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苍游乡凿南村社火社
社火社社长:闫继军
1958年出生,初中文化
副
社
长:闫敦厚
1943年出生,小学文化
宋强银
1946年出生,小学文化
会
计:闫建政
1951年出生,初中文化
凿南村社火(也称“闹春风”)据今已二百四、五十年历史, 是凿齿村四堡(凿西、凿东、凿北)及户县县北社火的代表。社火有平台社火、高台芯子、三叉梆子、大头娃、旱船、高跷(柳木腿)、耍落草等。社火巡演时演奏的锣鼓曲子为《走鼓》(还有和周围堡子锣鼓对阵时敲的《赛鼓》耍社火时间一般集中在春节,从正月初一直热闹到正月十五左右。凿南村高台芯子造型拙中见巧,阵势宏大,一般高台芯子高达7.5米——8.5米,分四、五层,芯子上系扎小孩最多达24人。从解放前至现在曾装扮过《黑虎开道》、《龙凤呈祥》、《下河东》、《吴王采莲》、《虎口缘》、《文王访贤》、《十美女进饍》、《盗灵芝》、《古城会史》、《洛阳点炮》、《七郎带箭》、《五女兴唐》、《走雪》等古曲戏曲内容和神话传说。
1995年以后,凿南社火,在该村民乐社新任班子的带领下,在全体村民的热情资助下,先后自筹资金20余万元,购买社火服饰、头帽280余件,更新高台芯子7转,购买鼓、铙 、锣等打击乐器50余件,现有社火箱子6个,平时有专人保管。
社长闫继军,从小酷爱社火艺术,六、七岁时就被系上芯子进行表演。现在年富力强,曾数次为社火活动捐钱出物,从无怨言,受到村民拥护。
传承谱系如下:
代别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文化程度 | 传承方式 | 学艺时间 | 住址 | 第一代 | 阎进堂 | 男 | 不详 | 不详 | 不详 | 不详 | 卓南村 | 阎德原 | 男 | 1889年 | 不详 | 不详 | 不详 | 卓南村 | 第二代 | 闫树铭 | 男 | 1906年 | 不详 | 不详 | 不详 | 卓南村 | 阎德林 | 男 | 1929年 | 私塾 | 师传 | 1937年 | 卓南村 | 第三代 | 阎敦厚 | 男 | 1943年 | 小学 | 师传 | 1950年 | 卓南村 | 阎习昆 | 男 | 1945年 | 高中 | 师传 | 1955年 | 卓南村 | 宋强银 | 男 | 1946年 | 小学 | 师传 | 1954年 | 卓南村 | 第四代 | 闫继军 | 男 | 1958年 | 初中 | 师传 | 1965年 | 卓南村 |
2、草堂镇宋南村社火局
草堂镇宋南村社火从清未就开始耍,社火主要有地游子(平台社火)、高台芯子、竹马、龙灯、旱船、热蹩等。耍社火的组织一直叫社火局。解放前曾装扮过《甲午风云》、《林则徐禁烟》等地游子。耍社火一般集中在正月十三至十五。正月初六、初七晚出歪官,歪官反穿皮袄、戴草帽、骑牛。歪官一般由村民推选,要求能言善辩,能说会唱。社火队中的竹马边舞边唱,由4个竹马组成,曾唱过《小放牛》、《双放牛》、眉户曲子等。随宋南村社火一起耍的还有草堂镇上草村的热蹩。热蹩以锣鼓伴奏,演员着古典戏装,画脸谱,随着剧情闪、跳、翻、转,不说不唱,当地也叫哑巴戏。热蹩演的剧目主要是武戏,该村曾表演过《三国演义》中的很多故事。
衣裳新、娃娃亲,细致、文明、悬妙干净,动静结合,是宋南村社火的主要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宋南村社火在“爱的不要命不来”的精神传承下,村民宋志荣带领社火局的各位理事,取长补短,在高台芯子的悬妙上狠下功夫,潜心钻研,曾把“神六上天”做为内容,在芯子装扮上开始探索声、光、电的安置途径,力求使高台芯子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焕发出更加璀灿的民间艺术之光。
传承谱系如下:
代别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文化程度 | 传承方式 | 学艺时间 | 住址 | 第一代 | 宋征义 | 男 | 不详 | 不详 | 不详 | 不详 | 宋南村 | 第二代 | 宋金山 | 男 | 不详 | 不详 | 不详 | 不详 | 宋南村 | 第三代 | 宋奎民 | 男 | 1926年 | 小学 | 父传 | 1935年 | 宋南村 | 第四代 | 何智民 | 男 | 1932年 | 小学 | 师传 | 1940年 | 宋南村 | 宋志荣 | 男 | 1946年 | 小学 | 师传 | 1955年 | 宋南村 |
3、庞光镇穆家堡、杨家堡社火理事会
庞光镇穆家堡、杨家堡仅一路之隔。穆杨二堡社火起始光绪三十二年。1944年,原***抗日爱国将领关麟徵将军(户县真花卫人),曾邀请二堡子的社火在县城表演,因其装扮有关将军《血战长沙》平台社火和出色的纸扎活(用各种彩纸糊的人物、动物、十二生肖等社火图案)吸引得将军连声喝彩,并亲手给社火披红,一时轰动县城。
杨家堡纸扎好,穆家堡芯子好。杨家堡解放前张三(小名)做纸扎活时(糊社火上的转灯),“嫌马尾粗,用自己媳妇的头发吊”,力求险悬。穆家堡耍社火专设剧务组,主要筹划社火内容和芯子造型。设计方案定后出派工单,扎装芯子的人根据派工单开始扎芯子,对新设计的芯子起火烧炉开始打造,村里村外红火一片。
结构严谨层次多,
衣帽险悬奥妙深。
静中有动动中活,
剧情真切通情理。
这是穆、杨二堡社火的生动概况。
穆家堡社火理事长:关福海(第一代已故)
穆士杰(第二代)
杨家堡社火理事长:关福永
传承谱系如下:
代别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文化程度 | 传承方式 | 学艺时间 | 住址 | 第一代 | 发子七 | 男 | 不详 | 不详 | 不详 | 不详 | 穆家堡 | 第二代 | 麻鸡娃 | 男 | 不详 | 不详 | 不详 | 不详 | 穆家堡 | 麻 三 | 男 | 不详 | 不详 | 不详 | 不详 | 穆家堡 | 王 大 | 男 | 不详 | 不详 | 不详 | 不详 | 穆家堡 | 第三代 | 张 三 | 男 | 不详 | 不详 | 不详 | 不详 | 穆家堡 | 穆生义 | 男 | 1936年 | 初中 | 师传 | 1945年 | 穆家堡 | 王智民 | 男 | 1930年 | 小学 | 师传 | 1940年 | 穆家堡 | 穆士杰 | 男 | 1928年 | 小学 | 师传 | 1938年 | 穆家堡 | 关福永 | 男 | 1946年 | 小学 | 师传 | 1955年 | 杨家堡 | 第四代 | 闫继军 | 男 | 1958年 | 初中 | 师传 | 1965年 | 穆家堡 |
4、秦渡镇乔家庄背社火
乔家庄背社火(亦称背芯子)在清未就盛行,据今已有150年历史。背社火由背架人、芯子(1.8——2.2米高)和芯子上的小孩三部分组成。背架人要求身强力壮,且经过一定技能训练,最好有一定的深唱技艺,能和芯子上扮演的戏剧人物配合表演,上下传神,彼此呼应。扮社火的小孩,必须长相俊俏,脸形稍长,眉清目秀,胆大展脱,所扮演的人物与背架人配合默契。背社火表演时随伴奏的锣鼓节奏边跑边舞,有踩四角跑花尖、跑八字、跑八卦、卷白菜心等形式,扭舞逗人。
扮演内容以戏剧故事和神话传说为主,曾表演过《唐僧取经》、《青白二蛇》、《苏三起解》、《大闹天宫》、《拾玉镯》、《三回头》等内容。
背社火耍起来简单、方便、机动灵活,以技惊人,以情动人。1990年10月13日在“古丝绸之路2100周年纪念”活动的西安焰火节上,乔家庄背社火应邀表演,一鸣惊人,受到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李瑞环同志的高度称赞。
传承谱系如下:
乔家庄背社火
http://www.snwh.gov.cn/feiwuzhi/xian/19/200711/t20071106_34390.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