡子东头。
四、教育状况。
花园村的初级小学教育从未间断过,但就是办的学校不正规,也是一个老师(那时称先生)在一个教室内教几个年级。教材也不规范,时而三个花园村联会办学,地址在闫君庙,时而公开办学,花园村的学地址就在村南的刘家祠堂。

           大亊略记     

公元三千年前,商代周文王朝建都于丰,(今沣河以西秦渡镇以北)

(公元前139年)建元二年,汉武帝入户县南山狩猎.
太安二年,(302年)晋惠帝司马衷曾到户县罗汉寺(今秦渡镇北庞村)降香拜佛.其后竖有晋惠帝游幸碑.(原碑今在秦渡镇北庞村).
    唐十八年(公元644年),唐太宗李世民到今大王镇并来户县.
天宝年间李白,杜甫等先后来户县游玩.
    明嘉靖34年十二月十二日(1556年1月23日)午夜陕西华县发生相当于8.5级地震.秦渡镇北庞村罗汉寺画廊被震毁.有重修碑文记载.可见地震破坏性有多大.
   万历24年(1596年).户县知县王九皋捐捧银倡修秦镇北门外广济桥,有群众捐银捐工,其有一盐商李良贵捐银八百两
     1612年,户县总人口20.003人4.518户(我村当时人口大概估计有六七十个人)。
     清道光三年(1823年)统计户县总人口达到134900人,(我村人口按比例不到500人)。形成我县第一次人口高峰期, 民国十七年到十八年(1928---1929)大旱,旱地颗粒无收,是年冬月,大雪,寒冷,冻死,饿死百姓不计其数.民国十八年大旱和瘟疫大流行,及兵荒马乱 民国十九年(1930),蝗虫过境,自秦渡镇(包括我村在内)至户县沿路宽十几里秋苗叶子全被吃光,接连遭受各种自然灾害导致我村人口连年下降,
      民国十九年(1930年)统计我县人口仅剩88407人,我村人口按比例计算大概不到300人。
      民国廿一年(1932)8月(胡列拉)霍乱流行,自秦渡镇(包括我村在内)向周围传染.蔓延,霍乱是一种流行病,霍乱主要是人感染由霍乱菌引起的肠胃炎,有人只拉一次就死了。不到十天遍及全县,共计死亡人数5000人
       民国30年(1941年)9月21日上午,户县境内看到全日蚀,晴天白昼突然夜慕降临,星光闪灼鸟雀归巢,鸡鸣狗叫,娘哭娃喊,如同未日来临,时间持续十几分钟.
      民国廿五年腊月廿六日(1937年1月7日)杨虎城部王敬斋因其义弟被国民党在秦渡镇枪杀,因而(外号王老虎)不服国民党调遣,率警备二旅进驻秦渡镇,抢劫四十余日,秦镇周围商铺农户百姓不管贫富全被洗劫一空.我村也未曾逃过一却。
       1949年正月十九日,四个花园头的庙会在阎君庙举行,各村堡这一天都去庙里上香,敲锣打鼓,抬社伙,为抢头柱香,往往使矛盾激化,那天各村都预先把家伙悄捎放在社伙卓子下面,当抢香岀现茅盾时就大打岀手,险些出了人命,后在调解下得以缓和,象这些事常有发生, 一九四九年五月廿一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在中共户县党组织的配合下进驻户县县城,六月一日户县解放并成立了人民政府 一九五零年五月底,开始镇压反革命,全县清查士匪.恶霸.特务.反动党团骨干分子和反动会道门一贯道等反革命分子, 一九四九年我村第一任村主任是村西头李忠吉老人,在政府的支持下于1950---1952531,成立了互助组,全村查田定产,补定地主,富农成份,丈量土地,定出全年产量,颁发土地证,1952年2月1日开始”三反”(反贪污,反浪费,仅官僚主义.)”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机密,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招,)运.


       1953年三月开展宣传贯彻新婚姻法运动.十一月开始进行统购统销,
       1955年新人民帀开始发行,面额有1元,2元,3元.5元10元1.角2角.5角.等将1949年开始在我县流通使用的旧人民币全部收回.1955年7月开始审干,1958年底结朿,
       1956年在党支部的支持下,东花头和西花园头共同成立了青年突击队,青年队队长是村西头李庆先老人,当时凡是18岁以上---30岁以下的男女青年都参加,青年队当时有耕地400多亩.
       1957年人民币1分,2分.5分.开始发行.
       1958年10月全民大炼钢铁,全县分配完成任务1800吨钢铁,我村也分配4--5吨钢铁任务.除各户将所有铁具上交外,动员所有人员到太平河.沣河等处浪铁淘铁.经党支部研究不顾群众反对将明朝铸成一口大铁钟砸了炼铁,大跃进以后,以割资本主义尾巴为名,几次将社员个人房前屋后栽的树木实行作价归集体或无端没收,
      1958年根据县委县政府指示,全民实行食堂化,个人家里一律不充许存储粮食,全村所有人都在村中间公共食堂领饭吃,以后又缩小为一队办一个小食堂,二队一个食堂,三队一个食堂,(当时全村分为三个生产队),由于当时粮食产量低,不够吃,就将玉米芯打碎磨汁充粮吃,部分群众开始吃榆树皮,树叶,草根,很多群众患上了浮肿病,抵触情绪很大,
       1961年5月,中央制定"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案"下达后,公共食堂全部解散,
       1964年,我村在政府的支持下通了电,安装了电磨面机.彻底解决了世世代代用棉籽油.煤油点灯的落后面貌,从此再不用牛拉磨.手摇锣面柜的古老方式.
       1965年我村开展社教运动,县上泒有四清工作组,(简称四清;即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重点整党内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泒,
       1965年六月,毛主席”发表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去”,我村于当年十月份成立了卫生所,解决了群众缺医少药的局面.卫生所也叫卫生站,地址设在三关庙里,每个生产小队推荐一名卫生员组成,傅文平任站长,共6人,每人轮流卖药一月,负责全村医疗卫生保健。
       1966年4月份正值破四旧立四新,村里来了工作组,当时还比较完整的清代建筑东城门楼也被当作四旧被拆除,
       1966年下半年.四清结朿,文化大革命开始,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同时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以生产为中心,抓革命促生产.5月文代大革命开始,为跟进形势我村相应成立了硬骨头造反队对地,富,反,坏,右及当权派进行批斗,挂牌游行,立桌子,站板橙等严历惩伐。
       1967年户县人民政府被革命造反派夺了权,全县乡镇村党支部当权派相继都被造反派拉下马1968年县委县政府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各乡镇村也都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并实现了革命的大联合,建立三结合领导班子。根据上级指示各村队都设有忠字堂,每天早晚上工前所有社员都要向忠字堂或毛主席纪念堂早请示,晚汇报。
       1968年5月25号县上成立了户县群众专政指挥部,各公社,生产大队相应也都成立了专政组,我村当时也成立了专政队,对被审查的干部和原定的五类分子(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右派分子)当作死老虎,统统揪出,采取关,罚,打,骂,进行逼,供,信,戴高帽子游行示众等手段,到了秋季群众专政组在全村进行民主革命补课,开展突击运动,查漏补定地主,富农成份,我村当时也有多户上中农被补定为地主成份,,上报了县群众专政指挥部。                       农 业
       户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冷暖干湿分明,无霜期216天,光热资源丰富,土地肥沃主产小麦,玉米,棉花油菜等农作物。
       我村现有人口1120多人,共230多户。
       户县于1949年5月21日解放后,于1949年6月1日成立了户县人民政府,那时候全县大部分土地都还掌握在少数地主,富农手里,,很多人过着贫穷没有土地的苦日子,只有靠给地主拉长工,,打短工来维持生活,解放以后,党和政府第一件事就是打土豪,分田地,实行土地改革,我们村当时的土地大多数集中在少数几户地主富农手里,大多数人过着没有土地,没粮吃的困苦生活,解放后打土豪分田地运动使广大农民家家有田种,人人有饭吃,人们扭秧歌,敞锣打鼓庆解放,迎亲人,迎来亲人解放军,当时各户有土地以后,成立了互助组,首先解决了有的农民有土地没劳力,没农具,没耕牛,没车辆的问题,自愿互利互换人工和畜力,互相帮助,互助组有农忙,临时互助和常年互助之分,互助组是中国劳动人民在个体经济基础上组成的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集体劳动组织使农村土改工作得到了广泛发展。                  

1953年到1954年又由互助组转为初级社,土地改革又进入一个新阶段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简称补级社,是中国农民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建立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中国农村经济由个体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过渡形式,初级社是在互助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农民在自愿互利的原则下将私有土地,耕畜,大型农具等主要生产资料分社统一经营和使用,按照土地的质量和数量给于适当的土地分红,其它入社的生产资料也付给-定的报酬,产品由社统一支配,初级社有-定的积累,初级社和互助组相比,实行了土地和其它生产资料的统-经营积累了-定的公共财产,集体劳动,产品按劳分配,补级社部分改变了私有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是由个体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过渡形式。
   1955年成立了高级社,全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由初级社发展而成,规模较初级社大,特点是土地耕畜,大型农具等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取消了土地报酬,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
  1955年秦渡镇改为秦渡区,区政府在我们东花园村设立了花园乡,包括:东花园头、闫花园头、薛花园头、李花园头、王谓村,乡政府设在东花园头刘家祠堂内,同时也办起了花园乡卫生所,当时有名医程步贤、石恒义、闫稀珍、薛义义等,当时乡政府在刘家坟建立了养堵场和养鸡场
  1956年东花园头村和王卫村在现西安医学专科学校校址后面共同建立了园林场,栽了桃树和苹果树,后来在1964年王谓村撤离,由我村独自经营至2013年西安卫校征用土地为至。
从1950年到1958年,我村先后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三个历史阶段,
人民公社 成立于1958年,一般可分为公社管理机构,(如秦渡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如东花园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生产队三级,生产队只是组织劳动的基层单位。1961年中央发出规定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基本政策,是人民公社的根本基础。
        1958年我村成立了东花园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下辖三个生产队,根据地理情况分为,原东头街道北边为第一生产队,原东头街道南边为第三生产队,西头街道南北为第二生产队。1961年原东花园村又分为6个生产小队,故人们习惯称以前为老一队,老二队,老三队。直至现在又称为6个村民小组,各生产

队按人口分配土地,生产队单独核算,自负赢亏,每个生产队都有自己的农耕工具和耕畜,生产队有自己的饲养室,可饲养6--10头左右牛,马,驴,骡,以供农用,农具包括大车,农具,抽水水泵等农业工具以应齐全,那时运输工具除了生产队有一辆大车外,主要依靠各家各户拥有的架子车,拉土垃粪全靠这些农具,架子车由私人购置,队上使用,可计工计分作为报酬,
    中国人民几千年以来都是靠天吃饭,十年九旱,在风调雨顺的年代人们除过交粮以外,还得给官府交税银,粮食还略有节余,若遇到连年干旱或雨涝,战争、瘟疫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导致大量的人口死亡,中国人民在几千年漫长的封建社会里,长期忍受战争,自然灾害,疾病瘟疫和贫穷落后的自然环境导致生产力落后,科技水平落后,没有优良的品种,没有优质的化学肥料,粮食亩产长期排徊在70--100斤左右,甚至更低,,大部分农民过着缺衣少食的贫困生活,解放后,政府发给小麦良种;6028;:芘麻一号;,但没人敢要,互助组时小麦良种没人敢种,可是在村西头有户李姓老人试种了几亩地,产量达到了150--200斤,大家才相信了科学种田,相信了政府。
        那时没有化肥,只能依靠农家肥,地里庄稼没啥上,怎么办?,主要依靠群众养猪或用野草发酵等方法来积肥,当时各生产队解决肥料来源的措施主要是大拆大换,每年春节后二三月间,大拆大换就开始了,换拆房屋的老墙,用胡琪磊了-年的烟筒,都被人们作为肥料上到麦田里,男女老少用架子车去拉,该拆的也拆了,该换的也换了,剩下的麦田只好用土来当肥料用,最后把原来留下的城墙根的土也当肥料上到地里,再下来村西头把旧城门楼也拆了,村东头老-队和老三队在驻队工作组的胁迫下也拆掉了非常完整的二层东城门楼,都作为优质农家肥上到田地里去,为了生计,人们正年就这样忙忙碌碌,拆墙垒墙,拆烟囱垒烟囱,正年套在架子车上。
        解放前天旱的时候,土地象烧焦了一样,禾苗旱的半死不活,人们几亩地挖一口井,那时水位很浅,人们只能用一种辘辘把水用大桶吊上来浇地,这种水太少不一会就渗完了,
        1958年后各生产队购买一种水车,利用铁链、皮碗和直径15公分铁筒把水从井里抽出来,由于当时还没通电,这种水车要人推,一般都是四个人一班,二班人马换着推水车,也有时候用牲畜来拉水车,通电以后就用电动水车,当时各生产队把电线杆栽到井边,用电动机、皮带带动水车,一天一夜不停也能浇上3--5亩地,在当时来讲也算比较先进了,后来又换成了水泵,那时水泵吸力不够,依靠水泵的扬程,所以必须要把泵体放到水面上,水管拉到地面上来,那时井都是用机械人工打的,一般一个井一般都在20--30多米深,打这种井全生产队男女劳力分几个班,吃饭统一在一块吃,晚上加班时有加班饭,黑明连夜不停要打十几天,各生产队根据地块分布一般都有4--6口机井,再后来就是现在的深井泵,解决了千百年来农业灌溉的大问题
    关于化肥,由于美帝国主义及其反动派对我们国家的制裁,很多先进的技术和产品我们都买不到,直到1963年,我国才从日本和非洲一些国家进口少量氮肥,由于进口量太少,每个生产队才分几袋氮肥,人们把这些当金子来用,一苗玉米根才上一丁点儿肥料,后来我们县上新建了氮肥厂,那时生产不出来化肥!后来户县自己建成了氮肥厂,开始生产不出来氮肥只能生产出氨水,各生产队按上级分配的指标,用铁筒或大铁罐把氨水拉回来通过浇地的水给庄稼施肥,这样有了肥料,大片大片的玉米地里黑油油的一片,不管白天黑夜队上安排一个水泵3-4个人换班浇地廿四小时不停,后来陆续又有了碳酸氢铵,磷肥,复合肥等等,也比较容易施用,大大的提高了玉米和小麦等农作物的产量,玉米和小麦的产量达到了亩产一千斤左右,有了化学肥料和优良小麦和玉米良种,粮食丰收了,产量大幅度提高,人们丰衣足食了,几千年来中国共产党首次带领农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解决了贫困肌饿的大问题。
    当时农业方面还是十分落后,几千年来农村的生产模式使人们对新生事物存有疑虑,不易接受,1958年秦渡公社给我们村分配了一台畜力播种机,用牲畜拉上来播种,但人们没法接受,原因是人们认为播种机行距太大,播种量少,浪费土地,所以这台播种机在大队办公室门前放了几年,最后坏了都没有用。
那时候各生产队都有技术人员,麦种都是技术人员用手撒,均匀的撒在麦田里,一般人做不到,技术高的人撤的麦种很匀称,现在小麦都是用播种机,行距通风透光,提高了小麦产量,
1949年6月1日户县人民政府成立,我村也相应成立了农委会,当时第-任主任是耿正清,副主任是傅书玉老人,1950年时村主任换届后由李中吉担任,我村解放后由互助组到初级社、高级社再到人民公社化,历经十几年的变革和发展,人们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并参与了各种运动,很多人作出 了很大奉献与牺牲,解放以后村里从党支部书记到大队长 再到各生产队队长           
                                                                                  农 民系指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古者有四民,即士民、农民、工民、商民)之说农民的概念具有多维性,即农民中有经商的叫商民、有做工业类的叫工民、务农的叫农民、有读书、从事教育升官从政的叫士民,现在主要指家在农村户口以务农为主的人。现在的农民除了种地农忙以外其余时间在城市或外地打工的叫农民工。农民是最低层的基层,封建社会时期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大多数人贫困饥饿,因天灾战争及瘟疫肌娥死亡导致国家人口稀少土地荒芜,自古以来,中国农民都是靠天吃饭,在风调雨顺的年代人们除了交给官府的税粮以外,各朝各代打仗的队伍路过此地,当地官员还要为官兵们筹粮,所以老百姓大部分处于贫困缺粮饥饿状态,由于连年的天旱雨涝等自然灾害,瘟疫和经久不稀历代历朝的战争给人们带耒的灾难,导致大量人口的死亡以致在元朝末年明朝初年的万历年间(1612年)户县统计人口仅20003人,按当时这个比例计算,我村在明朝年间大约有六七十个人,明太祖朱元璋与元朝打仗廿多年,死伤人口无法计算,史书记载,山东、河北、河南、福建等地几佰里路甚至上千里路荒芜人烟,土地荒芜无人耕种,山东、河南、河北三省人口总和不到山西人口的十分之一,据史料记载明朝初年全国有四仟叁佰万人口,山西由于土地肥沃,没有战乱发生,居住人口达四佰多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由于山西人多地少,少雨干旱,加上官府务税沉重,人们过着饥饿的贫困生活。明洪武五年,为了典定立国根本,富国强民,明太祖朱元璋下令从人口较密集的山西向全国移民,将山西农民及富商按各户人口比例迁往全国各地,明朝移民的政策是每户3人留1人,5人留2人,8人留3人的移民政策,对移民采取每人补助白银20两,土地15亩,三年不交粮和税,当时办理移民手续是在山西省洪峒县大槐树下办的,所以才有了我们是从山西大槐树移民过来这个传说,据户县志记载明万历年(1612年)统计,户县总人口为20003人,我村人口按比例计算大约在60--70人,户数为20户左右,清道光三年(1823年)全县人口增至134900人,由于民国十八年(1930年)三年大旱,棵粒无收,再加上瘟疫流行,加上医药不发达,人民死伤过半,民国十九年全县人口仅剩88404人,民国十九年我村按比例计算仅剩200--300人,户数不到90户。1949年解放时户县统计人口为171219人,我村人口不过500口人。这就是明清600年以来的户县及我村人口变迁发展史,解放后1958年我村人口统计不到六佰捌拾多人,1964年为800多人,1975年统计为900多人,解放前我村有土地大约1200亩,大多数土地控制在少数人手里,因此村里贫富差距很大,很多人因无地耕种而饥寒交困导致卖儿卖女,有因赌膊而赌债高筑,导致卖地卖妻时有发生。人常说饥寒生盗贼,那时咱们村常有土匪出没,抢粮抢钱,过去村里有城墙城门,城墙外有城壕,城壕里有水有鱼,有的地方水很深,夏天年青人和孩子们常去洗澡,捉鱼,那时村里人口不多,人们都居住在城墙内,后来有外地人逃难相继落户的,有兄弟分家的,城墙内住不下住到城外的,很早以前村上的人们为了安全,到晚上就把城门关好,时间一长,有些地方城墙倒了,缺口也越来越大,越多,关城门防盗也不顶用了,所以土匪又倡厥起来了,据传说村西头路南李姓人家上午才卖掉一头猪,到晚上半夜三更就被土匪翻墙入室,没搜到钱财就把人捆梆起来,架上柴火用火烧,拷问你把今天卖猪的钱交出来,土匪抢钱抢粮抢物不分贫富,人们过者不安宁的日子,我的两个姐姐快出嫁了,家里准备了陪嫁的衣物等等,土匪得知后趁家人吃晚饭时到后院把猪圈打开,把老母猪和小猪都放出来,然后趁全家人寻猪时不在家,偷偷潜伏在楼上,夜深人静时出来用迷昏药把家人迷倒,早上起来才发现前后门大开,土匪翻箱倒柜,衣物满地,这时才知道昨晚被盗了,据说还有被土匪烧死和用枪打死的人。后来刘姓富户在村子东北角修了一个炮楼,当发现有土匪来抢却时打上几枪以示震摄,惊示人们关好门窗,提防土匪抢。那时治安很乱,人们天没黑各户门就关上了。
我们家解放前就点的是棉籽油灯,解放后有了煤油,就点煤油灯,煤油灯要比棉油灯亮很多,但还是比较暗一些,孩子们不象现在都在家里看电视,那时好象晚上比现在黑的多,有时伸手不见五指,一到晚上,家里太黑,孩子们就在村里的旧房、庙宇、草堆等地方捉迷藏,等等,大人们吃早饭的时候一般都在一个固定的饭市,就是把要吃的东西端到一起,一边吃饭一边聊天,说者新鲜事儿,上午李家四爷就在饭市给大家讲岳飞精忠报国那些事,当时很多人家里很穷,粮食不够吃,吃饭的时候都把碗舔的很干净,不剩一粒饭米,三年困难时家家都缺良,户户都是有上一顿没下一顿的,
   1964年通电以前,那时没有电也没电灯,晚上就用煤油灯,有人也点棉籽油灯,光线非常暗,那时也没电灯、电视,孩子们晚上都在外边玩捉迷藏,磨面主要是用石磨子磨面,手摇罗柜,养牛的户可用牛拉磨,没养牛的户可向别人借牛,实在借不到就全家人推,村西头有个李春太老人,家境比较好,对穷人很慈善,时常借粮食给穷人,租金也比较低,有人还不起也就不收了,他家里有个石磨子,磨面时只要把上一家的麸及透下来给他就行,他在村里有较好的威信,这种石磨子直至通电后就被机器磨面机替代了。
解放后减租减息,打土豪分田地运动,土地改革,土地革命把地主占有的田地分给了穷人,做到人人有田耕,户户有地种,人们敲锣打鼓扭秧歌来庆祝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后来互助组,大家互相帮助,农闲时我帮你干零活,农忙时我借用你的牲畜农俱种地打麦,后来初级社、高级社、由土地入股到土地公有化,人们享受到,人人平等贫富均平,无人欺压,人们径历了土地私有化到土地公有化的转变过程,
    1958年成立了人民公社,土地,大小型农具都实施公有化,我村更名为东花园生产大队,下辖三个生产队,村东头街道北边划为第一生产队,村东头街道南边划为第三生产队,村西头街道南北划为第二生产队,食堂化初期,以生产队为单位全村办了三个公共食堂,粮食及蔬菜等食品由各生产队自行筹办,食堂里摆有桌子,大家在一个桌子上吃饭,象现在在饭店吃饭一样,虽然没有大鱼大肉,但也能吃饱,后来三个公共食堂合在一起,全村社员按人口发有饭票、菜票、把饭菜领回去在家里吃,人们在一起劳动,一起生活,高高兴兴快快乐乐的过着无忧无虑的共产主义生活,向往着共产主义社会,向往着;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犁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的人间天堂,很快由于连年自然灾害,粮食减产,加上中苏关系的恶化,苏联老大哥撤走了专家,致使我国很多由苏联援助的在建项目都半途而废,粮食不够吃导致公共食堂用玉米芯做淀粉馒头,买的饭菜开始减量,不够吃有人开始吃榆树皮,挖野菜,上山采神仙粉充饥,饥饿的人民开始流浪,讨饭,三年自然灾害全国饿死人民无数,1961年中央在北戴河召开会议,解散了公共食堂。为了度过肌荒,村民们开始到咸阳塬上买粮食,用织的布、手巾、布单子等物品去山里或邻近的县市换玉米、大豆、小米等以维持生活。刚刚好起来的生活没过几年又使人们遭受到饥饿的威胁,

  几千年来,我国人民始终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帝国主义的铁蹄下过着贫穷饥饿,受人剥削压迫的奴隶生活,农业的落后是人们摆不脱贫困肌饿的困境,解放后人民当家作主人,中国共产党,毛主席在中央会议上强凋农业是基础,农业是命脉,当前最主要解决的是粮食问题,1963年我国开始从日本和非洲进口少量的化肥,后来通过引进国外生产化肥设备,我国慢慢形成了自已的化肥企业,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自从村里通电以后,家家户户安了电灯,屋子里非常明亮,再也不用点棉油灯和煤油灯,告别了几千年来的落后面貌,
一九六四年村里购置了磨面机器,由傅文学等人负责管理,群众只要把小麦和玉米放在机房里,下午或第二天就能取面,很受群众欢迎。
        1965年我村开展社教运动(简称四清运动),即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重点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
        1966年下半年,四清结束,文化大革命开始,开展学大寨运动,同时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以生产为中心,抓革命,促生产,我村按户按人分配了大量土石方任务,男女劳力每天天没亮就出发,拉上架子车到太平河修堤灞,为修好涝河和渭河堤灞,按分配的石方量,每天用架子车从宋村以南太平河把石头拉到涝河、渭河滩。农村农民承受了极大的困难。是年初冬我村成立了硬骨头造反队,对地主、富农家庭成员及当权派进行批斗
        1967年县政府被造反派夺了权,全县各基层党支部、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当权派被拉下马,县上经常召开批斗大会,各生产大队的造反派组织群众到县体育厂参加大会,我村造反派也同样经常召开批斗大会,对地、富、反、坏、右开火,
1967年5月25日,县上城立了群众专政指挥部,各公社、生产大队也都成立了专政组,对被审查的干部、群众、和原定五类分子,(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右派分子)当作死老虎,统统揪出,采取关、罚、打、骂等手段进行逼、供、信、戴高帽子游街示众,秋季,将补订、漏化地主富农成份进行民主革命补课列为一项重要内容,在全村查漏补定地主富农成份突击运动。我村有很多户中农也被补定为地主、富农成份,(1979年中央下达了关于文化大革命期间补定的地、富、反、坏、右全部摘掉帽子给于农村人民公社社员待遇)。
1968年4月革命委员会成立,根据中央指示全国各造反派实行了大联合,成立了老中青三结合领导班子,村里也成立了革命委员会,我村当时革委会主任是张景山。根据上级要求各生产队有办有:忠字堂,每天要向毛主席他老人家像早请示,晚汇报,家家户户都要进行敬祝活动,
那时候各生产队及生产小队所有干部都是由群众推选出来的,没工资,没补助、纯碎是义务性的。早上下午出工都由队长传唤,天还未太明,各队的起床玲声就响了(各队的铃铛都不一样),人们由队长安排干什么活,冬季主要的工作是平整土地,大家都拿上厥头铁铣拉上自己的架子车到地里拉土平地,半上午可休息半个小时。除过下雨每天都有活干,虽然有些累,但人们干活时在一起有说有笑,心情好,也是解放以后十几年来人们集体生活的真实写照人们生活虽不富裕,但也相对过的舒坦,人人平等,按劳分配,贫富均平,也不再缺衣少食,人们过着无忧无滤仍平凡日子,那时没有盗窃,晚上夏天都在自己门前睡觉,门窗也都大开,因为家里也没有值钱的东西,所以也从来没有小偷或盗贼,
夏收农忙时节,强壮青年劳力都拿上镰刀、天还没亮,就开始割麦子,-开始大家都在一起干,一个人跟着一个人割麦子,其它如架子车拉麦都由老年妇女和未成年人来干,麦场里还有人拉麦晒麦,生产队下午时还有人给田地里干活的人送饭(馒头和稀饭),后来实行几个人承包制,几个人在-起割一片麦子,事后会计丈量后计算工分,那时是工分制,
-等劳是十分、二等劳是九分、三等劳是八分、技术活是十二分,割麦子快的人有时一天能挣20--30分,半下午时全体男女劳力必须把地里割下来的麦子拉到场里,所以夏忙时大家一般都要到晚上10点钟才能收工,地里的麦子割完以后,队里的劳力一般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投入到秋播浇地,一部分投入到麦场打麦,在还没有通电的时候,碾麦一般都是牛、马,骡拉上石辘轴碾麦,后来通电以后改用电辘轴,在天气晴郎的日子把麦捆解开摊在麦场里晒,快中午的时候开始碾轧,下午麦子棵粒都碾下来了,各生产队的男女劳力都往麦场集中收麦,打麦秸、推麦秸,垒麦秸垛,晚饭后男劳力都要到场里借风扬麦,把麦粒和麦壳分开,第二天早上大家都拉上架子车和装粮食的口袋去分小麦,开始几年小麦产量低,平均每人可领到100多斤,随着农业机械和小麦良种、化肥的使用,每人夏季可领到500-600斤小麦,
每年最重要的一天就是给饲养室垒麦秸垛子,这一天就象过节一样,全生产队的男女劳力和上学的学生大家中午都在一起吃饭,那时最爱吃的就是谅皮,队里干部从秦镇食堂专门请来蒸凉皮大师给大家做饭,有凉皮、馒头、红豆稀饭,不限量,吃饱为是。
各生产队磊麦秸垛主要是给耕畜诸存冬天的饲料,把全队大多数的麦秸存储于饲养室附近,垒1-2个大麦秸垛,剩余的一部分分给社员各户当柴烧。
        文化大革命中,农村生产队社员同样要接受革命教育,除每天上工前早请示晚汇报以外,还要开展阶级斗争、斗私批修、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要以阶级斗争为纲;
        每逢下雨天,各生产队的男女劳力都集中在饲养室里面,由村里的驻队干部领导学习中央各种文件,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结合个人思想作自我批评,鼓励大家勇于发言,揭发队里的坏人坏事、表扬好人好事,开展学雷峰运动,那时经常有人天没亮就把街道扫的一干二净,做好事的人越来越多,每逢社员们发言的时候、第一句话就是:毛主席教导我们说:要斗私批修,再下来讲自己的学习体会、再检讨自己或对别人提意见,大队党支部委员老党员李春德老人,开会时经常带头发言,第一句话就是;毛主席教导我们要斗私批修,所以人称老斗私,由于过去人们粮食不够吃,有一位饲养员曾经可能偷了队里喂牲畜的饲料,那时大家都没啥吃,所以他怕人揭发,自己也没勇气自我揭发所以就在晚上投井自杀,第二天早上人们看到井台上有一双鞋,还有很多烟头,人打捞上来己经死了,这是一个悲剧,后来人们才知道可能有人要在群众会上揭发他,那时文化大革命中揭发出来肯定要开群众大会进行批斗,他害怕了所以投井自杀,这个人挺好的,在队里威望也好,为了活命,偷喂牲畜的饲料,现在想起来人们也很同情的。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社员们的工分都要经过群众评议,自己先对自己作自我批评,然后再由大家作出评议,男一等劳是十分工、是队里的强硬劳力、干重活、赶车、犁地、打胡基、技术活。二等劳是九分,队里稍微上年纪的人,一般活都能干、和一等劳稍有差距,三等劳是未成年或未结婚的青少年。
        妇女们也评定工分,妇女们中午、早上、晚上都要提前半小时或一小时收工回家做饭,所以青年妇女一等劳工分是七分,年令大一些和小一点的是六分或五分工,妇女有妇女队长,负责妇女的活路安排。
冬天是农闲时间,一般农活就是拉土拉粪,或平整土地,修大型灌溉水渠,上下午干活时中间可休息半小时,这时人们可在一起打牌、搭方或听老人讲过去一些历史,冬天天气暖和时很多人借休息都把棉衣服脱下来捉虱子武跳蚤,那时人们不习惯洗澡,卫生很差,所以虱子特多。很多小朋友身上的尘埃都起卷了,脖子和手常年都是黑的,很多人过春节的时候在家里洗一下,还有几年都不洗澡的。当时人们生活水平较低,一年才的吃二三次肉,孩子们每逢过年过会才能穿新衣,吃肉和哨子面,所以孩子们都盼者过会过年。
        过去磨麦面的时候,由于小麦太少,一般都是一佰斤小麦收九十多斤麦面,只留几斤麸皮,所以麦面很黑,现在大多数面粉都是七零粉或八零粉,面很白,但从科学角度来讲小麦的营养成份都在麸皮里面,小麦粉收的过高不利于保健和身体健康,过高过白的小麦面粉含脂肪太高,容易导致肥胖的发生,从而引起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这也是近年来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发生动脉硬化所致的糖尿病、脑梗,心肌梗塞等疾病的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要原因,过去虽然面是黑了,但营养全面,所以我在农村行医四十余年,血压计从来很少用,测量血压的人很少,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患者极少,几乎全麦的面粉无形中起到了保健的作用。现在目睹从小在一起的很多老朋友患上脑梗、糖尿病、心肌梗死等疾病而死亡,心里那种不易言表的痛苦心情始终在折磨着我。

                   副            业

我村1958年时分为三个生产队, 1961年将原来的一个生产队分为2个,成为6个生产基本核算单位,各队自行经营管理,自负赢亏,队上领导为了扩大经营,发展生产,各生产队都寻找副业门路,大队里也有副业,我们村里有公用的电磨面机,当时有个人叫张宏海,这位老人解放前曾在秦镇开醋房,很有名气,1964年村上请他也办起了东花园村醋坊,每天都派人到周围村庄去卖,还办有粉条厂,面包厂、养猪厂、铸造厂、后来由于经营不善,都倒闭了。那时劳动价值都很低,由于割资本主义尾巴,个人不能搞副业,严历打击投机倒把,群众生活贫困,有的队自己种甜瓜、西瓜、西红柿等蔬菜,成熟以后由队长派社员轮流上街去卖,西瓜和甜瓜等订个最低价多余部分归自己,卖瓜一般都是两个人,地点由自己决定,可到县城、郭杜、斗门、大王或转乡卖,冬天各队组织部分青壮年去城里打工,那时打一天工也就2块几毛钱,给队上交1.8元,自己留个伙食费和零花钱,强壮的男劳力每年到马王村沙场拉沙子,每人每天除给队上交钱以外剩余都是自己的。由于村上没有好的收入,所以劳动价值很低,年终分红每个工作日2--3毛钱,最低时平均每个工作日一毛九分钱,所以养活一家几口人几乎家家都是欠钱户,少数劳力多的家庭年终分红也就一佰多元,村上办铸造厂的时候每个劳动日达到一元钱,人们就高兴的不得了,
1975年,年仅20岁的回乡青年刘友社当选为秦渡公社花园大队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学大寨,摆脱贫困,当时县上派有工作组,将东花园和李花园村合并为一个大队---花园大队,当时村上还很穷,经党支部研究(当时支部委员有;李坤生、李庆中、刘志均、刘文斌、李志道。)决定给村上办了一个铸造厂,经和西安锅炉厂联系为西安锅炉厂铸造锅炉配件,并郫用技术人员指导,地址选在村南原刘家坟地,在党支部的领导和广大群众的支持下铸造厂办了起来,由于经营有方,队上经济活跃起来,支部决定在村南盖两座二层楼房,缺房户自己交部分资金,由村上建筑队统-建造,解决了部分群众的住房困难,在当时条件下能住上二层楼房都算很不错了,以后村上又买了几台拖拉机和货运汽车,并为每个生产小队配训了拖垃机驾驶员,农村要想富,必须有村办企业,解放以后全国有很多先进农村都由村办企业发展起来,如天津的大邱庄、和江苏的华西村,它们都是以村办企业发展起来的先进集体,我们大队后来由于西安锅炉厂经营不善,再没有联系其它铸造业务也随之散伙,
我村的人民素以勤劳、勇敢、吃苦、耐劳、善良、聪惠,著称,铸造厂散伙以后,国家充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村里有一部分人先做起了小生意,很多人天没亮就起来骑上自行车转乡卖酱油,天黑才回来。就这样几年时间很多人改变了一穷二白的环境,盖起了小洋房,
后来有人从浦城引进了做鞭炮的工艺,先有少数人做,后来全村人都在做,再后来五个花园头的人家家户户都在做,形成了-个很大的规模,而且形成制造销售一条龙,有了专业供应制做鞭炮材料的经销商,制造鞭炮是一种很危险的作业,十几年来虽然制作鞭炮给大家带来丰厚的利润,使大部分群众都住上了二层楼房,过上了小康生活,但十几年来也发生多起爆炸事故,毁坏了多少个幸福家庭,由于制造鞭炮不专业,不正规、连年发生事故,为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户县公安局严历打击非法制售鞭炮,并取缔了五个花园头十几年来的非法制售鞭炮副业。虽然这种致富门路被禁止了,但人们又有了新的思路,上天给于勤劳、勇敢的人们的报酬永远都是丰厚的,只要你勤劳吃苦,总会有好日子过,[续写]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更多资料,帮助我们完成村史的初稿,谢谢大家!作品人:傅文平,电话:13572121218

 楼主| 发表于 2018-7-20 13:4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老师,我是东花园村史作品人,村史也是县史的一部分,由于本人文化水平有限,公开在网上寻求帮助,有那位有编辑写作能力的师父,能帮助我把村史写完,本人求助县政协、县委宣传部,县图书馆及有关单位胁助完成我村村史的编辑写作工作,特表示谢意,傅文平,联系电话:135721212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6 13:3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老师,我是东花园村史作品人,村史也是县史的一部分,由于本人文化水平有限,公开在网上寻求帮助,有那位有编辑写作能力的师父,能帮助我把村史写完,本人求助县政协、县委宣传部,县图书馆及有关单位胁助完成我村村史的编辑写作工作,特表示谢意,傅文平,联系电话:135721212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26 17:48:52 | 显示全部楼层
能收集这些资料都不容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版权所有  陕ICP备11003684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网站营业执照公示】

平平安安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4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