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户县网站新闻!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官网)
户县本土 便民 公益 互助  XHUME.CC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查看: 6519|回复: 6

[历史人文] 户县县城的变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13 08:4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访问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陈炳森


   
  原户县城在县北二里的韩村附近。隋大业十年(公元601年)移至今址。韩村一带西临涝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从青羊寨、青羊务、东、西、南羊村的村名中“羊”字可知古时这里水草盛、农牧业兴旺。形成了一部分人从农牧业分离出来,从事手工业和商贸业的居民点。为御兵险,筑城修隍。是古代的有扈国都城,秦改为鄠,汉至隋以鄠城置县。郭村当在城外符合古城城外有关关外有郭的规格。   
  由于故城紧临涝河东岸,地势低平,涝水暴涨,经常淹没县城,造成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当涝水冲毁户县故城行凶之时,皂峪、直峪、潭峪各河也南来助纣为虐。在漫长的历史年代,由于经济发展,人口增多,植被破坏,环境日趋恶化,故城屡淹屡修,终不敌洪水之患。为一劳永逸,隋大业时的当政者不得不作出搬迁县城的重大决策。经过周密筹划、精心设计,开动浩繁的移城工程。县址选在故城南二里涝河东岸的高地。填壅地基,使县城高突于周边之上。市心与城外高差两米有余,城内雨潦排水顺畅,外来水系不得淹没。为防御敌侵,修建坚固高大的城墙。南、北、西城门内设二道防线兼储军力的瓮城。南北二门拐向东开,西门拐向南开,唯东门直向东开。全城形似面东之龟,东为头,西为尾,南北门为爪。取龟寿长,以示长久治安,江山稳固之意。其真正的科学道理在于:城门拐向,强风不能长驱直入,城内免受风灾。特别是冬季阻挡了寒风侵袭,起到很好的保温作用。县城隋大业十年迁至现址,经唐代宗广德元年,金大定二十二年,崇祯九年,康熙二十年,乾隆三十七年,嘉庆三年、十一年,光绪十八年、二十四年,民国五年,民国十八年共10次补筑。尤以崇祯时工程最大,城四角修了敌台,城四面建49个悬楼。市中心建筑高耸的钟楼,作为军事联络中心。     
  隋城有严整的格局,城内大街呈十字状,店铺罗列街道两旁,纵横小巷与大街构成方格形。巷内挤满了低矮的院落式的住房。北、西、南街中段分别有城隍、火神、二郎等庙宇,东街有官衙和文庙,都是民族形式的宏伟建筑,无不象征着神和当权者至高无上的权威。城内职能分区也很显著。东街是政治文化中心;西街是粮食杂货市场;南街有药材、木料集市;北街以竹、木器制作、染织坊为主。     
  当时劳动生产率低,运输为人力挑担或马车。商品不论从数量与时间上不能满足更多城市人口需要。城市被限制在城墙之内,发展非常缓慢,属静态城市。与我们现代城市无论从形态、职能上说都有很大差异,有质的区别。新中国成立,百废俱兴。县城人口迅速增加,用地规模日益扩大,随着社会的安定,军事技术的发展,城墙已无存在价值。四街群众1954年开始在束缚发展的城墙上大量取土回田,填平城壕作为建房用地。1956年县上拆除四边城门,有1370年历史的隋城从此不复存在。随着户县至西安汽车、火车通达,县城各个产业纷纷移向东郊,昔日荒村田野,而今变成县城大什字最繁华的地方,人民路什字也日渐繁盛。昔日熙熙攘攘的钟楼闹市为得静谧,成了休闲娱乐场所。这是城市化过程出现郊区城市化、城市中心衰退的自然现象。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住宅楼群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由于贸易、交际、求学、谋生和精神上的需要,城市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城区人口迅猛增长。人民路的修建,沣京工业园的兴办、城市更加向东扩展。近年来县上又修了东西向的渼陂路、兆丰路、吕公路和南北向的展宏路、北极路,拓宽了钓台路,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把西郊花柳的涝河故道开辟为宜居的滨河新区,使城市更得以合理布局,均衡发展。
发表于 2010-4-13 10:4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4-13 11:4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4-13 12:03:47 | 显示全部楼层
1956年的那天,历经1370年的隋城被夷为平地。可惜了!
发表于 2010-4-13 13: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4-13 14:37: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追索户县的历史还蛮久远的.
发表于 2010-4-13 20:4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版权所有  陕ICP备11003684号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网站营业执照公示】

平平安安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西户网/西户社区网 XHUME.CC 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4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